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新手必学脉诀郑卢医学脉诀

中医新手必学脉诀郑卢医学脉诀

中医新手必学脉诀郑卢医学脉诀脉诀(一、二)原文脉诀(卢铸之老师所传文字部分):其一:肺和膈间右寸知,胃脾大肠命关尺。

膻中与心左寸辨,肝胆之脉左关明。

小肠膀胱肾左尺,女子宫胞亦此寻。

轻取六腑重为脏,举寻按取浮中沉。

注:轻取六腑脉,重取五脏脉,肾脉重取要至骨。

其二:脉速需用息度衡,每分十七应永恒。

常脉一息四五至,三至为迟六七急。

注:诊脉者以自己的呼吸每分钟十七息,衡量被诊者脉速。

故“平脉”为诊脉之要。

脉诀讲解各部脉的解释:(1)膈间:横膈膜上叫膈间;膻中:心包,即心的包膜。

要把部位弄清,记熟,熟到不想,一搭手就知道哪个脏腑。

(2)举:搭上为举;寻:切脉时不准,可移动手指,举起另外手指,直到找到,为寻;按:重取。

(3)此脉诀与老本的《内经知要》上是一致的,其他的都不要看。

(4)现在亚健康的我们看有90%以上,官方的统计数字是60%~70%,这些人都需要姜、桂、附,不然我也不用那样辛苦。

需要大家认认真真学习郑卢医学,解决真正阳虚的问题。

(5)一息:一呼一吸。

每分钟十七次要永恒,要准确,多半次或者少半次都不行。

(6)四五至是常脉,也就是说每分钟68次,到85次之间是常脉。

要不看手表就能够知道患者的脉数,看手表就是西医的做法了。

(7)三至和六七至都是病脉。

要求1. 一个月练好每分钟十七次呼吸。

2. 先学四个脉象(自己去体会)(1)浮脉:如水中浮木(小块木头),去按,搭指即得,浮脉主风。

沉取时浮起为脏脉浮,就是洪大。

(2)沉脉:与浮脉相对,轻取无,沉取有,叫沉脉。

轻取时稍重一点就是腑脉沉;沉取时再重一点就是脏脉沉。

沉脉主气虚。

(3)紧脉:①如绞绳索。

体会粗线绞起来的味道,一松一退的,就是紧。

我当时在成都的黄瓦街看绞麻绳,一看就是半天,就是去体会这个紧的感觉。

②来去匆匆。

似人走得很匆忙。

这个比较常用,外感,太阳伤风、伤寒,都要查紧脉等。

(4)滑脉:如珠滚盘(上覆绸子)那种感觉。

这种脉常遇到,特别是女子,女子月经、怀孕、白带等都有滑脉,月经的滑脉如果不明显的话,月经就不正常。

男子有风湿的,也有滑脉。

脉先讲这些,要告诉大家的是,请不要停,一步一步踏稳,这样才能上路。

切脉定要在实践中学,在临证中跟师学。

脱离实践,脱离实际,脱离刻苦修炼,是无法将“切脉”真正学到位的。

脉诀(三)前面讲过脉诀一、二,让大家去练习部位和手法,还有几个简单的脉象,有紧脉、浮脉,还有要练习呼吸,一分钟十七至,还讲了每息至数的差别含义,你们也应该练习过了,休息的时候你们互相检查。

今天讲脉诀三,讲健康人脉的标准。

脉诀三:脉贵有神且有根,胃气常在人永康;暗悉脏脉作准绳:肺脉毛而有力佳,胃脉缓而有力神,心脉洪勾有力喜,肝脉弦而有力畅,肾脉沉而有力强。

注一:有力中不失柔和,微弱中尚还有力,此即为有胃气,有缓象之脉。

注二:有胃气有肾气即是有根,有神,不论脉速快慢,只要是常脉有缓象,则是缓象之脉。

脉诀三讲了两个标准:“脉贵有神且有根,胃气常在人永康。

”讲的健康脉的总标准,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概括起来说:一是胃气。

胃气是什么呢?胃气就是缓,有神,还要有根。

有根就在左手的肾脉上。

健康人脉的标准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缓、神、力。

这三个字一定要记到,首先,一个人的脉要有缓象,就如人走路,从从容容,不急不忙,每步步伐稳定实在,很有神,这是比喻,要自己去体会。

从脉象说就是:不快不慢,不浮不沉,缓和从容。

你们学过数学的,回忆一下三角里的SⅠN曲线,运动得很舒畅,圆圆的一直下去,不是三角形,三角形就是紧脉了。

脉除了缓,还要有神,如果脉疲疲沓沓的,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力度也不够,就是神也不够。

所以,缓、力、神三个字,是左右整体脉象的健康标准。

二是分部脉象各有准绳。

这里用了准绳两个字,就是作为相对应脏是否有病的标准,特别强调的是,每一部的脉象都要加一个缓字。

肺脉毛而有力有神、缓。

力和神是分不开的。

毛:像鸡毛掸子的毛,摸上去轻飘飘的,浮的,这样的感觉就是毛。

如果肺脉沉下去了,就有病了,紧了有病,只有毛了,加上缓而有力,就是肺脉的正常脉象。

胃脉缓而有力有神。

胃主四季,以后学天干地支八卦的时候,要牵涉胃主四季,整个人身、各个部位,都要遵循这个缓,胃本身要缓。

胃脾互为表里,这里的胃脉主要指脾脉。

摸到脾脉缓和的,有神有力,就是健康。

现在很多人多食生冷,多用凉寒药,都会体现在脾脉上,脾脉紧,说明伤了脾。

我摸了这么久的脉,遇到脾胃脉有缓象的寥寥无几,这就是不当饮食和药物造成的不良后果。

以后你们就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是否乱吃药了,是否吃错药了,是否乱吃饮食了。

整个脉象要缓而有力有神,胃脉更应当缓、力、神。

《内经》上说:缓则生,不缓则死。

可见缓字的重要,特别是病重的时候,希望你们认真体会。

心脉洪勾有力有神、缓。

也是首先要有缓象。

洪勾:像如意的回勾,圆圆的,心脉不同于其他脉一直往下走,而要有回过来的感觉,这叫洪勾,自己去观察如意,自己去体会。

有洪勾,但没有力、神,很弱,也是不正常的。

有的人说自己心力不佳,你就摸摸他的心脉,看是否是真的心脉问题,有的吃多了不舒服会误认为是心不舒适,你不要跟着跑了,要以脉来衡量,如果心脉是洪勾有力,他心力不够的表达是说的胃,吃多了,胃胀到了,考察一下胃脉。

所以,有了标准脉象,我们就可以正确地判定这部脉是否有病。

肝脉弦而有力有神、缓。

弦:琴弦压住拨动一下的感觉,简单说,肝脉要比其他脉窄一些,而且是畅达能通下去的。

如果肝脉在中间受了阻滞,就横宽了,或者是横向跑了,这就不弦了。

肝脉除了本脉弦,还要有缓象,如果是弦的,触指有绷的感觉,有点硬,还要有缓象,才是正常脉,如果没有缓象就是病脉了,到时候在危脉部分讲。

肾脉沉而有力有神、缓。

肾气强不强,就看有没有缓象、沉下去没有,所以切尺脉要至骨。

沉:是沉下去的,至骨才能摸到,肾脉本身要沉,不至骨就摸不到肾脉。

缓、沉、神、力就是肾脉的正常脉,没有力、神,肾脉就弱了。

这就有两个尺度,一个是整体的尺度,十三部脉都要缓、力、神,是整体来考虑的,达到了缓、力、神,人身的太和之气、正气就充满全身,诊病考察人是否健康,就是正气、肾气是否旺盛,一个人肾气旺,脉就必然是缓而有力有神,六脉都是这样的,这样就百病不生,要达到这样,就能尽天年,尽天年就是能够活到百岁以上吧。

从我现在观察,能达到这样脉象的人还不多,你们通过服用姜、桂、附,都可以达到尽天年。

这不是一句空话,这是一个标准。

首先是整体脉的标准,然后就是五脏分部脉本脉加上缓而有力有神。

为什么要以五脏脉为标准?因为五脏统帅全身,各有所主。

肺主皮毛,全身无处无皮毛,肺还主气;胃(脾)主肌腠(肌腠,就是表皮以下连着骨头的,即肉),全身无处无肌腠,你把胃脉掌握了,肌腠上的病也就掌握了;心主血,全身无处无血(管),毛细血管全身都布满了,血液的病就在心,心也主脑,脑神经的病在心;肝主筋,全身无处无筋,包括指甲,指甲是肝之余,经络大家都知道;肾主骨,全身无处无骨,人无骨不能立,人的骨有病,就疼痛。

抓住五脏脉的标准,用五脏脉的标准衡量全身的疾病。

这就是人健康的两把尺子,一个总的,一个分的,这个非常重要,不掌握好这两把尺子,就没有办法辨证。

病时的脉象郑钦安谈切脉很简单,其中一句话:二十八脉堪为学者绳。

他的书,有些版本是有注解的,把二十八脉都列出来了,这二十八脉是《内经知要》的作者李中梓(字士材)归纳的,郑钦安推荐大家去看一看。

我这里按照郑钦安所讲的意思,一对对脉来介绍几个,二十八脉基本都谈的是人生病时的脉象变化。

我们要了解人生了什么样的病,就要了解这二十八脉。

为了便于比较和记忆,我一对对地归纳介绍。

浮脉和沉脉:浮脉:如按水中木。

轻搭即得,轻按有,重按沉了。

浮脉主风,即伤了风。

沉脉:轻取没有,重按有。

凡脉不浮只沉的,是气虚、气弱,该用附片补气。

这里要注意我说的,它没有浮脉,只有沉脉。

若有浮脉就是伤了风,就要先祛风邪,然后再用附片。

大脉与小脉(小脉是郑钦安的提法,二十八脉里是说细脉):大脉:脉横宽为大。

一般是里虚内虚了,脉大。

还有在诊病的过程中,突然脉大了,表示病趋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小脉:窄一些,或叫细。

细脉一般是体质虚弱或者有里寒。

实脉与虚脉:实脉:三指都感力大,脉亦大。

有实脉表示:①可能有包块,包块的部位靠问诊或者各部脉象判断;②有腹痛。

若实脉有缓象,这是好现象,表示先天生得好;若无缓象就如以上两种情况所述,不是好现象。

所以,实脉要一分为二来看。

虚脉:三部无力,与实脉恰恰相反。

这是气虚或者先天禀赋弱了。

此脉亦需要大剂量姜、桂、附。

市医一般大剂量用参,我们完全不同,而是用四逆汤、白通汤。

长脉与短脉:长脉:通过三指腹中心。

二十八脉中唯独此脉是好的。

长脉表示气旺,达到心肾相交,至关至心。

若此脉无缓象也不好,表示是阴阳偏离的某一方面的病。

始终要把缓象记住,缓是衡量整个的。

短脉:脉只在指腹中间跳,短脉有长短,有的只有针尖大小,有的稍长一点,但都是断开的没有超过指腹。

此脉表示气不畅,或伤了气。

这里的气包括:肾气、正气、太和之气。

具体哪部脉短,就是哪部气伤了。

几个特殊脉象:1. 紧脉。

如绞绳索,来去匆匆。

主寒,主痛。

哪部紧,哪部有寒。

寒有里寒和外寒之分:轻取整体紧,有外邪,伤了寒;整个沉取脉紧为里寒,里寒一般是伤了饮食或者是久病,不是一概用桂枝法的。

紧脉经常碰到,要会区分是外寒还是里寒,外寒只能用桂枝法,如果其他部位的寒,或者肺寒,或者胃寒,或者脾寒,可以用桂枝法。

2. 滑脉。

如珠滚盘。

珠滚盘时,上覆绸布,观察滚的感觉。

滑脉手感圆润。

男女都有滑脉,滑脉主湿。

妇女滑脉主孕、主经、主白带。

孕脉最圆,月经滑脉次之,或者滑脉带滞,白带是滞微滑,都有滑脉现象,但有区别。

3. 弦脉。

除了肝的本脉弦脉,这里的弦脉是指病脉弦,如按弓弦,拨动的感觉。

若沉取弦,主痰饮,痰很重,有些老年人一年四季都咳,就是痰,脉弦。

4. 芤脉。

如刮空竹,空洞样的,或者如按葱叶,感觉是空的。

主失血。

按各部看,哪部芤哪部出血;若整体脉芤,表示曾大出血过。

5. 结脉。

脉不规则地停顿,停顿时间有长有短。

表示心脏跳动不规则。

还反映了伤了饮食,另外外感也会出现结脉,饮食和外感问题解决了,还有结脉现象,就是心律不齐。

6. 代脉。

有规律停,有二代、三代、四代、五代。

再多一般是结脉了。

代脉比结脉的病重一些。

三代、四代,心脏疾病就较重一些,二代、三代的脉象,如果体质不好,这就是危脉了。

我们遇到的结脉较多,代脉较少。

另外有两种脉象是二十八脉里没有的,这是卢铸之医学中特有的脉象。

1. 滞脉。

二十八脉里只有一个涩脉。

我们讲的滞脉有四种情况:(1)气滞:指上的感觉如打气筒打气,打一下跑一下,停的那一下不是很畅。

此为气滞,表示气不充沛。

(2)湿滞:指上感觉如流水,慢慢流、不畅的细流感。

这是湿造成的。

(3)滑滞:有点像滑脉,但又不很畅通。

表示湿重或者妇女有白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