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双重调节:双重调节:鸟类的视觉调节不仅能改变晶状体的屈度(后巩膜角膜肌),还能改变角膜屈度(前巩膜角膜肌,为鸟类所特有),故称为双重调节1、次生腭——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翼骨愈合而成2、羊膜卵——羊膜卵为端黄卵,外有卵黄膜、蛋白、内外壳膜和卵壳,内有大的卵黄囊,是适应干燥环境的必要条件3、逆行变态——由结构复杂的幼体变为结构简单的成体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4、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称为外温动物,也称为变温动物5、双重呼吸——鸟类由于有气囊,在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中,在肺内均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叫双重呼吸5、胸腹式呼吸:羊膜动物所特有的呼吸方式,借助于肋间肌使胸腔有节律地扩张和缩小来完成气体交换1、胎生——哺乳类为羊膜动物,受精卵在入母体子宫内后,植入母体子宫壁内,并形成胎盘,通过胎盘从母体吸取营养,受精卵发育致胎儿成熟后由母体娩出。
2、洄游——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有规律地沿固定路线作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以转移生活环境满足对生殖、索饵、越冬等的条件,并经一段时间后又重返原地的习性叫洄游。
3、咽式呼吸——两栖类还没有形成胸廓,呼吸是借助口腔底部的上下运动来完成的,称为咽式呼吸4、内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等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体温能够保护相对恒定,这样的动物称为内温动物或内温动物二、填空题8、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均为完全的双循环,但二者的动脉系统有区别,鸟类的由右体动脉弓将左心室发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哺乳动物的则为左体动脉弓13、鸟类颈椎的椎体类型为异凹型。
10、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靠下颌的颤动升降来完成,故称为咽式呼吸。
3、两栖动物具1枚颈椎,1枚荐椎。
4、两栖动物的膀胱为泄殖腔膀胱。
4、爬行动物的膀胱为尿囊膀胱,爬行动物的代谢废物以尿酸形式排出。
10、鸟类的羽毛可分为正羽,绒羽,纤羽三种。
13、鸟类颈椎的椎体类型为异凹型。
17、鱼类的尾鳍可分为原尾,歪尾,正尾三种。
7、爬行动物具有多枚颈椎,第一枚为寰椎,第二枚为枢椎,具2枚荐椎。
5、鸟类的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构成,三骨联结处构成肩臼与翼的肱骨相关节9、爬行类心脏_4__腔,心室内具有不完全的分隔,为__不完全的双循环15、哺乳类皮肤腺的类型有皮脂腺,汗腺,乳腺,气味腺四种。
16、哺乳动物具三对唾液腺:耳下腺,颌下腺,舌下腺。
18、胸大肌起于胸骨,止于肱骨腹面,使翼下扇;胸小肌起于胸骨,止于肱骨近端背面,使翼上扬。
20、食草类的反刍胃是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组成,其中皱胃是真正的胃,可分泌胃液。
10、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来完成,故称为口咽式呼吸11、多数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鱼类一般有5对鳃弓,鳃弓内缘着生有鳃耙,外凸面上有2个薄片状的由无数鳃丝构成的鳃片,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髂骨、坐骨、耻骨15、两栖类的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共同构成骨盆1、鸟类的腰带由髂骨、坐骨、耻骨愈合成薄而完整的骨架,但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不同的是左右坐骨与耻骨不在腹中线汇合,因而构成所谓关闭式骨盆。
2、陆栖哺乳动物为适应于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足型上有不同的形式:熊和人的是趾;猫和犬的是爪;牛和马的是蹄。
4、鸟类的听觉器官基本上似爬行动物,具有1块听骨;哺乳动物的中耳内有3块听骨。
两栖类也是一枚听骨。
听骨也叫耳柱骨。
10、哺乳类外形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体外被毛,其主要功能是保温和触觉,根据毛的结构特点,毛可分为针毛、绒毛和触毛三种。
14、哺乳动物的排泄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所组成。
15、偶蹄目的主要特征是第三、四指(趾)同等发育,以此负重,其余各指(趾)退化,代表动物牛。
三、选择题14、哺乳动物中节制呼吸、消化、循环、汗腺分泌及各种防御反射的神经中枢是( D )A:大脑B:中脑C:小脑D:延脑12、哺乳动物尿的浓缩,主要借助对水分及钠盐的重吸收而实现的( C )A:肾小体B:肾小球C:肾小管D:肾小囊6、鸟类心跳的频率比哺乳动物快得多,一般均在( C )A:100~200次/min B:200~300次/minC:300~500次/min D:500~600次/min12、鸟类复杂的本能活动和“学习”的中枢是( A )A:纹状体B:间脑C:中脑D:小脑13、哺乳类的子宫有多种类型,人的子宫为( D )A:双体子宫B:分隔子宫C:双角子宫D:单子宫14、含氮废物以尿素的形式排出的动物是( D )A:两栖类和爬行类B:爬行类和鸟类C:鸟类和哺乳类D:两栖类和哺乳类1、蛙类的耳柱骨来源于( C )A:方骨B:关节骨C:舌颌骨D:角舌骨8、具有一个枕骨髁的动物是( B )A:两栖类和爬行类B:鸟类和爬行类C:鸟类和哺乳类D:两栖类和哺乳类两栖类有两个枕骨髁9、两栖类中耳内有块听骨( A )A:1 B:2 C:3 D:05、哺乳动物起源于( A )A:盘龙类B:尖头类C:假腭类D:兽齿类10、具"喙长、颈长、腿长"特征的鸟是( A )A:丹顶鹤B:天鹅C;黄腹角雉D:秃鹰12、“燕窝”是指下列哪种鸟类的巢( C )A:家燕B:楼燕C:金丝燕D:毛脚燕四、判断题2、副交感神经节位置距效应器很近或就在效应器上,因而节后神经纤维很短,这与交感神经有显著不同。
(√)4、因鸟类具特殊的双重呼吸,故气体在肺内是双向流动的(X)7、鸣管是由气管所特化的鸟类发声器官,位于气管与支气管的交界处(√)8、鸟类的肋骨不具软骨,而借钩状突彼此相关连(√)10、与害兽作斗争的基本原则就是控制数量,降低他们的种群密度(√)五、问答题(共20分)1、简样水陆环的主要差异,并说明两栖类对陆地环境的适应性及适应的不完善性。
(10分)(1)水陆环境主要差异空气含氧量比水中充足(大约20倍)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大约1000倍)水温的恒定性(25—30℃间)陆地环境的多样性(2)两栖类对陆地环境适应性在陆地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五趾型附肢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所必须的温度条件适应陆生的感官和完善的神经系统(3)两栖类对陆地适应的不完善性未解决陆地生活,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问题未解决陆地繁殖问题2、鸟类的皮肤、骨骼、肌肉对飞翔生活有哪些适应?在其它器官、系统上有哪些适应飞翔的特点?试从减轻体重和加强飞翔力量两方面分析。
(10分)(1)外形:体呈纺缍形,外被羽毛,前肢特化为翼(2)内部结构:骨骼:头骨轻而薄,骨骼愈合,轻;骨骼中空,轻而牢固肌肉:背部肌肉退化,胸肌发达,有栖树握枝的肌肉循环:心脏分四室,完全的双循环消化:消化能力强呼吸:具有气囊,双重呼吸神经:神经系统发达,视觉发达,双重调节排泄:为生肾,肾小球数目多,无膀胱生殖:雌性只有左侧卵巢,右侧大多退化,减轻体重3、哺乳类为什么是最高等的脊椎动物类群?有哪些主要进步特征。
(1)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对能量的摄取(3)体被毛,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4)具有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5)胎生、哺乳,保证后代较高的成活率3、简述羊膜卵的结构及爬行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9分)羊膜卵结构特点(1)羊膜卵为端黄卵,外有卵黄膜、蛋白、内外壳膜和卵壳,内有大的卵黄囊。
(2)胚胎发育中有羊膜、绒毛膜、尿囊膜爬行动物对陆地环境的适应(1)皮肤:无皮肤腺,防止体内水分散失(2)运动:可快速运动(3)呼吸:肺结构更完善,呼吸空气中氧气(4)循环:心室出现不完全隔膜,不完全双循环(5)神经:神经系统更发达(6)生殖:体内受精,产羊膜卵,使动物繁殖摆脱水的限制,2、试述哺乳类肾的结构、功能与泌尿过程(8分)(1)肾脏结构:肾脏的结构为肾单位,由肾小体(含肾小球和肾小囊)和肾小管(含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管)组成;(2)肾脏功能肾脏主要排泄代谢废物,参与水盐调节以及分泌肾素(3)泌尿过程: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形成终尿,进入输尿管,再由膀胱暂时贮存,达到一定量后经尿道排出体外皮肤也是哺乳类特有的排泄器官,皮肤排汗,调节体温玉林师范学院期终考试试卷(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命题教师:彭红元课程名称:普通动物学考试专业:生物本科考试年级:03级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物种——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2、内环境——组织液、淋巴液、血浆和脑脊液等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3、生态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4、动物区系——动物区系:从广义上讲是指某一地区所有动物种的总和;严格说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于地理隔离和分布区的一致所形成的动物整体。
5、双重呼吸——鸟类在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中,在肺内均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叫双重呼吸。
二、填空题(1~12题,每空1分;13~18题,每空0.5分,共40分)1、鸟类手部所着生的一列飞羽称初级飞羽,下臂部(尺骨)所着生的一列飞羽称次初级飞羽。
2、哺乳类胎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的子宫内壁结合起来形成的。
3、在物种的形成过程中,隔离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隔离的类型有生殖隔离与地理隔离4、与产大型硬壳卵相适应,鸟类为开放式骨盘5、毒蛇的毒牙可分为管牙和沟牙两种。
6、哺乳类外形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体被毛,躯体结构与四肢的着生方式均适应于在陆地快速运动,前肢的肘关节向后转,后肢的膝关节向前转,从而使四肢紧贴于躯体下方,大大提高了支撑力和跳跃力,有利于步行和奔跑。
7、今鸟亚纲可分为平胸总目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
8、哺乳类为了解决口腔咀嚼和呼吸的矛盾,于是出现分割口腔内呼吸和消化通路的隔板即次生颚,它由前颌骨、颌骨及腭骨的突起形成的。
9、鸟类的气囊除了辅助呼吸外,还有减轻身体比重、减少内部磨擦、冷却系统的功能。
10、鸟类具1个枕骨髁。
11、鸟类的肌肉系统与其他脊椎动物一样,是由骨骼肌、内脏肌和心肌组成。
12、候鸟是每年沿着固定路线往来于繁殖区与越冬区的鸟类,其中夏季飞来繁殖,冬季南去的鸟类称夏候鸟,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称冬候鸟。
13、哺乳类的牙齿为异型齿,分化门牙、犬牙、前臼齿和臼齿四种类型。
14、鸟类羽衣的主要功能是体持体温、构成飞翔器官、减少飞行时阻力、保护皮肤.15、哺乳类的皮肤衍生物,除了毛和皮肤腺外,还有爪和角。
爪另有蹄和指甲二种变形;角主要有实角(鹿角)和洞角(牛角)二种。
16、鸟类的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锁骨、构成,三骨联结处构成肩臼、与翼的肱骨骨相关节。
17、胸大肌、胸小肌均起于胸骨,胸大肌使翼下扇;胸小肌使翼上扬18、豪猪属啮齿目豪猪科,大熊猫属食肉目大熊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