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1][1].1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1[1][1].1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二、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
3. 开发设计阶段 经过评价阶段的钻评估井落实一定的探明储量,通过开 发可行性研究被确认具开发价值后即可进入开发设计阶段。 主要任务: 进行先导试验、划分开发层系、确定开发方式、提交开 发井位、确定采油速度 基础资料: 开发试验数据、试验井组数据 主要研究内容: 油藏顶面形态、层组划分对比、储层沉积亚相研究、建 立储层概念模型、油水系统划分、储量计算
勘探综合数据库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二、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
(4)勘探阶段油藏描述的内容 圈闭描述:层位标定、圈闭顶面形态、圈闭与油气关系
沉积描述:地层分布、相模式、单井相、地震相
储集体描述:油气水系统、储集参数、横向分布 盖层描述:岩性、厚度、连续性,与储层的关系
油气分布:油气藏类型、油气边界、油气水性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一、油藏描述的内容
(8)流体性质 根据实验室测试资料,阐明储层中流体性质主 要是油气水性质。 ① 原 油:阐明原油密度、粘度、胶质和沥青质在 油田中的变化,并编出相应图件。 ② 天然气:阐明天然气的相对密度、组成,特别是 非烃成分如H2S、CO2、N2的含量。 ③ 油层水:阐明油层水阴、阳离子类型、含量、水 型、矿化度及PH值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二、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
1.勘探阶段油藏描述 从发现油气藏到探明储量过程中使用的综合性 勘探评价方法。描述三维空间油气藏形态,储层分 布、岩性和物性变化及储集层中油气的分布。 (1) 勘探阶段油藏描述的目的
建立含油气地质体模型,描述油气藏形态,揭
示油气藏内部结构和油气分布,指导勘探部署。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一、油藏描述的内容
(7)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非均质性质研究有以下内容: ① 储集体在三维空间展布 (面积、厚度、横向连续性、纵向连通程度等) ② 油藏储层的宏观展布特征 (包括层厚、分布和夹层、含油性、连续性等) ③ 主要物性参数——渗透率的非均质性
④ 编制相应的图件。
• 自1990年起油藏描述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990年开始,油藏描述技术的发展具有两大特点: 1.油藏描述技术手段的多样性。 多种信息、多种学科相互渗透; 多层次交互检验,全面反映地下油气藏情况。 2.油藏描述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 对新兴的前沿科学技术的吸收和发展,使油藏描 述技术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新颖性。
地震资料:高精度、VSP;
分析化验:粒度、薄片、胶结物、储集性能参数等; 可选资料:其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井、油藏工
程和数学地质等获得的资料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二、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
(3)勘探阶段油藏描述的数据库
地震数据库 单井岩性库 测井数据库 测试数据库
分析化验数据库
油藏描述是一项油气田综合研究与评价的技术。 它以地质学、构造学、沉积学、地震地层学以及油层 物理学、渗流力学、数学地质学为理论指导,综合应 用地质、地震、测井、试油、试采等手段,最大限度 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油藏特征、参数(岩性、连通 性、厚度、孔隙度、渗透率…)进行定性、定量描述 及评价。它为制定和优化开发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立典型对比剖面;
③ 编制地质构造剖面图; ④ 划分油水界面,建立油水剖面图、油藏构造剖 面图、 地层栅状图或油层栅状图; ⑤ 划分出开发层组和开发层系。
第一
一、油藏描述的内容
(2)构造 ① 构造研究的目的是将油田构造(形态、幅度、产状、 闭合高度、闭合面积)和断层(性质、断距、产状、 封闭情况)特征搞清楚。 ② 在勘探阶段概略描述时,主要依靠地球物理(主要 是地震)和少数钻井、测井资料; 在开发阶段详细或精细描述时,则主要依靠钻井、 测井资料,参考部分地震与试油、试采资料。 ③ 绘出构造等高线图、构造横剖面图、构造发育史图。 为了使构造具立体感,还可以绘制立体构造图。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一、油藏描述的内容
(6)储层物性 储层物性主要有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 研究方法有: ① 岩心的常规实验测试,由于油田不能钻很多取芯 井,而且岩芯收获率也不能达100%,因此是很 局限的; ② 根据常规的实验测试与测井资料结合起来,建立 起具一定精度的数学模型,然后对油田进行纵向 与横向研究,有时甚至在三维空间进行研究,从 而阐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变化。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二、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
(2) 勘探阶段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必备资料: 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构造、沉积体系、油气生成、运移;
录井资料:岩心、岩屑、气测、荧光、热解色谱等;
测井资料:常规测井、倾角、RFT或FMT(重复地层测试) ; 试井资料:流体性质、储集类型、驱动类型、产能;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一、油藏描述的内容
(3)沉积(微)相
① 阐明油田沉积物源及其方向、沉积体系、
沉积相模式;
② 编制出典型的沉积相剖面、沉积相平面图
或沉积微相平面图;
③ 建立沉积相三维立体模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一、油藏描述的内容
(4) 成岩作用
一、油藏描述的内容
二、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
三、油藏描述手段和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一、油藏描述的内容
两态
(一) 静态
(二) 动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一、油藏描述的内容
两态
四部分
1. 基础地质
(一) 静态
2. 储
层
3. 流 (二) 动态
体
4. 流体运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一、油藏描述的内容
两态
四部分
1. 基础地质
12项
地层(地层划分、层序与对比) 构造(构造形态、断层特征) 沉积(沉积相与微相) 成岩(成岩序列和成岩期) 储层孔隙结构(孔隙及类型) 储层物性(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 储层非均质性
(一) 静态
2. 储
本课要求
•不许旷课,累计三次者取消考试资格;
•上课不许迟到;
•上课要用心,认真记笔记。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第二节 油藏描述的思路 第三节 油藏描述所需的基础资料
一、油藏描述发展历程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各种勘探技 术的发展,油藏描述的内容逐渐丰富。
层
3. 流 (二) 动态
体
流体(油气水)性质 渗流特征(润湿性、毛管力、渗透率)
能量与驱动 油层伤害 油气水流动规律
4. 流体运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一、油藏描述的内容
(1)地层 ① 地层研究的目的是搞清研究区的地层层序; ② 通过地层(小层、油层)对比,作出对比图,建
可从三方面对油藏描述概念进行理解:
①要以与研究油藏地质有关学科的最新理论为
基础
②要以计算机及自动成图技术为手段,这是与
传统油藏研究的主要区别
③综合运用地质、物探、测井、试油试采等各
项资料
三、油藏描述的任务 1. 阐明油藏的构造面貌. 2. 沉积相和微相的类型与展布规律. 3. 储集体的几何形态和大小. 4. 储层参数分布和非均质性及微观特征. 5. 油藏内流体性质和分布规律. 6. 建立油藏地质模型(包括静态模型和预测模 型),计算石油储量和进行油藏综合评价。
术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获得了显著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对油气田勘探和开发起着 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实践表明,油藏描述技术研究
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什么是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也称为储集层描述,源自英文 Reservoir Description一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二、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
4.方案实施阶段 根据开发方案设计,钻成第一期开发井网(或基础井网) 后,即进入方案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 制定射孔原则、确定注采井网、编制配产方案、预测开 发动态、修正开发指标 基础资料: 基础井网测井 主要研究内容: 砂层组顶面构造、小层划分对比、小层沉积微相研究、 建立储层静态模型、流体性质与分布、储量复算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一、油藏描述的内容
(9)渗流特征
此处的渗流特征是一种静态特征,即储 层岩石与地层流体(油、气、水)接触后, 它的界面性质、渗流特性,如润湿性、毛细 管压力与相渗透率、驱油效率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一、油藏描述的内容
(10)能量与驱动
各种参数汇总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
二、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
2. 油藏评价阶段 油藏一经发现工业油气流之后即进入油藏评价阶段。 主要任务: 预测可采储量、估算生产规模、开展经济评价、提出开 发方案 资料基础: 探井评价井资料、地震资料 主要研究内容: 油藏顶面形态、层组划分对比、储层沉积亚相研究、建 立储层概念模型、油水系统划分、储量计算
必须很好地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