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备课讲稿

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备课讲稿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家长需要知道的4个秘密

经常会碰到一年级的新生家长向我咨询:“我的孩子做作业总是慢吞吞。别人半个小时
就能完成的作业,他需要两个小时。每天晚上都要很晚才能睡觉。我该怎么办啊?”我给家
长最多的建议,就是先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学会时间管理,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那些喜欢磨蹭、
做事拖拉的孩子,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往往会发现大多数孩子都是因为时间观念不强、时间
意识淡薄,导致做事效率不高、喜欢拖拖拉拉。
进入小学以后,学习压力逐渐加大,课业负担慢慢加重。哪怕是上一年级,每天回到家
也要花一定时间才能完成作业。即使学习效率比较高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需时
间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到两个小时。如果孩子喜欢磨蹭,每天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就会更多,
甚至影响睡眠时间。
曾在微博上看到我的一个朋友,遭遇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做作业磨蹭时的苦恼:“家里小
朋友做作业真是个慢啊!选铅笔颜色纠结了n分钟,涂颜色像绣花一样绣了n分钟,中途削
铅笔削了n分钟,不满意的地方橡皮擦了n分钟,中间小动作发呆耗掉n分钟......一页简
单作业纸一下子搞了40来分钟。”
从朋友的描述来看,这个孩子的表现就是时间观念不强的典型表现。其实,培养孩子的
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能等到孩子上小学以后再开始,而是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就有意
识地着手训练。
我们从小就比较注重培养伊伊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到了小学,保持得还算
不错。但是,小学阶段的作息规律、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跟幼儿园阶段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她在开学第一个月内也会出现做作业磨蹭、拖拉的情况。因此,伊伊上小学以后,我们就重
点针对家庭作业,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和技巧,进一步增强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1、调好定时器,让孩子拥有自主感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幼儿阶段,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支持,他们
就会发展出自主性,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自由选择和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
六到七岁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已经学会认识钟表,并对时间以及与时间相关的规则有一
定概念,比如看懂课程表,知道作业完成和上交的期限等。对于那些早就对权力和控制问题
比较敏感的孩子来说,完全有意愿和能力自由支配本就属于自己的时间。
如果孩子的时间能得到自主管理,那么他们的自主感相应地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然而,
家长经常会出于担心孩子迟到、害怕孩子浪费时间等方面的考虑,总喜欢不厌其烦地跟着孩
子,马不停蹄地催促孩子。孩子几乎失去了对所有时间的自主支配权,晚上睡觉得听大人的,
早上起床需要大人提醒,做作业更需要大人守护。长此以往,孩子很可能就会迷失自我,找
不到自我存在感。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伊伊刚上小学的前两周,由于起床时间比幼儿园阶段更早,大多数时候不能自己按时醒

来,需要大人叫醒她才能起床。同时,由于每天的作业会挤占一部分时间,所以练钢琴和画
画就需要打破以往放学回家就开始的规律,只能等到做完作业或者吃完晚餐以后进行。刚开
始的时候,她仍然需要大人提醒才能想起这些事情来。
这样持续了大约半个月以后,我发现伊伊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有些退步,还不如
幼儿园阶段。于是,我开始寻思如何做才能让她有所改观。后来正好在微博上看到有位妈妈
分享了一个好办法,给孩子买一个闹钟,作为定时器,到点自动提醒孩子。
没过几天,我带着伊伊一起到超市去选了一款她很喜欢的“米妮”闹钟。回家以后,我
就立马开始教伊伊学会自己给闹钟定时,一旦把时间调好,闹钟就会及时提醒。从未自己使
用过闹钟的她,却对自己挑选的这个闹钟情有独钟,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会提前调好时间,
只要闹钟开始“呼唤”,就立即开始行动,绝不磨蹭。
2、采用倒计时,让孩子增强时间感
每一个人的时间感都不一样,如果我们的主观时间跟客观时间不一致,就难以对完成一
件事情的最后期限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对自己可以用多少时间将事情做完没有比较清晰的概
念。这也是导致人们拖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认知能力远不及成人的小学生来说,在完成一件任务的过程中,就更加难以准确把
握时间的进度。尤其是做作业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小状况,比如铅笔断了需要重新削铅笔、
默写汉字时把笔画写错、读英语时把单词读错等等。如果孩子过于纠结这些细节,就会花很
长时间才能完成作业。
伊伊刚开始上学的一个月左右,大多数时候都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家庭作业。但有
时也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因为一些小事,耽误很长时间,最后导致当天花在作业上的时间比
较多。后来,我和伊伊妈妈商量了一个办法来纠正她的这个不良习惯。每天放学回到家以后,
我们首先翻开家校联系册,根据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量,预估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当时间过
去一半时,我们会提醒她一次;还剩十分钟时,会再次提醒她;还剩五分钟时,会最后提醒
一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我们发现伊伊完成作业的效率在逐渐提高,对于出现的很多小
状况,她也能快速处理。
3、采用限时法,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仔细观察和分析喜欢拖延或磨蹭的孩子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数时候是不受时间限制的,
做很多事情都没有时间约束。在始终感觉自己拥有充足时间的情况下,孩子们也不容易集中
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一件具有紧迫性的任务。
不受时间限制的主观感觉所产生的后果,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当孩子们
玩电子游戏或者看电视时,就容易感到自己进入了一个不受时间限制的领地,似乎可以超越
时间的边界。虽然不受时间限制的感觉会在挥霍的那个当下让人感觉很愉悦,身心很舒畅,
但因此而落下的很多事情仍然会把我们拉进现实,让人尝尽拖延或磨蹭的苦头。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限时法是一种可以帮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

情其实都是可以给孩子设立时间限制的。比如从小出去玩的时候,我们可以事先跟孩子商量
一次玩多长时间就要回家,到点就按照约定执行;吃饭的时候,可以约定一顿饭最长可以吃
多久,到时间就收走所有饭菜;完成每天的作业和其他任务,同样可以根据当天的具体任务
跟孩子约定一个完成时限。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电脑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孩子做一些时间限制的练习。我有
一个从事教育培训的朋友,开发了一套专门针对孩子数学练习的软件系统,所有内容都跟教
材同步。从幼儿园毕业的那个暑假开始,我们就特地申请了一个账号,让伊伊每天花一定时
间进去练习20以内的加减法。其中有一个模块,一次练习做五道题目,但系统会自动显示完
成所需时间。由于感觉像跟时间赛跑一样,伊伊非常喜欢做这个练习,每一次都想挑战已经
取得的最好成绩(所需时间最少、全部做对)。而在做题的过程中,伊伊非常投入,也很专
注,不会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扰。
开学一个月后,随着老师的教学进度,我们又让她继续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练习。一段
时间后,我发现她在进行加减运算时速度又变得很快。有一天她还告诉我:“爸爸,今天我
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出的练习题,我是全班做得最快的,全部都做对了。沈老师还表扬
我了呢。”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我感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平时经常采用类似的“限
时鼓励法”,让她对时间很敏感,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4、任务有分解,让孩子学会目标管理
喜欢拖延的人,一般来说,都没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常常抱着“得过且过”
的心态过日子,做任何事情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即使他们会设定目标,往往也是模棱两
可的目标,更没有可操作的措施和清晰的步骤。
不管我们设定的目标是大还是小,达成一个目标基本上都需要一步一步来,分解成几个
小的、明确的步骤。当目标得到明确、任务得到分解以后,我们还需要为每一个阶段的目标
和任务设定完成时限。有了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限,我们的目标感就会更强,孩子也一样。
伊伊上小学不到一个月,第一次考试数学,就考得不好。导致这个结果有很多原因,由
于平时回家练习数学比较少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影响了她的做题速度,所以试卷上空了很
多地方没有做。就在那段时间,我们考虑到孩子需要逐渐适应小学,尽量减轻学习压力,就
暂停了前面所说的限时练习。
后来,我们就跟她一起分析这个原因,并跟她约定此后需要每天加强练习,争取下一次
比这次考得更好。跟她明确这个目标以后,就把加强练习这个任务进行分解,第一周先练习
10以内的加法,第二周练习10以内的减法,以后根据情况再联系连加和连减,等10以内的
加减法相当熟练之后再练习20以内的加减法。当把这些任务层层分解以后,伊伊每天做完学
校布置的作业就开始主动练习,每一次都很认真。设定的目标,基本上都能提前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