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学前教育资料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学前教育资料
可以自己决定何时退
出实验。
空气调节装置
扬声器
记录生理 数据的导线
护目镜 耳机 麦克风 手铐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
大多数被试在实验开始后 24—36小时内要求退出,几乎
没有人坚持72小时以上。
睡觉
厌倦、不安 制造刺激
唱歌 吹口哨 自言自语
出现幻觉
一、什么是感知觉
(一)感觉
•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
• 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整体属性的反映。
一、什么是感知觉
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 感官
脑
形状
颜色
眼
大小
滋味
舌
气味
鼻
质地
肤觉 嗅觉
味觉
视觉
重量
皮肤
温度
整体属性
知觉
一、什么是感知觉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区别 联系
感觉
知觉
个别属性的反映
整体属性的反映
低级阶段
高级阶段
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四)知觉的特性
3.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用过去 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 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
知觉的理解性
不可能图形 隐匿图形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四)知觉的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 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 常、形状恒常、亮度恒常、颜色恒常。
当刺激持续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适应。
明适应、暗适应:进电影院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肤觉适应:抗冻的日本小孩 听觉适应:小区里的卡拉OK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二)感觉的特性
2.感受性的变化 (2)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 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想一想,为什么张老师要以这样的方 式来讲述故事呢?这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哪 些方面有关系?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一、什么是感知觉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感觉剥夺实验
赫布和贝克斯顿在
美国麦吉利大学所做
的感觉剥夺研究,募
集了大学生志愿者作
为参加实验的人。
观察窗
志愿者每天躺在
床上睡觉,并有每天
20美元的酬劳。他们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
开篇名言 对所有的人来说,思想和行为都源
于一个出处,这个出处就感觉。
(罗马)爱比克泰德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案例分析
在一次语言活动《三只小猪》中,张老师给孩子们讲 “三只小猪”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 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教具播放故事图片。张老师 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情节,一边演示多媒体课件,同 时还配以夸张形象的角色配音。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二)感觉的特性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3)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感觉大小与刺激强度之间有着直接的关联。
(4)阈下刺激的心理效应 当刺激强度低于阈限时,我们感觉不到刺激的存在
,但它还是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二)感觉的特性
2.感受性的变化 (1)感觉适应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二)感觉的特性
2.感受性的变化 (4)联觉
联觉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红、橙、黄——温暖感、接近感、沉重感 兰、青、紫——寒冷感、深远感、轻快感 视味联觉——红色更甜,无色不甜
如:温暖的色彩,尖锐的声音等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三)知觉的分类
空间知觉包括对对象的大小、形状、立体
3.视敏度的发展
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物体在形体上最小差 异的能力,俗称“视力”。
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生与发展
(一)视觉的发生与发展
2.视觉集中
出生后2~3周内,眼肌不能很好地协调运动 出生后3周,能将视线集中在物体上 出生2个月,能够追随在水平方向移动的物体 3个月,能追随物体做圆周运动 视觉集中的时间和距离逐渐增加,能够注视距离较远的物体,
知觉的选择性
你看到一个老 头还是一群人?
你能看到三张脸 吗?
你看到的是奖杯 还是人脸?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四)知觉的特性
2.知觉的整体性
虽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由不同部分构成,但 是人们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几 个部分,而倾向于把它们组合为一个整体。
知觉的整体性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和远近等的知觉。
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延续
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想一想】
为什么在幼儿园的故事教学中需要配 上教学挂图或者表示角色的动物玩具?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四)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在某一瞬间,人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
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背景,这 就是选择性。
同时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黑白对比、月朗星稀 先后对比:先吃糖再吃苹果,觉得苹果是酸的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二)感觉的特性
2.感受性的变化 (3)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之 间发生Βιβλιοθήκη 互影响,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比如:过烫的食物会破坏人的美味,噪声会降低人的视 觉感受性,轻微的音乐减轻人的疼痛。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二)感觉的特性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绝对感觉阈限。 感官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绝对感受性。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通常我们将能觉察差异的刺激量的最小差别量称差
别阈限,能够觉察刺激物最小差别量的能力称差别 感受性。
知觉的恒常性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生与发展 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生与发展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生与发展
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生与发展
(一)视觉的发生与发展
1.婴儿视觉的发生
婴幼儿一出世就有了某些视觉活动。比如眨 眼反应。
2.视觉集中
视觉集中是指通过两眼肌肉的协调,能够把 视线集中在适当的位置观察物体。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一)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肤觉、味觉和嗅觉 感觉 内部感觉——机体觉、痛觉
本体感觉——运动觉、平衡觉
人的八种感觉
【想一想】
为什么“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 鱼之厕久而不闻其臭。”、“盲人视觉能力能 力丧失,听觉、触觉能力特别发达。”、“从 楼顶看人并未将其知觉小矮人。”、“万绿丛 中一点红好找,一只青蛙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