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济发展解析
它于1824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长期的殖民统治下,经济畸形发展,工业十分落后。
独立前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只有8.6%,而转口贸易及与之有关的经济部门却占80%以上的比重,是典型的单一殖民地经济结构。
1959年新加坡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成立共和国。
独立后在短短的30多年中经济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
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59年的19.68亿新元增长到1994年的1050亿新元(750亿美元),增长了约53倍,人均GDP从1959年的只有404.5美元,增长到1994年的25597美元,增加了63倍。
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一个以转口贸易为基础的畸形结构转变为一个以制造工业为中心,商业贸易、交通运输、金融旅游与国际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多元化经济结构。
70年代末期率先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现已发展成为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一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1996年1月成为发达国家
经济概况
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
(1).农业概况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
主要有园艺种植、家禽饲养、水产和蔬菜种植,粮食全部靠进口, 80%的蔬菜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
农业中保存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的生产,如种植热带兰花、饲养观赏用的热带鱼,种植一些传统的热带经济作物等。
(2).工业概况
主要有制造业, 包括炼油、石化、修造船、电子电器、纺织、交通设备等部门。
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电子工业是增长最快的部门
(3).服务业概况
新加坡服务业发达, 随着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还将进一步增长。
金融业是最大的服务业部门, 在过去几年里增长很快。
旅游业发达, 是外汇主要来源之一,1995年来新的旅游者近714万人
经济发展的原因
1.优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
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
千米,宽1.7千米,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
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良的港口,使贸易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腾飞是上述经济成就的第三个原因。
新加坡政府历来非常重视本国的这一优势。
独立初期的转口贸易为经济的起步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后盾,当转口贸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威胁时,政府又及时推出了出口贸易和补偿贸易,使之成为对外贸易的三大组成部分。
30多年来,蓬勃发展的对外贸易达到了庞大的规模。
优良的港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新加坡就是利用这一特殊的优势从国外进口原料和半成品,经过加工和装配后,再运往海外销售,促进了加工工业的发展
2.促成这些经济成就的首要原因是国内政局的长期稳定。
在新加坡,有20多个合法政党存在,但都无法与人民行动党相匹敌。
多年来一党独立执政的政治优势,对于抓住时机作出决策并确保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有着积极的意义,也避免了冗长的辩论和相互扯皮而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为创造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政府在各个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如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及时针对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就业结构调整,实行有计划的培训,使新加坡的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上此外政府还拿出大笔款项用于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先后修建了现代化的机场,高效的公路和铁路系统,通讯联络系统,电力供应系统等等。
这些都不仅使新加坡人能安居乐业,同时也为吸引外资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得这个小岛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外商纷至沓来竞相投资,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灵活运用经济杠杆促成经济目标的实现
新加坡非常重视运用经济手段,引导企业行为的转变,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推动技术的进步,如调整税收政策,政府规定凡开办新兴行业,开拓国类市场,都可得到税收减免政策优惠,还有财政政策,提供投资贷款,实行特别折扣,掌握工资的调动权等
4. 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旅游和航运中心之一,建国区区几十年的小岛能能够获得如此优秀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新加坡政府在发展教育业发面的大力投进。
新加坡教育部更是通过以下三大方面实施这一新的资助贫穷学生的政策:增强“教育部财政资助计划”;提升“教育储蓄优秀奖学金”的家庭收进标准;在所有学校都设立“机会基金”。
新加坡教育由教育部实行一级治理。
新加坡政府以为,教育是一种重要而又庞大的投资,假如没有良好的规划和治理,那么势必造成严重的浪费。
因此他们配备比较强大的气力来研究、规划、治理教育,以尽量避免教育投资的浪费,并不断进步教育投资效益。
5.大力引进和合理利用外资是促成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为了吸引大量外资的投入,新加坡政府在采取种种优惠政策和实际措施(如减税、免税等)的同时,特别注重改进和完善投资的社会环境。
如前所述,大力发展社会基础设施以及通讯、交通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稳定的政局,开放的政策,良好的社会环境,因而外资趋之若鹜,在新加坡全国历年投资总额中竟占了3/4以上。
在此基础上各国银行云集新加坡,目前在国内134家大型银行中,国外银行已达121家,银行总数仅次于伦敦、纽约和香港,成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6..重视科技,大力开发人力资源,走以“智”取胜的道路是新加坡经济成就的又一战略性原因。
新加坡政府采取正规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及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针,制定了“人力开发计划”,分别与日本、德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在国内开设跨国公司联合创办职业训练中心或技术学院来培养技术人才,并常常重金聘请海外专家、教授、学者和高级科研人员来新讲学和定居。
通过实施人力资源发展计划,以逐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7.加强内部资金积累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积累,尤其对这样的小国来说。
它通过财政景荣手段建立公共基金积累制度,实行高积累政策。
多年来其国内积累率都在40%以上,高储备率意味着高投资率。
成为其经济增长的推动器。
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如领导他人的个人才能等,给我们带来了提示与典范,积极作用,也希望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