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总结】读懂诗歌,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读标题 2.读作者 3.读注解 4.读意象 5.读末句 6.读题干
明诗歌类别 明写作背景 明疑点难点 明思想内容 明诗歌主旨 明答题方向
学以致用
【练习】(2011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题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 • 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 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
•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 析。(4分) • ●何为虚?何为实?虚实结合的作用效果如何? • 【参考答案】颈联实写诗人贬谪途中
所见景色:黄昏到来,江潮初落, 水面静寂,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 蒙。尾联转入诗人的想象:明晨踏 上岭头的时候再望故乡,虽然见不 到故乡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 该是可以见到的。虚实结合,深化 主旨,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愁苦和被 • 流放到荒远地方的悲哀心情。
五:读末句(尾联)
●抓住末句(尾联)认真品
读,很有可能就抓住了诗 歌最主要的情感和主旨。
• 【品读尾联】
•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 【思考提示】 • 尾联两句主要表达了何种情感? • 除了思乡,还有什么情感?
• 他在哪望乡? • 他因何离乡?
【鉴赏诗歌,解决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 后回答问题。(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8分)
•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 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 【参考答案】(4分)这首诗 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 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 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 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 然情怀。
•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 句进行解析。(4分)
• 【参考答案】(4分)实写 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 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 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 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 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 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 •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 后两联进行赏析。(4分)
六、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 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 ——从结构、内容两方面作答 •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 两联进行赏析。(4分) • ——何为虚?何为实?虚实结合的作 用效果如何?
读懂意象, 即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
•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 【注释】:①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 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 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 所作。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 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 头人。江南何所有,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注释】:①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 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 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②《荆州记》 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 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 要分析。(4分)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
学以致用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 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 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 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
【基础积累】
——鉴赏诗歌还需要不少其他的知 识积累,如: 一、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二、文言字词等基础知识积累
三、诗歌意象知识积累
四、艺术手法知识积累
五、答题方法技巧的积累 ●充分准备,功到自然成!
【总结】读懂诗歌,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读标题 2.读作者 3.读注解 4.读意象 5.读末句 6.读题干
高考古诗鉴赏
【总结】读懂诗歌,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读标题 2.读作者 3.读注解 4.读意象 5.读末句 6.读题干
•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 【注释】:①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 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 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 所作。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 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 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一、读标题
题:即题诗. 大庾岭:交代地点。(也是重要 的信息点等会我们再说)
驿:驿站。——说明诗人 应该是在旅途,很有可能 跟羁旅情怀有关。
一、读标题
明诗歌类别
二:读作者
宋之问 (约656--712)初唐 时期的著名诗人。武后时,官尚方 监丞,谄事张易之,易之败,贬泷 州参军。中宗时,官考功员外郎, 知贡举。因受贿,贬赵州长史。睿 宗即位,流钦州,赐死。
四:读意象
读懂意象,即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
雁: 雁:每年秋季雁便南飞,所谓“秋雁南 回”,故常常因其秋去南方春到北方而引 起游子们的思乡之情、羁旅伤感。 ——借雁抒离思,寄寓乡愁离情。 陇头梅: 陇头梅:既是意象,又是典故。 诗人以此表达了心中的祈愿:虽 然家不可归,但他多么希望也能 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
明诗歌类别 明写作背景 明疑点难点 明思想内容 明诗歌主旨 明答题方向
•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 诗歌可以丰富人的内蕴,升华人 的气质! • 稍近为明年高考,长远为自己的 终身发展,希望大家能读懂诗, 会读诗,多读诗,用诗歌来涵养 自己! • 感谢大家的真诚配合!
明写作背景
三.读注解
注解一般是解释原文中的写作背景、 典故出处等等较难懂的地方,是帮助 我们读懂诗句,理解作者思想的重要 环节,不可不看。——解难点 大庾岭:南北分界.
流放钦州:
羁旅情怀、漂泊之感、贬谪之 意、思乡念亲的离别之情……
三:读注解
明疑点难点
四:读意象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象,即形象;意,即意念、情感, 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意象 就是饱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形 象。
•分组讨论 • ——在前面品读的基础上 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 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 ——从结构、内容两方面作答
• 【参考答案】“南飞雁”到了 大庾岭就不再往南飞,而要往 北返回,诗人却还要翻山越岭 ,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南 飞雁”和诗人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突出了诗人流放途中的凄 凉处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