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线加速器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直线加速器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 本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及其标准图(包括设计变更、图纸会审记录、设计交底等设计文件) 、工程地质报告2. 直线加速器施工补充图纸3. 本工程的施工方案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6.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8.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09)10. 直线加速器厂方要求三、工程概况1. 忠县人民医院迁扩建项目二标段门诊医技楼工程直线加速器机房结构设计通过墙和顶板钢筋混凝土的厚度来防直线加速器的辐射,墙厚分别为:800mm950mm 1300mm 1400mm 1700mm 2700mm其中,主要为1300mm基础底板面至直线加速器顶板面的高度为7.0m;直线加速器机房顶板厚度分别为:1600mm 2600mm 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2. 直线加速器机房混凝土强度等级: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四、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1.1 根据施工图设计及直线加速器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作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确定施工主要采取措施。

1.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2.1 浇筑前委托重庆市忠县有可以做此混凝土配合比的权威检测单位做配合比设计,设计目标:延缓混凝土早期强度、降低混凝土水化热、防止混凝土开裂。

1.2.2 材料选择:选用低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并减少水泥用量、采用本地优质“乌江砂”作为细骨料、在保证泵送的前提下合理选择粗骨料碎石的粒径、用饮用水搅拌、添加:KS泵送剂、膨胀剂、粉煤灰、纤维、硅粉等。

在混凝土浇筑前完成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试件验证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1.3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1.3.1 浇筑前先用水湿润钢筋及模板,使钢筋和模板的温度降低。

严格控制每层混凝土浇筑高采用全面分层循环连续浇筑,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1.3.2度在300mm到500mm之间,并且要放慢速度,但一定要保证上层混凝土浇筑下去时下层混凝土还在塑性状态。

1.4 混凝土降温和保温措施1.4.1 本工程采用外部保温和内部降温相结合来控制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温差,防止由于温差过大而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

1.4.2在直线加速器墙体和顶板内用DN20的镀锌钢管设置水循环管网5套,每套独立给排水;1.4.3混凝土浇筑完成达到终凝前在顶板周边用页岩实心砖砌筑200mn高,蓄水养护,并养护时间不少于14d;1.4.4 混凝土浇筑完成,在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方可拆除。

拆除后应及时涂刷一层薄膜养生液,防止侧壁水分蒸发,并做要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1.5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1.5.1测温管设置:用© 20镀锌钢管将一头封住,埋入混凝土内1米,作为混凝土养护期间测温用,本工程设 6 个测温点,并编上编号。

1.5.2 混凝土养护期间,专人负责每隔2 小时进行测温,建立台账好测温记录,一旦发现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C,应立即通知项目部,采取外部加热措施。

1.5.3 混凝土养护期为14天,混凝土内部温度24 小时内连续下降可停止测温。

1.6 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1.6.1 直线加速器设备厂家技术代表对预留、预埋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并提供关于直线加速器安装和使用必要的预留、预埋资料及技术参数。

1.6.2 严格按照图纸及其厂家要求进行预留、预埋进行施工。

1.6.3 预留、预埋施工完成后通知监理及相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验收内容包括:直线加速器安装就位需要预埋的拉环和型钢的位置和规格;通风管道的洞口大小、安装高度、材质及规格型号;强弱电管的预留位置、材料的材质及规格型号;空调管道的预埋位置及材料材质;防雷接地的特殊要求和做法,及材料要求等。

1.7 对参与施工的作业班组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每道工序严格控制,进行“三检”制度,检查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2. 人员及施工设备组织2.1 直线加速器施工必须组织一批精兵强将,并保证足够的劳动力和机具设备,争取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因此,在人员和机具设备组织上如下安排:人专门进行直线加速器机房钢筋绑扎,在钢筋绑扎之前8至6钢筋绑扎班组,选派2.2 .熟悉施工图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每个工人对施工流程及施工工艺要求熟练掌握,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2.3 模板班组,选派8 名技术好,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木工对直线加速器机房的模板支撑方案进行学习并在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在充分领悟并接受支撑体系和模板安装要求后才参加直线加速器机房的模板施工;2.4 混凝土浇筑班组,直线加速器机房与主楼4.5 米层分开浇筑,直线加速器机房需分层连续浇筑,浇筑面大、工艺复杂、作业时间长,需组建一支不少于15 人的浇筑班组,配备 4 台振动棒,做好二次振捣和二次收面工作。

五、主要技术措施1 .测量放线1.1 标高控制1.1.1 以主楼控制标高作为该工程的标高控制依据。

1.2 平面轴线控制1.2.1矩型外控制法:以主楼控制点为依据,建立以B-8、B-11、B-P、B-M轴为主控轴线的矩形控制网,向同一侧外借距离0.5 米用墨弹在基础底板上,且做好红三角标志,并以此作为平面轴线控制及施工放线的依据。

2. 钢筋工程2.1 工程设计特点本工程钢筋设计:墙厚800mm勺墙身配4层垂直分布钢筋网,内外两层钢筋为①18 @200布置,中间一层为①12@20布置,水平分布筋均为①18 @200布置;墙厚1300mm 1400mn t勺墙身配4层分布钢筋网,内外两层为垂直① 20@200水平① 18@20(布置,中间两层为垂直①12@20双向布置;墙厚1600mm 1700mm勺墙身配5层分布钢筋网,内外两层为①20@20(双向布置,中间三层为①12@20(双向布置;墙厚1700+1000mm勺墙身1700mn部分按1700mn墙厚配筋,“+1000mr” 部分再附加3层分布钢筋网,内外两层为①20@20(双向布置,中间一层为① 12@20双向布置。

板厚1600mn和2600mm其中板厚1600mm勺板,上下各配HRB40025@15(双层双向钢筋网片;板厚2600mm勺板,上下各配HRB400 25@9双层双向分布钢筋网,板厚中间位置设置一层HRB400I2@30(双向分布钢筋网。

结构复杂,钢筋间距较小,施工难度较大。

2.2 钢筋制作2.2.1 熟读施工图,结合设计说明和标准图集,熟练掌握墙与柱、墙与墙、墙转角、墙与板、较厚板与较薄版等节点钢筋大样,指导钢筋下料,进行制作。

、采用电闸压力焊或单HRB40020、HRB40016 勺钢筋采用绑扎搭接, 2.2.2HRB400 12.面焊,HRB400 25勺钢筋采用机械连接。

2.2.3 对于采用机械连接勺钢筋,在进行加工时严格控制丝头子勺直径和长度及丝头子勺完整,单个丝头最少10 个丝,围丝后端头打磨平整。

2.3 钢筋绑扎2.3.1 重点注意:纵向受力钢筋勺水平和垂直度控制、钢筋间距控制、钢筋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控制、各节点钢筋绑扎成型质量。

2.3.2 多层钢筋网片之间,除按设计设置拉钩外,墙筋设HRB400 25@600双向布置,作为:墙身厚度控制、模板加固、墙身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墙身网片钢筋各层间距控制;顶板内设HRB40C25@600m纵横布置,作为板厚控制。

附加筋长度分别同墙厚和板厚。

2.4 钢筋隐蔽验收2.4.1 严格执行“三检制度” ,在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和质量验收规范后才能进入下一步工序施工。

3. 模板工程3.1 本工程设计特点3.1.1 本工程直线加速器设计:机房墙身厚度800mm、950mm、1300~1400mm、1600~1700mm 2700mm 机房顶板板厚1600mm 2600mm 墙身高度6000mm3.1.2 直线加速器机房只允许基础底板留施工缝,墙体和顶板都必须一次浇筑完成。

3.1.3 需要对直线加速器机房勺模板进行支撑体系进行设计、计算,以确保支撑体系勺稳定性,保证施工过程中勺质量和安全。

3.2 模板施工方案3.2.1 模板搭设勺程序:剪力墙、柱子模板勺安装?剪力墙、柱子模板勺勺垂直度、平整度的检查及调整?剪力墙、柱子模板的加固—剪力墙、柱子模板验收顶板支撑体系勺安装?顶板模板安装?顶板模板验收322墙身模板施工方案322.1 在模板施工前先在底板弹出剪力墙的定位线,然后在距板面20mm勺位置间距600mn设HRB400 25钢筋以便防止模板加固时模板底部往内移动。

3.2.2.2模板侧板采用18mn厚胶合板,内龙骨为100mr K 50mn木枋间距150mm 楞放,外龙骨为© 48mr^ 3.0mm双钢管,对拉螺杆为© 12高强丝杆,间距:基础底板以上150mmi S置第一排拉杆,横向间距300mm纵向往上按300mm可距再设置6道后调整为400mm双钢管同步调整,两端采用[14槽钢替代3型卡与外龙骨拉结,戴双螺帽;3.2.2.3 因墙体较厚,不宜作钢筋混凝土内撑,采用HRB40025钢筋间距600mm 双向布还可起到间隔各层钢筋网片间距和保证外层电焊于墙身竖向钢筋上,钢筋长度为墙厚,置,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的作用。

为防止钢筋内撑头长时间外露产生锈蚀影响砼结构,模板拆除后,人工剔出外露钢筋头30mm用氧焊割掉,在钢筋头点上防锈漆,再用高标号水泥砂浆进行封闭。

3.2.3 板厚1600mm 2600mm顶板的模板方案3.2.3.1先搭设满堂支撑钢管脚手架,钢管底部平铺100m材50mm勺木枋,钢管顶部设可调节水平高度的钢顶托,顶托的可调节高度控制在200mm内 ;每个顶托内平铺两根© 48mm< 3.0mm的钢管檩条,钢檩条上再按间距150mn放置100mr^ 50mm木枋和18mm厚胶合板并固定;3.2.3.2顶板的侧模按墙身模板方案实施;3.2.3.3支撑体系采用© 48mm< 3.0mm的钢管进行搭设,通过计算,该区域内每根立杆纵横间距400mr K 400mm步距1000mm立杆底部150mn设扫脚杆,最后一道水平杆距离立杆顶部不超过150mm可满足每根立杆承受荷载不超过700Kg, 能保证支撑体系的稳定,满足施工需要。

(附图)3.3模板施工方案实施的质量保证重点3.3.1模板质量严格实行“三检”制度,用吊线坠及拉线的方法检查模板的垂直度及平整度。

现浇结构模板的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如下表: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钢尺检查5 轴线位置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5 土底模上表面标高钢尺检查土10基础截面内部尺寸钢尺检查,柱、墙、梁-5 +4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不大于5m 6层高垂直度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5m 大于8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钢尺检查2表面平整度5靠尺和塞尺检查2m3.3.2基础底板施工完成,按方案设计在基础底板上按设计区域划分和设计间距弹线,再按弹线交点位置摆放垫木,架设立杆;3.3.3扫脚杆设置高度和水平杆步距严格按方案设计搭设;3.3.4支撑体系搭设顺序:由里向外,由下至上;3.3.5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对操作工人严格要求,专职质检员应用力矩扳手进行认真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