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教学大纲一、说明(一)《动物学》的课程性质: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学校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
本课程以动物的演化为线索,主要介绍无脊椎动物(原生、多孔、半索、扁形、原腔、环节、软体、节肢、棘皮、腔肠动物门)及脊椎动物(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的结构和演化。
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获得从事动物学教学和动物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
(三)《动物学》的课程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线索,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亚门)、纲(亚纲)及目(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兽类)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与纲(脊椎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和生态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四)《动物学》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五)教学建议: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紧紧结合各类微生物结构功能、生命活动及应用等问题加以分析讨论,对抽象理论过程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辅助进行,加深学生的理解。
由于专业需要对于动物形态解剖部分应详细讲解。
(六)考核要求:采用期中、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按平时占10%(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等);期中成绩占20%;期终成绩占70%。
试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试。
二、教学内容Chapter1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明确动物学的概念2、掌握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教学重点: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分类知识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1.1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一、动物学的定义二、动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三、动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2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一、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和任务二、研究动物学的方法§1.3 动物学发展简史一、国外动物学的发展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三、动物学发展的新阶段§1.4 动物界的分类及命名一、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二、种的概念和分类阶元三、动物的命名和现行分类系统及发展概况Chapter2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教学目的和要求:1、细胞的特征、化学组成、结构。
2、四大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机能。
3、掌握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教学重点:1、四大基本组织的特点2、个体发育过程教学难点:结缔组织类型及其特点1、多媒体授课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2.1 动物细胞的结构与机能一动物细胞的一般特征及与植物细胞区别二基本结构和功能三细胞的整体性§2.2动物细胞增殖的概述一细胞周期二细胞的分裂(无丝、有丝、减数分裂)Chapter3 原生动物门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掌握原生动物各纲及代表动物的特征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教学难点:1、原生动物的呼吸、营养、排泄。
2、寄生原生动物的生活史。
§3.1 原生动物门的概述一、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生活方式、分布、形态及大小(二)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有机体、由细胞内部分化的细胞器来完成所有生理机能。
(三)原生动物中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类群。
二、原生动物的分类概述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各纲特征比较。
§3.2 鞭毛纲一、代表动物:绿眼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二、鞭毛纲的主要特征:鞭毛(亚显微结构)、营养、繁殖等。
三、重要种类:衣滴虫、盘藻、空球藻、杂球藻、领鞭毛虫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动物深化上的意义;夜光虫等原虫的结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3肉足纲一、以变形虫为代表说明肉足纲的主要特征二、重要种类:痢疾内变形虫、有孔虫、放射虫构造特点。
§3.4孢子纲一、以间日疟原虫为代表说明孢子纲的主要特征二、重要种类:艾美球虫§3.5纤毛纲一、代表动物:大草履虫的生活习性、大小形态、结构与机能;纤毛的结构及运动,激应性、伸缩泡的亚显微结构及排泄、核的分化及功能。
二、主要特征:纤毛、结构复杂、大核与小核、繁殖三、重要种类:草履虫、钟形虫、嗽叭虫、棘尾虫、游仆虫、小瓜虫、车轮虫及其危害§3.6原生动物的生态与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3.7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Chapter4 多细胞动物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结构功能2、掌握动物个体发育的各主要阶段;3、了解个体发育与系统发展的关系及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教学重点:原肠胚的形成、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生物发生律、多细胞动物起源的证据教学难点:胚后期、端细胞法、吞噬虫学说。
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4.1动物组织和器官的概述一、上皮、结缔、肌肉、神经等四大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二、器官、系统三、动物有机体的统一性§4.2动物的繁殖和个体发育一、繁殖及繁殖方式二、个体发育§4.3个体发育与系统发展一、个体发育与系统发展的概念二、生物发生律及其对了解动物类群间关系的意义§4.4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Chapter5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了解海绵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教学重点: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地位教学难点:胚层逆转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5.1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一、结构的原始性,体形不固定,没有明确的组织和器官系统。
二、水沟系与固着生活;领细胞及细胞内消化。
三、生殖发育:无性生殖(出芽和形成芽球)、有性生殖、发育中形成两囊幼虫及逆转现象。
§5.2多孔动物的分类及分类地位一、常见种类及经济价值二、多孔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演化上是一个侧支Chapter6腔肠动物门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腔肠动物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水螅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
2、认识腔肠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了解各纲的特征重要种类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两种体型及细胞分化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6.1门的主要特征一、生活方式与分布二、辐射对称三、两胚层、原始消化腔四、组织分化:网状神经系、刺细胞五、生活史:水螅型与水母型个体、生活史多有世代交替现象§6.2代表动物水螅: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生殖特点§6.3分类概述一、水螅纲:二、钵水母纲:三、珊瑚纲:§6.4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6.5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Chapter7扁形动物门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涡虫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2、掌握寄生吸虫和绦虫的主要特点及其生活史、危害和防治原则教学重点: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1、组织的分化。
2、寄生扁形动物的生活史。
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7.1门的主要特征体扁平、两侧对称、三胚、皮肌囊的结构、无体腔还完全的消化系、原肾管系、梯形神经系、生殖特点、生活方式。
§7.2代表动物真涡虫:生活习性;形态构造和机能,适应于自由生活的主要特点;生殖、再生、在动物进化的意义。
§7.3分类概述一、涡虫纲二、吸虫纲§7.4门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门的系统发展Chapter8原腔动物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蛔虫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特点2、掌握线虫纲、腹毛纲、轮虫纲的主要特征及意义3、了解寄生中心和寄主的关系及主要寄生线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教学重点: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1、假体腔。
2、寄生线虫的生活史。
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8.1门的主要特征一、两侧对称二、体线形,体表具角质膜,肌肉退化三、原体腔四、消化、排泄、神经、生殖系统的构造特点五、雌雄异体、异形。
§1.1代表动物蛔虫:形态结构、个体发育及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8.2分类概述一、线虫动物门二、腹毛动物门:略述主要特征及在动物演化上的地位三、轮虫动物门:§8.3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蛲虫、钩虫、血丝虫、鞭虫、旋毛虫、小麦线虫等的构造特点、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
§1.1寄生虫与寄主关系一、寄生虫对寄主的致病作用二、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三、寄生现旬的起源及寄主更换的意义四、防治寄生虫的一般原则Chapter9环节动物门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牲特片及环毛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2、掌握多毛纲、寡毛纲、蛭纲的主要特征3、了解环节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1、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体节和真体腔的概念及其出现的意义教学难点:1、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区别。
2、身体真正的分节。
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9.1门的主要特征体分节、同律分节、则毛及疣足、真体腔、后肾管、闭管式特环系、链状神经系、生殖系特点、担轮幼虫§9.2代表动物环毛蚓:生活习性、外形、适于土壤生活的结构特征、内部构造、生殖、个体发育的特点、直接发育。
§9.3分类概述一、多毛纲:以沙蚕为代表,了解本纲主要特征、主要种类(自由生活型、管栖型)。
二、寡毛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水、陆栖)蛭纲:以金线蛭为代表说明本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水蛭、山蛭)§9.4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多毛类与渔业,寡毛类与土壤改良,物质循球、医用、食用、饲料、人工养殖概况,蛭类的利和害。
§9.5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Chapter10软体动物门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无齿蚌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2、掌握双神经纲、腹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的主要特征教学重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外套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10.1门的主要特征体柔软、不分节、两侧对称(腹足纲除外)。
体分头、足、内脏团、具皮肤褶形成的外套膜、此膜分泌贝壳,保护身体。
用鳃呼吸,外套腔与呼吸的关系。
体腔退化,开管式循环。
神经系由四对神经节组成。
大多雌体,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担轮幼虫和面盆幼虫。
§10.2代表动物无齿蚌: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生殖与个体发育。
§10.3分类概述分类的主要依据一、双神经纲:以石鳖为例,说明本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
如龙玉簪。
二、腹足纲:以蜗牛(或田螺)为例,说明本纲主要形态结构特征、常见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