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诗歌鉴赏:隐逸诗鉴赏(公开课)
高考诗歌鉴赏:隐逸诗鉴赏(公开课)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迁 求 诗人所写的景色萧瑟、凄 村 夜 白居易 移 同 凉、清冷,与其凄苦寂寞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 意 存 的心境相互吻合。 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识 异 (1)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 现这个变化的? 答:孤独寂寞——想排遣烦闷——由于惊喜而忘了 孤寂。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感情的变化。 (2)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
诗歌鉴赏:隐逸诗
距离高考还有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强化四种意识
审题意识
语境意识 迁移意识 要点意识
怎样读懂诗歌?
最权威 的方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置身诗境 緣景明情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步骤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哪些词句 体现了哪些特点(具体分析,表达技巧)。 (即概括形象的特征)
步骤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分析这一形 象之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即概括形象的意义)
处士,古时候称有德 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人。男子隐居不出仕, 处士卢岵山居 讨厌官场的污浊,这 温庭筠 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做得出的选择。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8.“渔父”是古代诗人经常描摹的对象。不少诗人笔 下描写的渔翁都是“烟波钓徒”之类的高人隐士,请 你说说徐照笔下的渔翁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5分) 徐照笔下的渔翁是一个道道地地、处境艰难的渔民形 象。(2分)他辛苦地打了近一整天的鱼以后,时已 傍晚,他把小船拢了回来,横系在自家的柴门外,然 后就沿溪叫卖去了。但他用少得可怜的卖鱼钱又买了 酒,在回家路上胡乱地喝了个醉,到家就闷声不响地 躺在地上睡着了。他的生活清苦辛酸,是当时许多贫 苦渔民的缩影。(3分)
读懂诗歌之老生常谈
• • • • • • 1、读标题,明内容 2、读注释,抓暗示信息 3、读作者,知人论世 4、读字眼,把握情感关键字 5、读意象,把握特定含义。 6、读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4分) 温故而知新 寻陆鸿渐不遇(皎 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
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
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
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
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案组织
步骤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即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居士,既指旧时出家人对在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信佛的人的泛称;亦指古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代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 1126—1193)晚年去职 的人;同时,这名词还是文 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 ),自号石湖居士。
讲 后 专 练
举一反三
迁移意识
(2014高考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 么?请简要说明。(4分)
首句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 上口,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 秋色的浓重;写虫之“切切”,渲染秋夜的凄清。
闲适隐逸诗总结
常用意象与典故 松竹梅菊荷鹤白云柴来自鸥鸟鳜鱼环境特点隐者生活 惯用手法
渔父樵夫泉鲈鱼堪脍 蓠菊南山
“幽”:幽僻幽静幽雅幽美 远离尘世 淳朴闲适自由自在 超逸 脱俗 高洁 闲适 恬淡 自由 洒脱 侧面烘托 写景手法
例题引路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①花。 【注】 ①荞麦: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间开小白花。
(1)这首诗中“卢岵山居”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环境清幽,远离尘世。“问樵客”“遥识”以及“入 云斜”的小路,暗示出卢岵山居处所的幽僻;老树的 高古,泉水的清澈,沙石的净洁,群峰的雄奇,足见 卢岵山居环境的清幽美好。 幽僻清静高大深远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 人雅士的自称, 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 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 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 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 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 景物。
隐士人格精神 思想内容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钦慕向往 隐逸者,归隐的决心 隐与仕的矛盾
深究情理,完善体系
统一复习思路
依法读诗,注重体悟
明确类别,举一反三
熟悉答案,求同析异
完善体系,胸有术语
四种意识,始终牢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变通提升 分题得渔村晚照(徐照)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收敛蓑衣屋顶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 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 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解析】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 遗气氛的,给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①花。 【注】 ①荞麦: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间开小白花。
(2)诗歌的尾联为什么要写荞麦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请简要分析。 借景衬托人物性格,点明访问的季节。在日照强烈的 品行清高 孤高 高洁 淡泊名利 白天里,荞麦花不显眼,等到日暮鸟散后,才显现出 满山的洁白,这与卢岵山居的环境相合,以此来表现 超凡脱俗 情趣高雅 人物品行的孤高;又点明了访问的季节是春天。表达 了作者的景慕和赞许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