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子三章

孟子三章


《孟子》 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和学 说,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所著, 是《论语》之后儒家的重要著作。
孟子的文章以雄辨著 称,感情充沛,文辞铺张 扬厉,笔锋咄咄逼人。还 善用比喻,语言流畅,寓 意深刻,对后代的散文有 较大的影响。 《孟子》:儒家著作 ,战国时期孟轲及其弟子 万章等著。南宋教育家朱 熹将《孟子》、《大学》 、《中庸》和《论语》合 称为“四书”。
【分析】
从治理国家方面,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 和”则“战必胜”。
《孟子》三章
你知道孟子的有 关故事或语录吗?

孟子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 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 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 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 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 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白话]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 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 “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 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 “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 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 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 定居下来了。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要有一个健康、良好 的环境。

孟母断机杼
孟子简介 孟子是 战 国中 期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散文家,他继承发展了 孔子的“仁学”,主张 施仁政,行王道。是继 孔子之后影响最大的儒 学大师 , 被尊奉为“亚 圣” 。
“性善论”: 性善学说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 础 “仁政”思想: 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其 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 治学说。“仁政”就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 使人民的生活安定。 “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 民本思想,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 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
注释: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古义:限制。 今义:地域。以:凭,靠。 本句话的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 的边疆的界限。 固国:巩固国防。 威:威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
译文: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 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 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
课文分析
本文选自孟子的三篇文章《孟子·梁惠 王上》、《孟子·公孙丑下》、《孟子· 滕文公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 梁惠王上》
注释: 老1:动词,赡养、孝敬,老2.3:名词,老人、长辈。 幼1:动词,抚养、教育,幼2.3: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 及:推己及人。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 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注释: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环而1攻之而2不胜:环,围。而1:表顺接,而2,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fú,句首发语词。 是: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译文: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 面围攻都不能够攻破。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 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 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
坚利:坚固锋利。
译文:(另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 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不锋利和坚固,粮 草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明 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分析】
用防御一方的失利的战例论证“地利不如人 和”。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分析】
用进攻一方的失利的战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注释: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米粟(sù):指粮食。 多:充足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委,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译文: 恭敬地奉养自己的长辈并由此推及别人的长 辈,慈爱得养育自己的子女并由此推及别人的子 女,这样就可以控制天下了(天下就容易治理了)。
解 析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 谓/大同。(《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 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 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 (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 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 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 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注释: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 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 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分析】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 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摆出观点,提挈全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