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寄生虫线虫

寄生虫线虫

18
感染肝切片
19
胆道蛔虫,肠梗塞
20
5、诊断:根据生后不久的犊牛咳嗽、腹泻、 、诊断:根据生后不久的犊牛咳嗽、腹泻、 血痢,白痢, 血痢 ,白痢 ,腹痛和消瘦等症状作出初步 诊断,进一步确诊须经粪便查出虫卵。 诊断 ,进一步确诊须经粪便查出虫卵 。 死 后剖检发现虫体。 后剖检发现虫体。 6、治疗:左咪唑 、治疗:左咪唑8mg/kg;敌百虫 ;敌百虫40— 60mg/kg;药物水溶后投服。丙硫咪唑 ;药物水溶后投服。 5mg/kg,配成悬浮液灌服。 ,配成悬浮液灌服。 7、预防:对患病犊牛及早确诊,最好在 、预防:对患病犊牛及早确诊, 15—30日龄进行驱虫,不仅及时治愈病 日龄进行驱虫, 日龄进行驱虫 还能减少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牛,还能减少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14
第三节 其他线虫 (一)牛弓首蛔虫病 弓首蛔虫寄生于牛小肠内引起的疾病。 弓首蛔虫寄生于牛小肠内引起的疾病。 1、病原体:虫体粗大,淡黄色,雄虫长 、病原体:虫体粗大,淡黄色, 11—26cm,雌虫长 ,雌虫长14—30cm。 。 虫卵近圆形,壳厚, 虫卵近圆形,壳厚,外层为蜂窝状结构的 蛋白膜,内含一个卵细胞。 蛋白膜,内含一个卵细胞。
4
二、线虫病 (一)旄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引起的病病。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引起的病病 。成虫寄 生于哺乳动物肠道,幼虫寄生于肌肉组织。 生于哺乳动物肠道 ,幼虫寄生于肌肉组织。 人也感染,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人也感染 , 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旋毛虫 病可致人死亡, 病可致人死亡, 原因为食入未煮熟含有施 毛虫包囊的哺乳动物肉而感染, 毛虫包囊的哺乳动物肉而感染 , 故由检中 旋毛虫为首要项目。 旋毛虫为首要项目。 1、病原体:旋毛虫为小型线虫。雄虫长 、病原体:旋毛虫为小型线虫。 1.4—1.6mm,雌虫长 ,雌虫长3—4mm。幼虫寄 。 生于肌纤维间,长达1.15mm。 生于肌纤维间,长达 。 幼虫蜷曲并形成包囊,包囊呈圆形、 幼虫蜷曲并形成包囊,包囊呈圆形、椭圆 5 形或梭形,长约0.5—0.8mm。 形或梭形,长约 。
第六章 线虫病
一、线虫形态构造: 线虫形态构造: 线虫的形态构造:线虫一般呈线状、 (一)线虫的形态构造:线虫一般呈线状、圆柱 状或毛发状,两端尖细,不分节。 状或毛发状,两端尖细,不分节。线虫大小长度 差异很大,小的仅1mm多,最大的长达 以上。 差异很大,小的仅 多 最大的长达1m以上。 以上 寄生性线虫都是雌雄异体,一般为雄虫小,雌虫 寄生性线虫都是雌雄异体,一般为雄虫小, 大。 线虫整个虫体可分为头、 腹和两侧。 线虫整个虫体可分为头、尾、背、腹和两侧。线 虫体表为透明的角皮,表面光滑或有横纹、纵纹、 虫体表为透明的角皮,表面光滑或有横纹、纵纹、 斜纹。体表还常有由角皮参于形成的特殊构造, 斜纹。体表还常有由角皮参于形成的特殊构造, 如头泡、颈翼、唇片、叶冠、交合伞、乳突等。 如头泡、颈翼、唇片、叶冠、交合伞、乳突等。
3
1、直接发育型(无中间宿主):(1)虫卵在外界 直接发育型(无中间宿主) 环境中发育成有感染力的卵。 环境中发育成有感染力的卵 。 ( 2 ) 从卵内孵出 幼虫,幼虫经二次蜕皮孵出幼虫。 幼虫,幼虫经二次蜕皮孵出幼虫。感染性虫卵或 感染性幼虫被终末宿主吞食后,幼虫逸出, 感染性幼虫被终末宿主吞食后,幼虫逸出,幼虫 经过移行或不移行,再进行2 次蜕皮, 经过移行或不移行,再进行2—3次蜕皮,发育为 成虫。 成虫。 间接发育型(有中间宿主) 2、间接发育型(有中间宿主):雌虫受精后产卵 或幼虫,被中间宿主吞食, 或幼虫,被中间宿主吞食,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 为感染性幼虫, 为感染性幼虫,这些幼虫通过中间宿主侵袭畜禽 或被畜禽吞食而感染。 或被畜禽吞食而感染。感染性幼虫在终末宿主体 内经蜕皮后发育为成虫。 内经蜕皮后发育为成虫。线虫的中间宿主多为无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1
消化系统:由口孔、 消化系统 : 由口孔 、食道的肠管肛门组成 一个直管。 一个直管。 排泄系统:有两条排泄管。 排泄系统:有两条排泄管。 神经系统:神经环位于食道周围, 神经系统 : 神经环位于食道周围 ,由此向 前伸出6条神经干 条神经干。 前伸出 条神经干。 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由睾丸、输精管、 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由睾丸、输精管、 贮精囊和射精管组成,开口干泄殖腔。 贮精囊和射精管组成,开口干泄殖腔。许 多线虫还有辅助交配器官, 多线虫还有辅助交配器官,其构造复杂多 主要有交合刺,一般有两根, 样,主要有交合刺,一般有两根,个别的 只有一根,无交合刺者甚少。 只有一根,无交合刺者甚少。
7
每个包囊一般只有一条虫体偶有多条。 每个包囊一般只有一条虫体偶有多条 。 6 个月后,包囊壁增厚,从两端向中间钙化, 个月后,包囊壁增厚,从两端向中间钙化, 全部钙化后虫体死亡。 全部钙化后虫体死亡。
3、流行病学 、 感染来源和感染途径: 感染来源和感染途径 : 患旋毛虫病的哺乳动物 均是重要的感染来源。 均是重要的感染来源。 人的感染与肉品卫生检验不严格或肉品处理不 当有关, 个别地区人有吃肉或半生半熟肉习惯, 当有关 , 个别地区人有吃肉或半生半熟肉习惯 , 切肉刀具和菜板再切凉拌菜时, 也能造成人的 切肉刀具和菜板再切凉拌菜时 , 感染。 感染。 包囊幼虫对低温的抵抗了很强,高温70 包囊幼虫对低温的抵抗了很强 , 高温 ℃ 才能
2
2、 雌性生殖系统多为双管型 , 少数为单 、 雌性生殖系统多为双管型, 管型。由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 管型 。由卵巢、 输卵管 、 受精囊 、子宫 、 阴道和阴门等组成。 阴道和阴门等组成。 线虫没有呼系统和循环系统。 线虫没有呼系统和循环系统。 线虫的发育史: ( 二 )线虫的发育史: 线虫雄雌虫在宿主 体内交配受精, 体内交配受精, 雌虫产出含胚细胞的虫卵 ( 卵生), 或含幼虫的虫卵(卵胎生), 卵生) 或含幼虫的虫卵( 卵胎生) 或幼虫(胎生) 继续发育为两种类型。 或幼虫(胎生)。继续发育为两种类型。
杀死包囊幼虫
8
旋毛虫囊包
9
4、病状:成虫可以引起肠黏膜出血、发炎和绒毛 病状:成虫可以引起肠黏膜出血、 坏死。幼虫移行时引起肌炎、血管炎和胰腺炎。 坏死。幼虫移行时引起肌炎、血管炎和胰腺炎。 动物感染时,往往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 动物感染时,往往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初期 有食欲不振、呕吐和腹泻的肠炎症状, 有食欲不振、呕吐和腹泻的肠炎症状,随后出现 肌肉疼痛、步伐僵硬, 肌肉疼痛、步伐僵硬,呼吸和吞咽也有不同程度 障碍,有时眼睑、四肢水肿,死亡极少, 障碍,有时眼睑、四肢水肿,死亡极少,经1—2 周症状减轻,多于4 周症状消失。 周症状减轻,多于4—6周症状消失。 人感染旋毛虫病症状明显,初期引起胃肠不适, 人感染旋毛虫病症状明显,初期引起胃肠不适,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伴有乏力,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伴有乏力,低热畏寒 等全身症状。急性期症状为发热、 等全身症状。急性期症状为发热、眼睑和面部浮 全身肌肉酸痛,有的出现心肌炎, 肿,全身肌肉酸痛,有的出现心肌炎,患者可因 心力衰竭、毒血症、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 心力衰竭、毒血症、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
10
5、诊断:生前诊断采用间接血凝实验。死 、诊断:生前诊断采用间接血凝实验。 后和宰后在可取膈肌进行压片或消化法检 查发现旋毛虫确诊。 查发现旋毛虫确诊。 6、治疗:动物很少治疗。如治疗时可用甲 、治疗:动物很少治疗。 苯咪唑、氟苯咪唑、丙硫咪和伊维菌素等。 苯咪唑、氟苯咪唑 、丙硫咪和伊维菌素等。 人体治疗可用甲苯咪唑和噻苯唑。 人体治疗可用甲苯咪唑和噻苯唑。 7、预防应采取以下措施: 、预防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屠宰检验制度。2、扑灭养场及屠 、严格屠宰检验制度。 、 场内的鼠类。 、养殖动物必须有圈舍, 场内的鼠类。3、养殖动物必须有圈舍,改 善卫生环境,不能散养, 善卫生环境,不能散养,以免猪到处游走 而吃入病原体。喂肉 、 食动物时,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 、 食动物时,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5、改 善食肉方法,提倡熟食, 善食肉方法,提倡熟食,勿吃各种半生半 熟的肉类食品。此外, 熟的肉类食品。此外,国内外正在研究抗 旋毛虫病虫苗。 旋毛虫病虫苗。
12
二、筒线虫病 1、病原体:新鲜虫体成淡红色。雄虫有 、病原体:新鲜虫体成淡红色。 尾翼膜和尾乳突。雌虫阴门位于体后部。 尾翼膜和尾乳突。雌虫阴门位于体后部。 寄生于人的食道黏膜内或黏膜下层。 寄生于人的食道黏膜内或黏膜下层。多寄 生于反刍动物。 生于反刍动物。 2、生活史:中间宿主为食粪甲虫和蟑螂。 、生活史:中间宿主为食粪甲虫和蟑螂。 终末宿主为人和动物。寄生部位: 终末宿主为人和动物。寄生部位:食道和 胃。 虫卵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体内孵出并发育 为感染性幼虫。 为感染性幼虫。终末宿主吞食了含有感染 性幼虫而遭受感染, 性幼虫而遭受感染,在胃内幼虫逸出向前 移行,到达食道,发育成熟。 移行,到达食道,发育成熟。 13
旋毛虫成虫
6
2、发育史:旋毛虫的发育属生物源性,其 、发育史:旋毛虫的发育属生物源性, 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是同一宿主。 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是同一宿主 。动物和 人感染是先为终末宿主后为中间宿主终末 宿主因摄食了含有包囊幼虫的动物肌肉而 受感染.包囊在动物胃内被溶解 幼虫释出后 受感染 包囊在动物胃内被溶解,幼虫释出后 包囊在动物胃内被溶解 经两周内发育为成虫.在小肠内雌雄交配后 在小肠内雌雄交配后, 经两周内发育为成虫 在小肠内雌雄交配后 雄虫死亡。 雄虫死亡 。 雌虫钻进肠腺或肠黏膜下淋巴 间隙产出大量幼虫,幼虫随淋巴经胸导管、 间隙产出大量幼虫 ,幼虫随淋巴经胸导管、 前腔静脉入心脏,然后随血液散布到全身, 前腔静脉入心脏, 然后随血液散布到全身, 只有到横纹肌的幼虫继续发育。感染后21 只有到横纹肌的幼虫继续发育。 感染后 天开始形成包囊, 天开始形成包囊,
15
蛔虫
16
发育史:雌虫在牛小肠内产卵, 2 、发育史 :雌虫在牛小肠内产卵 ,卵随 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约经2 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约经2 —3 周发育为感染性虫卵。 周发育为感染性虫卵。 当牛随饲料及饮水 吃入感染性虫卵后,幼虫在小肠内破壳逸 吃入感染性虫卵后, 穿入肠壁,进入血管,经血循至肝、 出 , 穿入肠壁, 进入血管 ,经血循至肝 、 肾等组织器官,并停留潜伏在组织中, 肺、 肾等组织器官 ,并停留潜伏在组织中, 待母牛怀孕到8 个月左右时, 待母牛怀孕到8.5个月左右时,幼虫开始活 通过胎盘进入胎牛体内,随血循经肝、 动, 通过胎盘进入胎牛体内,随血循经肝、 气管、 转入胎牛小肠内发育。 肺 、 气管 、 咽, 转入胎牛小肠内发育 。 此 胎牛吞食羊膜液中的细虫也可感染。 外 , 胎牛吞食羊膜液中的细虫也可感染 。 等犊牛出生后约1个月,发育为成虫。 等犊牛出生后约1个月,发育为成虫。成虫 在小肠内可活2 个月,以后逐渐被排出。 在小肠内可活2—5 个月,以后逐渐被排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