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查字典辞书
通论一
一、字典辞书编排方式
1、按音序排列:
按汉语拼音字母排列,如b、p、m、f、d、t等;
按拉丁字母顺序排列,如a、b、c、d、e、f等;
古代有的按声调排列,如平、上、去、入;
古代有的按韵部排列,如(广韵)、(集韵)等。
2、部首和笔画的排列:
a. 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
部首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口”部排在“心”部前;
b.同一部首内:按去掉部首后、笔画少多排列
c.同在“口”部:“吹”字排在“味”字前;
笔画相同时:再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把笔形分成:点、横、竖、撇、折;
同是口部字排列:咬、哂、咽、哈。
3、按号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一般是方形,都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分为十种,
用0至9十个号码来代表。
四角号码的顺序是: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左上角0 4右上角
左下角6 4右下角
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
七七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
通行
四角号码口诀表七七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二、字典辞书注音方式
常用的有三种:
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流音刘。
反切:古代字书中一般称“某某反、某某切”。
原理是用两个字来拼合一个字的读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声调。
流,六留切。
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
1958年公布汉语拼音方案,用罗马拼音字母注音。
三、字典辞书释义方式
常用的有四种:
直训: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刀,兵也。
义界:就是下定义。
揭示内涵、外延。
描写:对所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譬况:用打比方的方法解说事物。
四、字典辞书分类(按内容)
(一)实词:
1、(尔雅)
2、(释名)
3、(联绵字典)
4、(辞通)
5、(方言)
6、(辞源)(辞海)
7、(诗词曲语词汇释) 8、(小说词语汇释) 9、(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
(二)虚词:
1、(经传释词)
2、(词诠)
3、(古书虚字集释)
4、(文言虚字)
5、(文言虚词)
(三)韵书:
1、(广韵)
2、(中原音韵)
3、(诗韵新编)(四)有关汉字形体的字典:
1、(真草隶篆四体大字典)
2、(甲骨文编)
3、(金文编)
4、(古籀汇编)
五体字典(甲、金、小篆、隶、楷)
(五)类书:
1、(艺文类聚)
2、(太平御览)
3、(佩文韵府)
4、(古今图书集成)
5、(册府元龟)
6、(渊鉴类函)
7、(太平广记) 8、(中华大典)
(六)政书:
1、(通典)
2、(续通典)
3、(文献通考)
4、(续文献通考)
(七)丛书:
1、(十三经注疏)
2、(小学汇函)
3、(全唐文)
4、(全宋词)
5、(小说六十四种)
6、(古今小说)
7、(六十种曲)
(八)书目和题解:
1、(书目答问)
2、(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九)索引、引得:
1、(十三经索引)
2、(二十五史人名索引)(十)其他:
1、年代:(中国历史纪年表)、(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
2、地理:(地理志)(郡县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3、人名:(中国人名大辞典)(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
五、几种常见的字典:
1、(新华字典)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3、(康熙字典)
4、(中华大字典)
5、(说文解字)
6、(经籍籑诂)
7、(汉语大字典)
(说文解字)
A. 书名和作者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文字形体、意义、读音的字典。
“说”和“解”都是“解释”之义;“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
作者为东汉许慎,字叔重,是当时著名的古文经学大师。
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称。
他撰(说文)一书,主要目的是和今文经学派作斗争。
书成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许慎病居于家,由其子许冲奏献给皇帝。
B. 内容和体例
内容:
(说文)十五卷,收字9353,重文(大多为异体字)1163,
共10516字。
编排体例:540个部首起始于“一”,终结于“亥”;
依照“分别部居、据形系联、以类相从”的原则编排。
幻灯片16
※分别部居:把意义相近、且属同一部首的字归为同一部首。
如“一”部的元、天。
※据形系联:把形体相近、相关的部首排列在一起。
如“宀”部后为“宫”部,“木”部后为“東”、“林”部。
※以类相从:同一部首内的字将意义相近相关的放到一块。
如:竹部,筱(xiao3箭竹)簜(dang4大竹)排到一块,
節(竹节)箬(ruo4竹皮或竹叶)排到一块。
说解体例:
※列小篆字头——解说字义——说明形体构造;
解说字义是依据字形来推求字的本义。
“初,始也。
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
”
※如被释字不习见有注音必要者,则注明字音放在最后。
箬:楚谓竹皮曰箬。
从竹若声。
幻灯片18
例子:
刀,兵也。
象形。
马,怒也,武也。
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
上,高也。
……指事也。
安,静也。
从女在下。
甜,美也。
从甘,从舌。
獨,犬相得而斗也。
从犬,蜀声。
仲,中也。
从人、从中,中亦声。
释义,以解释字的本义为宗旨;
解形,是按“六书”分析字形结构(不含转注、假借)。
C.(说文)的贡献
(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体例谨严、分析字形,
诠释字义的字典。
其主要贡献:
1)确立了六书理论。
2)首创部首排列法,为后代字典创立了科学的编排体例。
3)保存小篆系统,并列有部分六国古文、籀文等;
这是后人辨识甲骨文、金文的桥梁。
4)因形解义,开创文字训诂学的重要方法。
5)保存了古音,为研究上古语音提供了重要材料。
6)保存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乐器、礼仪、农耕、纺织、渔猎、阶级、丧葬、民俗)幻灯片20
D.(说文)四大家(P79)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位大家:
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
其主要著作分别为: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桂馥《说文解字义疏》
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