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油画的造型语言徐雪梅摘要:古往今来,写实油画一直是绘画史坛的重要支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从西方早期的古典写实油画到当代新写实油画,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写实油画作为众多画种中的一种,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影响力。
造型语言是写实油画的表现支柱,造型贯串于写实油画创作的始终,造型语言在写实油画中的运用,完美的体现了写实油画想要表达的寓意,强化个人艺术风格。
通过对写实油画的基本特征及造型语言在绘画中的运用及描述,我们将深刻体会造型语言在写实油画中的重要性,它怎样运用于写实油画中和如何表现写实油画。
关键词:写实油画;油画表现技法;造型我们在欣赏一幅油画作品时,首先注意的是它的视觉效果,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等因素,而形成这些因素的主要的构成因素就是色彩与造型,造型是一幅油画创作的主要构成因素。
因此,艺术家如何运用造型语言对于一副油画作品的成功与否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而在写实油画创作过程中,造型的重要性就更为关键,写实油画对造型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造型语言在不同写实油画作品中,表现不同,更何况每个艺术家的个人艺术修养不同,造型风格也会各有千秋。
在此,本文只能对写实油画的基本特征,造型艺术中的造型因素的重要性做简单阐述,写实油画与造型艺术的造型取向的关系及部分写实画家及其油画作品做一些分析,也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一.关于写实油画及其基本特征:1.写实性油画概念什么是写实性油画,写实性油画在艺术形态上属于具象艺术,是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
艺术家通过对外部物象的观察和描摹,亲历自身的感受和理解而再现和复制外界的物象,这种艺术作品符合观者的视觉经验和物象的自然真实特点,为观者提供感官的审美愉悦。
2.写实油画源来及历史我们在谈论写实油画的时候,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历史源来,写实性油画最早是在西方出现并发展的,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就是以写实为主的油画,写实性油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它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得以壮大,也经历了几百年的辉煌,产生了许多艺术大师,巨匠和艺术史上的不朽名作,如:达.芬奇、鲁本斯、提香、安格尔等等都是些有名的写实油画代表,他们用自己超强写实功底,在西方美术史上演绎了一部写实绘画的历史。
正由于这些古典写实主义的存在,也就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绘画艺术。
写实主义也就是以写实为主的造型艺术,从根本上说也就是在坚持艺术模仿自然,再现自然的基础上,艺术家从认识自然到表现自然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审美标准和造型原则。
以此来衡量艺术作品的高低,即艺术作品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作品能够再现自然的程度如何,人们对再现性艺术作品的评价常用“逼真”“肖似”“微妙微肖”“栩栩如生”等等词,这最有代表性作品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然而当我们的“照相机”和“摄影术”出现的时候对写实油画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疑问,这么吃力的去画写实油画不就是为了一个逼真,不如“照相机”几秒钟时间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的人们有些茫然了,当然任何一种新事物带来的矛盾都是由于冲击了传统所引起的,“摄影术”冲击了传统绘画艺术,可写实主义艺术家们就没有丝毫的动摇,他们依然坚持他们的思想。
摄影术虽然可以很客观的表现和记录物象,甚至比绘画作品更客观,更逼真,而绘画作品加进了艺术家的个人的情感,这一点是摄影术永远无法做到的。
因为摄影术的出现,艺术家更加注重在作品中注入人的感情,反而扩大了写实油画的艺术内涵和外延,使其获得了新的发展。
例如,写实油画的绘画性功能,写实油画中的人文品格和精神素质等问题,都是“摄影术”所无法表现的。
艺术家还大量借助这一新事物,把它的优势运用于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写实绘画不但没有消亡,反而使其获得了新的发展。
因此把新事物运用到绘画作品中,这一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3.中国现阶段的绘画成就综观中国的写实绘画,自古以来,中国绘画以中国画为主,但由于西方艺术的引进,中国门户的开放,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学习西方古典主义艺术绘画,最早是由徐悲鸿等第一代中国油画家的出现,他们完美的结合西方文化艺术,使得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在中国绘画中得以运用。
西方古典主义造型与中国画造型相结合,促进了中国的写实油画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的写实油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写实油画在中国的油画领域中一统天下,杰出画家和无数的优秀油画作品层出不穷,如:董希文,靳尚谊,陈逸飞,杨飞云,王沂东等等。
直到今天写实油画依然极大的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画家和艺术学者们。
二.造型艺术中的造型因素1.造型关于这一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用得最多的是:“二度空间或三度空间中创造出为视觉所感受的明显的形,它可以使对外在有形世界的描绘,也可以是表达特定内涵,造成特定氛围的图像,图形或形体。
”①在汉语词典中有几种解释:一曰“创造物体形象”。
二曰“创造出来的物体形象”。
造型艺术则指的是:“占有一定空间,构成有美感的形象,使人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等,也叫美术。
”②实际上,许多年来,造型作为一门艺术早已跨越了美术的界限,应用到其它门类的艺术中去了,例如戏剧、舞蹈等。
美术家们把自然界中生物的千姿百态凝聚升华成一个定点,用画笔、颜色、黏土等作工具,塑造出一个个美的静物。
而舞蹈家、戏剧家们则用自己的形体表现生物的万种风情,他们在动中求静,形成有雕塑感的舞台形象。
作为不同的艺术形态,它们使用不同的工具、手段和表现形式,但产生的仍然都是使人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
2.造型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性油画作为造型艺术离不开造型,造型以及造型语言尤能体现造型艺术的特色和精神。
在造型艺术创作过程中,造型语言的运用和艺术风格的确立息息相关,不同艺术学派之间有不同的造型语言更是体现造型艺术的魅力所在。
因此造型在创作中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一切造型艺术都离不开其事物本身的固有形态。
艺术家在创作一幅艺术作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物象的造型,因为造型是艺术作品的主体框架,是艺术作品创作的主干,造型对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起着主导作用。
3 .造型风格的产生同艺术家个人艺术修养,个人爱好有密切的关系造型风格是艺术家个人艺术修养的集中表现,在其艺术作品中,造型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这与艺术家的个人爱好,个人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
写实油画中,造型是绘画的主体,造型语言表现写实油画,写实油画造型风格的取向离不开艺术家个人艺术修养,个人爱好,民族风情,时代特征。
造型及造型语言在写实油画中,促进了油画作品个人气质的表现,气质虽然不能造就艺术品,但它在广义上正是我们可以称之为风格的重要成分的东西,特定的美的理想也被包含在其中。
伟大的绘画艺术大师凡·高和达·芬奇,他们的艺术作品有不同的风格,尤其是在造型风格上,凡·高不拘小节,大胆豪放,粗矿,富有力度,对生活,对自然世界万物表现出强烈的情感,从《向日葵》这一作品中可以看出。
造型简单,耐看,富有生命力,和对完美生活的向往是凡·高的艺术特征。
达·芬奇则稳打稳扎,细心处理,微妙微肖,栩栩如生,可见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层次上处理也一丝不苟。
达·芬奇《蒙娜丽莎》中微微翘起的手指造型可看出画家细心观察生活。
正因为各自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爱好和性格差异,在造型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造型风格也各有不同,可见造型风格的产生与艺术家的个人修养,个人爱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伦勃朗的写实油画作品《圣家族与猫》,这是一张油彩画布画,画中的造型给我们指出了一种观察自然的独特方法,这是艺术家塑造自然的形式的一种造型方式,这种感知方式都产生于艺术家对不变的艺术规律的观察力,即个人生活。
画面呈现出的整体统一和谐效果,取决于艺术家对生活细节观察的细心,画面的造型也是在一种对比的形式下进行的,无论是在型的构造,还是色彩的安排上无不体现出伦勃朗写实油画造型语言的高超,并能够运用不多的元素,通过造型艺术形式美的法则,将元素重组,形成完美的画面。
三.造型语言在写实油画中的重要性及其运用1.什么是造型语言所谓“造型语言”,指的是塑造某种视觉形态能够反映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某种意图,即画面中有意味的形式和生活中所升华出来的艺术形象,画家主题情感,以及绘画技巧等的结合。
通过造型语言的灵活运用穿插,最终实现完美结合。
当人们面对一定的视觉形态,并对这种视觉形态观察时,就会从中体会或感受到其形态的内在含义,故视为人与物象交流的媒介——“造型语言”。
2.造型语言为写实油画的形式美服务“有意味的形式组成了一个有意味的整体,才得以完全实现艺术世界的本质价值”③而有意味的形式源于画家对现实生活的感觉,造型语言为写实油画形式服务。
当艺术家在创作一幅艺术作品时,首先想到的是它的构思起稿与表现手法,艺术作品起稿就离不开画面的构图,而构图则是由艺术造型所决定的,造型决定了写实油画的基本框架,也是写实油画定势的形成主体,造型的取向决定写实油画的格调,也决定了写实油画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更好的把我们想要表达的艺术情感和思想表现出来。
造型的运用是造型语言的重要表现,是写实油画形式美形成的主体,在写实油画作品中,造型语言永远是为油画作品的内容,历史背景,和艺术家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服务的。
我们来看奥地利画家埃贡席勒,他的绘画作品主要以写实为主,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层层把人围困,喘不过气的那种,毫不掩饰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人的心理和情感,这是由当时社会的现状所决定的,和画家的个人艺术修养,性格,爱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席勒的人生带有严重的畸形条理,忧郁与情绪波动构成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懦弱思想也一直残存在席勒的脑海里,因此作品中的形式主要体现了他的精神状态,他在运用造型语言的时候,想到的是把自己所表达的思想完美的展现给观赏者。
所以他所描绘的人物和景物都不是静态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形态都像处在惊恐不安状态,生的欲望和死的威胁交织成可怕的阴影,始终展现在他的作品中。
看他的代表作品《家》(见图1),画家在黑色的背景上画的是一对男女裸体和一婴儿,画面强调的是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家庭生活环境,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现状的不满。
在画面安排上,人物呈阶梯状排列,向中心收缩,有一种向内的压迫力,表现了画家不安的精神状态。
男人体的眼眶很深,眼睛很大,脸很瘦,下巴尖,唇薄,表现了人物的内心迷茫。
双腿张得极开,图1 埃贡席勒《家》女人坐在其间,女人的腿间又坐着婴儿。
面朝前方,困惑,没有笑容。
女人好像刚刚受过什么委屈,不情不愿地坐在那里,相比之下,男人显出若干自信与洋洋得意。
整个画面的人物造型好像处于一种由外向内的压抑中,也好像处在一种由内向外迸发出来的神奇力量之中,人物的整体造型以及四肢都被有意的拉长了,画家运用有力的线条描绘出呆板而又饱满的肢体,形成一种刀削虎劈之势。
由此可见,席勒的作品中的造型语言,丰富了人物心理特征描写,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