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基试卷8(选择题)

马基试卷8(选择题)

试卷8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源泉和动力B.状态和过程C.方向和道路D.可能性和现实性3.社会精神文明包括A.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 B.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C.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D.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4.时间是指A.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B.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C.运动着的物质的客观性 D.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5.国家的职能是由A.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B.国家的大小强弱决定的C.国家的形式决定的 D.国家的本质决定的6.经济基础是指该社会的A.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7.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指A.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8.阶级对立的根源是由于人们之间的A.政治立场的根本对立 B.价值观念的根本对立C.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根本对立 D.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9.风俗、习惯、乡土观念,它们是A.低水平的社会意识 B。

高水平的社会意识C.对社会生活过程的正确反映 D.对社会生活过程的错误反映10.事物的度是A.事物发展的一定程度 B.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C.质要求量达到的高度 D.量要求质达到的深度11.历史上存在的两种基本的国家类型是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B.君主立宪国家和民主共和家C.剥削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国家 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2.物质的肯定方面是指A.事物的积极方面 B.事物的消极方面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1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C.某些不可知论也承认的观点 D.某些唯心主义也承认的观点1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A.17世纪40年代 B.18世纪40年代C.19世纪4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15.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上,存在着A.一元论于二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于唯心论的对立C.辩证法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6.唯心主义否认联系的A.普遍性 B.客观性 C.多样性 D.复杂性17.列宁说,唯物主义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辨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这段话揭示了A.矛盾的客观性 B.矛盾的主观性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18.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人们收入的来源忽然收入的多少B.人们在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C.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观点 D.人们社会分工的状况1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A.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B.掌握哲学原理正确解释世界C.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D.记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0.科学技术是A.现实的生产力 B.生产力的独立要素C.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D.直接的生产力21.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因而犯了类似A.经验论的错误 B.唯理论的错误C.循环论的错误D.激变论的错误22.又一整块钢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不可分割 B.自然观和历史观不可分割C.实践论和认识论不可分割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分割23.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A.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巩固 B.社会基本矛盾运动C.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D.科学技术的发展24.人民群众从量的规定性看,是指A.一切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人 B.社会的基本阶级C.社会的全体成员 D.居民中的大多数2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辨证统一的基础是A.客观物质世界 B.主观辨证思维 C.社会实践 D.社会存在26.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A.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演化构成的 B.物质和精神共同构成的C.客观精神或神创造出来的 D.人的意识创造出来的27.原因是指A.先于某种现象的现象 B.后于某种现象的现象C.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D.由一定现象引起的现象28.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是A.教学活动 B.艺术活动 C.体育活动 D.科学实验活动29.在生产关系复杂体系中,最基本的决定的方面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B.产品的分配关系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D.人们不同的消费关系30.认为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时代所许可的范围的观点是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机C.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31.辨证否定作为联系的环节是指A.新事物吸收和改造旧事物内部的积极的东西B.新事物和旧事物合为一体C.新事物在本质上区别于旧事物D.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3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承认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33.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它是通过A.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无条件反射活动B.人脑的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C.人脑两半球共同的活动D.人脑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的反射活动34.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这说明了物质的A.普遍性 B.特殊性 C.规定性 D.客观性35.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A.共产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公有制社会 D.世界大同社会3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知识的“源”和“流”的关系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相对和绝对的关系37.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而广泛的物质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是A.信息传递系统 B.生产工具系统C.能源动力系统 D.运输控制系统38.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时间和空间 B.联系 C.运动 D.客观实在39.认识的客体是A.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B.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C.主体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形成的观念D.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4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人脑所固有的本质属性 B。

对物质有巨大反作用的能动活动C.物质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41.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它是A.构成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B.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C.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得的物质力量D.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一种物质力量42.“英雄人物的活动是理解历史活动的基本线索”。

这种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都能接受的观点D.正确肯定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的观点43.旧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是A.充分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 B.忽视、抹杀意识的能动作用C.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D.有时夸大、有时抹杀意识的能动作用44.在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45.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求知欲望 B.科学兴趣 C.好奇心理 D.社会实践二、双项选择题46.在下列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有A.电站 B.钢材 C.矿石 D.仓库 E.机器47.实践是可知的,这种观点A.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 B.所有唯心主义都承认C.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承认 D.彻底的唯心主义也承认E.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承认4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重性B.为人的认识和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所决定C.两种根本对立的真理 D.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E.表明正确和谬误二者的对立和统一49.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矛盾 B.生产力内部人与物的矛盾C.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关系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E.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50.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A.和社会发展规律基本一致的 B.在具体历史条件下进行的C.按人们的需要和好恶进行的 D.按领袖的意志实现的E.不受社会条件制约的51.下列哪些精神产品属于对客观存在的虚幻的主观映象A.大陆漂移说 B.宇宙爆炸说 C.八仙过海传说D.哪咤闹海故事E.价值规律论52.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因为A.正确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正确地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C.正确地揭示了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D.正确地回答了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问题E.正确地把各种哲学派别融为一体53.在下列现象中属于事物量变状态的是A.煤炭自燃 B.泰山升高 C.观念更新 D.科技革命 E.地面下沉54.历史上有些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在某些思想领域超过了经济上比较发达的国家,这说明A.生活存在有时候并不决定社会意识B.有些社会意识并不反映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不都是直接的D.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不是绝对平衡的E.社会意识的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变化的不同步性是绝对的5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唯物主义有两种基本历史形态,是指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实践唯物主义 E.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三、多项选择题56.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有A.自由和必然 B.真理和客观规律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理论和实际 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57.劳动在意识起源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A.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B.创造了作为思维工具的语言C.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D.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E.为使猿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提供了可能58.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E.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物质关系59.国家是A.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调和阶级矛盾的产物C.人们协商和约定的产物 D.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E.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60.辨证的否定是A.事物的质变 B.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 C.矛盾着的对立面的转化D.事物的自我否定E.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一、1 D 2 C 3 B 4 B 5 D 6 D 7 B 8 D 9 A 1 0 B11 C 12 C 13 B 14 C 15 A 16 B 17 A 18 B 19 A 20 C 21 B 22 D 23 B 24 D 25 C 26 C 27 C 28 D 29 A 30 D 31 A 32 C 33 D 34 C 35 A 36 B 37 B 38 C 39 D 40 C 41 C 42 D 43 B 44 A 45 D46 B C 47 A D 48 A B 49 D E 50 A B51 C D 52 A C 53 B E 54 C D 55 A E56 B D E 57 A B C D E 58 A B C D E 59 A D E 60 A B C 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