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7届高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公开课)
2017届高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公开课)
分析物象的社会属性(从物人一体角度抓物与 志的相似点、契合点,分析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2、鉴赏方法 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 性(事物特征)。 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 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 意等)。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 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3、事物形象答案的组织方法:
春风: 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 春天、美好。 西风: 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霜: 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人生路 途坎坷、挫折。 雪: 纯洁、美好、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 露: 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 游子、漂泊、思乡思友、隐士。 月亮: 人生梦圆、缺憾,思乡,思亲。 朝阳: 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 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 事物或人生。
3、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 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 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 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如何规范答题(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3、动物类: 子规: 悲惨、凄恻,思乡。 猿猴: 哀伤、凄厉。 鸿鹄: 理想、追求。 鱼: 自由、惬意。
雁: 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 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马: 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 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 飘零、伤感。
2016届高考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类
于谦 《石灰吟》 陆游 《咏梅》 贺知章《咏柳》 李贺《马诗》
2012 全国卷 2010 全国卷 2012 天津卷 2011 山东卷 2009 天津卷 《落叶》 《咏素蝶诗》 《野菊》 《咏山泉》 《严郑公宅同咏竹》
一、如何鉴赏事物类形象(咏物诗)?
常见思想感情(咏物诗)
①对所咏之物的喜爱; ②寄情自然,闲适自得; ③洁身自好,坚贞自守; ④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附:常见意象的思想感情、文化意义。
1、树木类: 树的曲直: 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 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 生命力、希望、活力。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 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 改变内心的高洁。
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 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 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 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 蓬蒿中 自身特点:“刺头”即“指松树苗长满 松针,又直有硬 ”寓旺盛的生命力。 而今渐觉出蓬蒿
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 之志
小松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志?
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出众,却报国 无门,一生潦倒。埋没于深草里的 “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 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 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以身 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A、明确物象的特征。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 耐寒、清高)即可。 B、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 “契合点”(物与人一体)。 C 、 组织答案:运用拟人手法,以( )为喻, 托物言志,明写物的( )特点,实写人的( ) 品质,表达( )感情。 D、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1) 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 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 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 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江水: 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 趋势。 烟雾: 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 幻灭。 小雨: 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 暴雨: 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 秽的力量。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①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 寓含什么理。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 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 倒。)
分析诗中小松形象,说说它寄寓了诗人怎 样的情志?
作者塑谈谈你对词中“ 梅”的形象的理解。 咏梅[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 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 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物 的 特 征
外在特征:
生长在荒僻之处,寂寞 开放,无人欣赏,备受 风雨摧残
内在特征:
诗歌意象有规律,把握技巧好记忆; 杜鹃猿鸣话凄凉,雨打梧桐离别意; 冰雪蝉鸣喻高洁,凌寒坚韧松梅喻; 挺拔翠竹亮风节,斗雪菊花傲骨义; 落日黄昏迟暮感,流水落红伤春去; 红豆寄寓相思情,送别长亭共短亭; 羁旅驿站游子意,望月听笛乡情浓; 蓑衣斗笠指隐士,渔樵垂钓闲适情; 鸳鸯连理生死恋,孤城关山戍卒行。
1、分析思路 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 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二要 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 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 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其中“物的特征”又包括外在特征 和内在特征。图示如下: 物 分析物象的自然特征 的 内在特征:精神品格、思想性格 特 志趣追求(拟人) 征 外在特征:外表状态,处境际遇
1、提问方式
①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②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③某物象象征什么? ④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 情怀)? ⑤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
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虽生存环境恶劣但耐寒而 立、高洁脱俗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 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 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展示了一个孤 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 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终生 不渝。
表达了诗人虽遭排挤打击,但仍然坚 寓意: 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答案: ①诗人笔下的“梅”生长在僻静荒远处,“ 寂寞开无主”,孤独寂寞愁苦,还时常遭受 风雨摧残,但它“无意苦争春”不慕虚荣, 淡泊名利,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至死 不渝。 ②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虽然备受排挤打 击,但仍坚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2、花草类: 花开: 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 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 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牡丹: 富贵、美好。 草: 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