口译与工作记忆研究张 威 王克非(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 摘 要:记忆能力是成功口译的重要因素。
本文考察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
国内外研究发现,工作记忆的容量和记忆资源的协调与同传效果有密切的联系。
同时,记忆能力还与其他口译专项技能相互影响,共同对口译效果产生影响,不过后者的作用在口译实践中更突出。
作者指出了口译研究中的问题,认为通过完善研究设计,可以进一步廓清记忆能力与口译活动的关系。
关键词:口译;工作记忆;同传A bstract :M emory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in successful interpreting ,exerting great influence on interpreting quality (IQ ).This paper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 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S I )and w orking memory (WK ),show ing the s ignificant effect of both volume of WK and coordinating power of WK on IQ ,and the more practical effect of other interpreting _related skills and strategies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 ems in in -terpreting research ,the authors hold that working memory in interpreting can be fu rthered by improving research design as well as adopting interdisci -plinary approaches .Key Words :interpreting ;w orking memory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7)01-0043-05 1.前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处理活动,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表现出突出的即时性和即席性特点。
与笔译不同,口译活动中,口译员没有机会反复理解原语信息,而要一次性听取原语信息,借助笔记,甚至在没有任何外界辅助手段的条件下(如同传),执行原语信息听辨、信息意义的表征与理解、信息暂时贮存、译语组织与计划、译语信息表达与监控等一系列彼此影响、相互制约,甚至往往重叠进行的加工任务。
显然,在这一过程中,口译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保持与处理能力,以确保初始信息的准确理解、前后信息的衔接与连贯、译语表达与原语信息的统一。
也就是说,口译活动对口译员的语言记忆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而口译员出色的语言记忆能力成为成功的口译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之一。
(Gile ,1995,1997)由于口译(尤其是同声传译)对记忆能力的特殊要求,自20世纪60年代口译研究正式展开以来,语言信息的记忆能力与口译活动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参见Gile ,2000)。
随着对口译活动,特别是对口译深层认知加工过程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在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等相关领域关于语言记忆研究的推动下,口译记忆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对记忆能力与口译活动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对促进口译教学、提高实际口译效果,都有积极意义。
本文就国内外口译记忆研究的现状与问题作综合性论述,并提出现存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2.口译记忆研究现状2.1研究层次与研究对象人们首先注意到记忆因素在口译活动中的作用,并以各种形式加以强调。
中外口译研究人员多从口译基本技能和口译员基本素质出发,强调记忆能力对口译活动的重要意义(Gile ,1995;M oser _M er -cer 等,1997;鲍刚,1998;胡庚申,1993;李越然,1983)。
但这种研究还仅仅停留在概念介绍和理论论证阶段,主要是说明口译活动中记忆的性质、特点、结构、作用等问题,研究中缺少严密的实验设计,也没有详细的实证数据。
其次,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利用实地观察、调查、实验、测试等多种手段,通过实证性研究,对口译与记忆,主要是同传与工作记忆的关系,进行细致的量化描述与分析。
这是目前口译记忆研究中最受人关注,也是研究成果最多的领域(详见2.2)。
再者,根据认知科学记忆研究的成果,结合口译记忆研究的实证性数据,构想种种口译整体操作模式,描述记忆因素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蔡小红,2001;M oser _M ercer ,1997;Setton ,1999;Paradis ,2000),或单独描述口译过程中记忆加工程序,试图构建单一的口译记忆模式或体系。
(Dar ò&Fabbro ,1994;M izuno ,2005)从研究对象看,首先,重点研究的记忆类型是短时记忆,特别是一种特殊的短时记忆———“工作记忆”,而长时记忆则较少研究。
口译活动的即时性特点要求口译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信息加工任务,因而对短时记忆有非常高的要求。
也就是说,短时记忆效率对口译效果的影响非常显著。
相反,长时记忆(即贮存于译员大脑的与口译主题相关的各种背景知识)则须要通过短时记忆才能对信息加工活动产生影响。
而且,长时记忆更加抽象,更多的表现为概念性、逻辑性的信息命题和表征。
因此,长时记忆对口译效果的影响难以直观地表现出来,也不易直接测量。
口译记忆的这种特点作者简介:张威,博士生,研究方向:翻译学;王克非,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语言学,翻译学收稿日期:2006-10-06(修改稿)2007年第1期总第214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 2007,№1Serial №214使得短时记忆成为口译记忆研究的主要对象(刘宓庆,2003:165-167;Gile,1995,1997)。
同时,一种具有短时记忆性质而又负责信息保持与加工双重任务的记忆体系———“工作记忆”(w orking memory)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彭聃龄,2004)。
由于工作记忆的特点与同声传译中原语信息听辨与译语产出同时进行的活动性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工作记忆与同传的关系就成为口译记忆研究中最受人关注的问题。
另外,重点研究的口译类型是同声传译,其次是交替传译,而其他形式的口译活动则很少涉及。
在同传活动中,由于听辨、理解、存储、转换、表达等信息加工环节彼此衔接非常紧密,甚至“同时”进行,因此对译员信息保持与处理能力的要求就更高,对记忆的影响更大,而记忆能力(尤其是工作记忆)的优劣则更直接地反映在口译效果中。
因此同传活动自然成为口译记忆研究的重点对象。
在交传活动中,译员即时转换的压力相对较小,同时,借助口译笔记这种外显的信息存储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短时记忆的负担。
而在译语表达的阶段,记忆能力主要表现为依据笔记对原语信息的检索、提取与转换,也即长时记忆对信息的存储与提取(Gile, 1995:178-183;Pöchhacker,2004:183-184)。
因此,译员笔记成为口译研究和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而记忆与笔记的互动关系也成为研究的重点(Sel eskovitch,1975/2002;Gran,1990)。
但鉴于记忆与笔记在交传认知处理过程中共同承担信息短暂贮存的功能,对交传效果产生交相性作用,还难以准确区分记忆与笔记的不同作用以及相互影响。
因此,关于记忆能力对交传效果的影响的认识大多处于经验层次上,还没有广泛开展实证性研究,难以提供非常客观的实证数据以表明记忆能力与交传效果的真正关系。
2.2工作记忆与同声传译的关系认知心理学家(参看Baddeley,1998)在多年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逐步完善了工作记忆的概念。
他们认为,工作记忆是一种特殊的短时记忆。
虽然工作记忆的资源有限,信息保持时间也很短,但与一般短时记忆系统只具有信息短暂存储单一功能不同的是,工作记忆在对信息进行短暂存储的同时,还负责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正是工作记忆这种信息保持与加工的双重特性,使其对许多认知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量研究证实(参看杨治良等,1999:98-137),在推理、学习,特别是语言理解活动等复杂的认知加工活动中,工作记忆与任务执行效果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如果多项任务同时进行,如听与说同时进行,或读与说同时进行,语言输出活动都会干扰工作记忆中的默读复述功能(subvocal rehearsal),形成“发音抑制”效果(articulatory sup-pression),妨碍对输入信息表征的重复激活与保持,影响信息保持与加工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具体任务的执行效果。
①同传与工作记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同传活动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在考察同传活动对工作记忆的影响的研究中,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应用各种工作记忆广度的测量工具来衡量口译员的工作记忆能力。
同时比较同传活动与其他活动(如交传、视译、“跟读”练习(shadow ing),或其他语言处理活动,如听力理解、阅读等)在任务完成后的信息保持效果方面的差异,以此来判断同传与其他活动在记忆效果上的区别,并对内在的原因提出种种解释或推断。
大量研究得出的较为一致的结论是,同传后的信息保持或回忆效果确实要差于听力等其他活动。
人们对此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类。
1)根据认知记忆“加工深度”(depth of proces sing)的原理②,认为原语信息听取与译语产出同时进行,认知资源须在理解、存储、转换、监控等各个加工环节上进行分配,用于原语信息深层加工的时间相应较少,对原语信息的保持效果也就相对较差。
(参见M os er_M ercer 等,1997)2)根据认知心理学工作记忆的工作原理,认为同传活动中与原语信息听取同时进行的译语产出干扰了工作记忆对原语信息的“默读复述”,形成了“发音抑制”现象,进而影响了对原语信息的保持与回忆效果,使得口译后的回忆效果要差于听力等无“发音抑制”现象的活动。
(Darò&Fabb ro,1994;Isham,1994,2000;Christoffels&De Groot,2005)3)还有一种解释是,口译员的职责只是负责信息迅速而完整的传达,而没有必要或动机去记住所翻译的信息,因此其译后复述或回忆效果也较差。
(Padill a等,1995;M izuno,2005)(二)工作记忆在同传活动中的作用与影响同传对工作记忆的要求和压力非常大,也确实影响的口译员的记忆效果,可是口译员(特别是优秀的职业口译员)依然能圆满地完成口译任务,这又如何解释呢?工作记忆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对此,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多种解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