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病原菌

常见病原菌

葡萄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学特性:
1.形态:G+,球形,葡萄状,0.4~1.2m
2.培养:色素、耐盐
3.抗原构造:SPA
4.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5.抵抗力:强;易耐药
致病性:
1、致病物质:血浆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
2、所致疾病:化脓性炎症;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
防治原则: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无菌操作;加强食品监督;合理使用抗生素。

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生物学特性:
1、形态:G+,球形,链状,0.5~1.0m
2、培养:血平板
3、分类:
1) 根据溶血现象分: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溶血环。

条件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透明宽大溶血环。

致病性强
丙型链球菌:无溶血环。

无致病性
2) 依细胞壁多糖抗原不同分:A、B、C、D等20个群,致病链球菌株90%属A群
4、抵抗力:不强
致病性:
1、致病物质:
(1)菌体表面物质:M蛋白;脂磷壁酸
(2)毒素:
1)链球菌溶血素:
SLO:对氧敏感,免疫原性强,感染后血中可出现溶血毒素O抗体;
SLS:对氧稳定; 免疫原性弱,与溶血环有关
2)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
(3)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使链球菌的感染容易扩散且脓汁稀薄。

2、所致疾病
(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猩红热);超敏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2)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条件致病菌,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防治原则:
1、讲究卫生,及时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减少传染源。

2、彻底治疗咽峡炎、扁桃体炎,以防止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治疗链球菌感染性疾病首选青霉素G。

肺炎链球菌
生物学特性:
1、形态:G+ ,矛头状,钝端相对,成双排列,荚膜
2、培养:血平板,自溶现象
3、生化反应:胆汁溶菌试验阳性,菊糖分解试验阳性
4、抗抗力:弱
致病性:
主要致病物质:荚膜
所致疾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
防治原则:增强体质,接种疫苗,治疗用青霉素等
脑膜炎奈瑟菌
生物学特性:
形态:G- ;肾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荚膜、菌毛;
培养:巧克力色培养基
致病性:流脑
防治原则:隔离;流脑疫苗;青霉素等
淋病奈瑟菌
生物学特性:G-;肾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荚膜、菌毛
致病性:
致病物质:菌毛等
感染途径:性接触传播或产道感染;
所致疾病:淋病;新生儿淋病性眼结膜炎
防治原则:注意卫生;新生儿1%硝酸银滴眼
肠道杆菌---肠道杆菌的共同特点
1、形态与染色:杆菌,大多数细菌有鞭毛和菌毛,革兰染色阴性。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

3.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活泼,能否分解乳糖可作为肠道杆菌有无致病性的初步鉴定依据。

4、抗原结构:O抗原、H抗原、表面抗原。

5、抵抗力:不强, 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利福平等药敏感。

大肠埃希菌
致病性:
1、致病物质
(1)定居因子(黏附素):黏附肠粘膜
(2)肠毒素:外毒素,引起腹泻
(3)内毒素:毒性作用,抵抗宿主的防御功能
(4)K抗原:抗吞噬
2、所致疾病:
(1)肠外感染:条件致病菌,泌尿系等处感染
(2)肠内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腹泻
3、卫生细菌学意义
卫生细菌学常以大肠菌群数作为饮水、食品等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之一。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每升饮水中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3个;每100ml瓶装汽水、果汁中不得超过5个。

沙门菌属
生物学特性:
G-;中等大小;多数有周鞭毛、菌毛不分解乳糖
O-Ag、H-Ag 、Vi–Ag
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1)侵袭力:菌毛、Vi–Ag
(2)内毒素
(3)肠毒素
2、所致疾病:伤寒和副伤寒(肠热症);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败血症
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血液、粪便、尿、骨髓
2、分离培养鉴定
3、血清学试验:肥达反应定义、原理、结果判断及意义
4、伤寒带菌者的检出
肥达反应的结果判断
考虑正常人群抗体水平
动态观察:恢复期效价增加≥4倍
1)O:IgM,出现早,维持时间短,特异性差
2)H:IgG,出现迟,维持时间长,特异性强
3)O高H高肠热症可能性大
4)O低H低肠热症可能性小
5)O高H低早期或有交叉反应的其它沙门菌感染
6)O低H高预防接种或曾患过伤寒
防治原则:
1、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患者和带菌者。

2、做好水源和食品的卫生管理,切断传播途径;接种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

3、治疗可用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复方三甲氧烯胺等。

志贺菌属
生物学特性:
1、G-;中等大小;无鞭毛;有菌毛,一般不分解乳糖
2、抗原结构:O-Ag(分群依据)、K-Ag
3、抵抗力:弱
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菌毛、内毒素、外毒素
2、所致疾病:消化道传播引起细菌性痢疾:
(1)急性菌痢
(2)慢性菌痢
(3)中毒性菌痢
(3)免疫性:局部分泌型IgA
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黏液脓血便
2、方法:分离培养鉴定;快速诊断法
防治原则: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蝇灭蝇;口服疫苗;治疗患者
弧菌属
霍乱弧菌
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G-;弧形、鱼群状排列,单鞭毛、菌毛
2、培养:专性需氧,耐碱(pH8.8~9.0)
3、抗原构造:O-Ag 、H-Ag
4、抵抗力:较弱
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菌毛、鞭毛;霍乱肠毒素
2、所致疾病:霍乱
3、免疫力:持久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肠黏膜分泌的SIgA起主要作用
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米泔水样粪便或呕吐物
2、注意事项:粪尿不混;妥善保存;严密包装;专人运送;及时送检
防治原则
1、加强检疫,及时发现、隔离、治疗病人
2、加强饮水、饮食卫生管理
3、疫苗
厌氧性细菌
破伤风梭菌
生物学特性:G+、细长、鼓槌状、周鞭毛专性厌氧;抵抗力强,对青霉素敏感。

致病性:
1、致病条件:厌氧微环境。

伤口深而窄,混有泥土或异物,有坏死的组织、凝血块,合并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感染等易形成厌氧环境。

2、致病物质、致病机制和所致疾病:
(1)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
(2)致病机制:阻止抑制性介质的释放
(3)所致疾病:破伤风
防治原则
1、正确处理伤口,及时清创扩创
2、特异性预防:百白破三联疫苗或破伤风类毒素;破伤风抗毒素(TAT)
分枝杆菌属
结核分枝杆菌
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细长略弯、呈分枝状排列;抗酸染色阳性
培养:专性需氧;pH6.5~6.8;
罗氏培养基;慢(18~24h/代)
生物学特性
抵抗力:耐干燥、耐酸碱、耐染料;对湿热、紫外线、乙醇敏感
变异性:毒力变异、耐药性等变异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致病物质:菌体成份
所致疾病:结核病
免疫性:细胞免疫、Ⅳ型超敏反应
结核菌素试验:概念、方法、意义、应用
防治原则
1、预防:
(1)卫生宣传教育,做到“三早”
(2)BCG:0岁初种,7岁时复种,农村12 岁时再复种一次。

1岁以上先做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接种
2、治疗:“早期、适量、联合、全程、规律”目前常用的药物有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