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编制依据 0二、工程概况 (1)(一)基本概况 (1)(二)、结构特点 (1)三、施工计划 (3)(一)、工期计划 (3)(二)、材料及设备计划 (3)四、施工工艺 (4)(一)、施工流程 (4)(二)、主要施工工艺选择 (4)(三)、模板工程施工工艺 (5)(四)、钢筋工程施工工艺 (12)(五)、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 (16)一、编制依据1、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区一医院医疗综合大楼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8、《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11、现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等。
二、工程概况(一)基本概况1、本工程总建筑面积.79平方米,建筑物相对高度75.50米,地下1层,地上18层。
其中医技及住院楼部分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框架及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门诊楼由其中三部分组成,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除图中特别标明外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本工程基础形式为医技及住院楼采用筏板基础及柱下独立基础,门诊楼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2、在地下室内设有1间医用直线加速器室,由于其有一定放射性,设计为超厚墙板钢筋混凝土结构。
(二)、结构特点直线加速器房位于地下室内2-16轴~2-19轴交2-C轴~2-F轴范围,该范围地下室层高6.450m。
因需具有一定防辐射要求,设计为超厚墙、板钢筋混凝土结构,墙厚1.0m、1.2m、1.3m、2.5m,顶板厚度1.3m、2.5m,详图2-1、2-2。
墙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掺加适量聚丙烯纤维。
图2-1 直线加速器房平面图图2-2 直线加速器房剖面图(三)、施工重点及难点1、直线加速器房顶板厚度1.3m、2.5m,每平方米自重达到m2 、m2 ,根据建质(2009)8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施工总荷载超出15KN/m2 ,模板支撑属于超出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
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施工需重点控制,确保安全。
2、由于直线加速器具有高放射性,主要用于肿瘤的治疗,该部位墙板厚度均超过1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重点控制混凝土的配制、浇筑,采取专门的保温养护措施,避免混凝土裂缝。
三、施工计划(一)、工期计划本工程地下室结构施工计划为2011年4月27日至2011年7月2日共67天,其中直线加速器室施工计划为2011年5月下旬至2011年6月上旬,施工安排如下:测量放线1天,墙筋绑扎2天,墙模支设5天,顶板支撑搭设4天,顶板钢筋绑扎5天,砼浇筑2天。
(二)、材料及设备计划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钢管Φ48×35 米40002 扣件综合十字扣、转扣、直接个30003 碗扣钢管LG-120 根867 LG-180 根440 HG-30 根1548 HG-60 根24904 槽钢10号米36005 工字钢10号米1006 覆膜胶合板1830mm×915mm×18mm平方米20007 顶托个500 承载力30KN8 钢垫板100×100×10 个4059 10 木方50×90 立方米12100×100 米15011 穿墙螺栓 Φ16 根1600具体长度详附图1、212 塑料薄膜 平方米 1000 保温养护麻袋 平方米 1200 13 草垫 50mm 厚 平方米 200 14 塔机 QT5015 台 115 砼地泵 HBT90 台 2 配套泵管 16 布料机台 217 柴油发电机 250KW 台 1 备用应急 18 抽水泵 Φ50清水泵 台 2 用于墙板内部循环冷水,降低内部温度 19 DN50镀锌钢管 米 1000 20 21 22四、施工工艺(一)、施工流程测量放线→墙钢筋绑扎→墙内循环冷却水管预埋→墙模板支设→顶板支撑架搭设→顶板钢筋绑扎→隐蔽验收→混凝土浇筑 (二)、主要施工工艺选择1、墙竖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柱竖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板筋≥Φ20的采用机械连接,顶板上部筋支撑采用铁马凳。
2、因墙体厚度大,墙体模板采用18后腹膜胶合板,对拉螺栓采用Φ16,内龙骨采用型钢,外龙骨采用双钢管。
3、顶板支撑采用碗扣脚手架。
4、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设计按大体积混凝土要求。
混凝土的浇筑采用2台HBT90地泵配合布料机进行浇筑。
5、混凝土浇筑后按大体积混凝土要求进行测温监控,为降低混凝土浇筑后内部温度,在墙板内埋设循环冷却水管道。
6、混凝土表面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措施,墙体表面挂双层麻袋,顶板底模采用双层18厚胶合板中间夹一道塑料薄膜,楼面采用双层塑料薄膜中间夹50厚草垫的保温养护措施。
(三)、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模板设计〉:1、墙体模板墙体模板采用1830mm×915mm×18mm厚覆膜胶合板,墙体加固采用Φ16对拉螺栓间距@500mm×500mm,内龙骨竖向布置,采用10号槽钢间距@250,外龙骨采用双钢管。
详附图1、2。
墙体模板外围在筏板浇筑时预埋三排Φ25短钢筋间距@900,在墙体模板支设完成后,外围一周采用斜钢管对墙体上、中、下进行加固支撑,防止涨模。
详图4-1。
图4-1 外围墙体加固示意图2、顶板模板顶板模板采用1830mm×915mm×18mm厚覆膜胶合板,由于板底保温要求,板模采用双层覆膜胶合板,中间夹一层塑料薄膜,兼起保温养护作用。
覆膜胶合板下铺50 mm ×90mm木方间距@150(1.3m厚板)、10号槽钢间距@200(2.5m厚板),1.3m厚板木方下设10号工字钢托梁,2.5m厚板板下设100mm×100mm木方托梁。
2.5m厚板下口超出1.3m厚板的部分侧模采用1830mm×915mm×18mm厚覆膜胶合板,竖向内龙骨采用10号槽钢,设置间距@250,外龙骨为双钢管,自板底起200处开始设置Φ16对拉螺栓,竖向间距@400,横向间距@500。
顶板模板详图4-1。
图4-2 楼板模板示意图3、顶板模板支撑系统(1)、顶板支撑系统采用碗扣脚手架,立杆采用LG-120型、LG-180型,每隔60cm 设一副碗扣接头,横杆采用HG-30型和HG-60型。
1.3m厚顶板立杆间距600 mm×600mm,横杆步距1200mm,立杆顶设可调托座,托梁采用100 mm×100mm木方。
2.5m厚顶板立杆间距600 mm×300mm,横杆步距1200mm,立杆顶设可调托座,托梁采用100 mm ×100mm木方。
(2)、立杆底部采用10mm钢垫板,在钢板中部焊φ25的钢筋150长形成底座,立杆套于钢筋上,底座详图4-1。
图4-3(3)、沿架体外围采用Φ48×钢管设置竖向连续剪刀撑,并在架体四角设置灯笼形竖向剪刀撑间距小于10米,灯笼形竖向剪刀撑的顶部及底部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与碗扣架体采用扣件连接。
具体位置详附图3。
(4)、纵横水平杆侧向上、中、下三处加可调托座与墙体加固系统顶紧,在墙体混凝土先浇筑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5)、顶板支撑系统详细构造详附图3、4〈材料要求〉:1、钢管、扣件(1)钢管:符合现行轨迹标准《直缝结构钢》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要求,并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不得使用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及裂纹的钢管。
钢管规格采用φ48 ×。
钢管上严禁打孔。
(2)钢管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钢铸件应符合现行国架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中规定的ZG200-420、ZG230-450、ZG270-500、ZG310-570号钢的要求。
钢管扣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扣件在使用前应由专人进行质量检查,有脆裂、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2、碗扣钢管及配件(1)采用钢板热冲压整体成形的下碗扣,钢板应符合GB700 标准中Q235A 级钢的要求,板材厚度不得小于6mm。
并经600~650·C 的时效处理。
严禁利用废旧锈蚀钢板改制。
(2)、立杆连接外套管壁厚不得小于+0.025mm,内径不大于50 mm,外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60mm,外伸长度不小于110mm。
(3)、立杆上的上碗扣应能上下串动和灵活转动,不得有卡滞现象;杆件最上端应有防止上碗扣脱落的措施。
(4)、立杆与立杆连接的连接孔处应能插入Φ12mm 连接销。
(5)、在碗扣节点上同时安装1—4 个横杆,上碗扣均应能锁紧。
(6)、构配件外观质量要求:1)钢管应无裂纹、凹陷、锈蚀,不得采用接长钢管;2)铸造件表面应光整,不得有砂眼、缩孔、裂纹、浇冒口残余等缺陷,表面粘砂应清除干净。
3)冲压件不得有毛刺、裂纹、氧化皮等缺陷;4)各焊缝应饱满,焊药清除干净,不得有未焊透、夹砂、咬肉、裂纹等缺陷;5)构配件防锈漆涂层均匀、牢固。
6)主要构、配件上的生产厂标识应清晰。
3、焊接材料符合《碳钢焊条》GBT5117的规定。
4、胶合板板材采用18mm厚覆膜胶合板板材。
(1)板材表面应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并应具有保温性能好、易脱模和可两面使用等特点。
(2)各层板的原材含水率不应大于15%,且砼一胶合板各层原材间的含水率差不应大于5%。
(3)胶合模板应采用耐水胶,其胶合强度不应低于木材或竹顺纹抗剪和横纹抗拉的强度,并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4)木胶合板厚度18mm,技术性能应符合:1)不浸泡、不蒸煮:剪切强度~mm2;2)室温水浸泡:剪切强度~mm2;3)沸水煮24h:剪切强度~mm2;4)含水率:5~13%;5)密度:450~880Kg/m3;6)弹性模量:×103~×103N/mm2。
3、木枋、板材(1)立柱下的木垫板为通长设置,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300mm,两端应各设直径为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