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慢走,欣赏啊——高中作文公开课课堂实录

慢慢走,欣赏啊——高中作文公开课课堂实录

慢慢走,欣赏啊【课前准备】师:上课前我们还有一项工作要做,课堂上我们有一个环节需要小组合作,因为我们这里的座位的缘故,有的是四人小组,有的是三人小组,四人小组,有四种角色----第一主持人、主持人是整个讨论过程的灵魂,第二秘书长、负责记录大家的发言,第三发言人、是你们小组思维的形象代言人,最后检察长、负责监督整个过程督促大家各司其职;三人小组主持人和检察长一人来承担,大家争取一下角色。

生:小组讨论确定角色师:好,可以吗?来,让老师来看看——每一个组的主持人站起来,大家请看着我,看着我,你们是整个讨论过程的灵魂,请坐;秘书长,请站起来,还要看着我,需要一点细心与耐心;发言人,你是因为座位的缘故、站起来的速度比较慢吗?(生笑)好请坐;检察长,你们还担负着另外一种角色---第二发言人,负责补充发言人遗漏的要点,好不好?嗯,大家请坐,老师希望,课堂上需要小组讨论的时候大家各司其职,不需要小组讨论的时间,大家每一个人都是发言人、都是秘书长,发言---说你心里想说的话;秘书长记录你自己的灵感、你自己的心得和大家的精彩发言。

好,那我们开始上课。

【课堂流程】上课,师生问好。

【确定目标,引入课题】师:课前,我问过大家,大家不喜欢记叙文,今天我们就研究记叙文。

现在我们把时间向前推,回忆大家写记叙文的经历,从拿到题目,到开始构思,到下笔成文,然后老师批阅,返回到你的面前。

我们撇开具体的题目,你觉得写记叙文时让你最欢喜的是什么。

生沉思师:你最欢喜什么,这位女生,你来,(请把话筒传给她)生1:我觉得写记叙文的时候,可以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给叙述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流露---师:(提醒)表达自己的真情,流露自己的真情,别紧张,继续来生1(继续):然后,让你似乎又回到了这件事情当中。

师:甜蜜,好,请坐,这位女生,你来---生2:我觉得写记叙文也是一种真情流露,而且写的时候越是感动的时候,想得越快,写得越舒服。

师:请坐,我们来听听男生的想法,你来----生3:我觉得写记叙文,可以记录我在一段时期中的内心历练,把自己的心情真情写出来,有时候还可以总结反思自己的情感。

师:总结反思你的情感,很好,你很有自省的意识。

看来,记叙文大家都有一种感受,它能唤起我们某种回忆,或甜蜜,或是忧伤,总会触动我们内心某一处非常柔软的地方,是不是?(是)那同学们不喜欢记叙文,是因为什么不喜欢写记叙文?你是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障碍吗?这位男生叹气,你来—生4:不大容易能想到要写的内容。

师:材料的问题,其他同学也有这样的难题吗?生:有。

师:那你这个难题现在解决了吗?生4:没有。

师:那其他同学解决了没?生(齐):没有师:有没有很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是主动放弃,还是迫于无奈、多次寻求未果,你放弃了记叙文?那请你将“材料”两个字写到黑板上。

那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难题?你来说说生5:我觉得可能是语言表达上,不知道怎么能把它更好的描述出来。

师:语言的问题,那其他同学呢,你们也有这个难题?生:是。

师:这么多难题,那你代表大家将“语言”写在黑板上,写在“材料”的下面。

看来“语言”的问题也是没有解决,告诉我是不是?生:是。

师:也是主动放弃,迫于无奈,生:是。

师:两者都有,好,大家看着我,现在我告诉你:你需要萧伯纳的勇气呀。

萧伯纳,大家知道吧,20世纪上半期最具自信、最出色、最有幽默感的即席演讲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曾经就是一个对当众说话非常恐惧而且苦恼的人,苦恼到什么程度呢——他要去敲开一个人的门,需要在门口犹豫2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坚定自己要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怎么办呢?“坚决地让自己出丑”“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不放过任何一个当众说话的机会”,最终,他成功了。

所以,我们来看,你苦恼记叙文,或者这种苦恼也会延伸到你写议论文,我觉得,苦恼你的不是记叙文,也不是议论文,而是你内心的恐惧,“最终击溃你的就是恐惧”!我们来看大家的苦恼:材料、语言。

文学的创作理论中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语言是思维(板书:思维)的肌肤,它记录的是思维的表情,所以语言不好,不是语言,你要从斟酌思维入手,而思维不会从天而降,他需要什么,需要具体的情境、人、事、物也就是材料的激荡,当然重要的不是材料本身,而是你——面对材料的人——内心的细腻程度(板书:内心)。

症结找到了,为什么苦恼材料、语言,是因为你内心对这个事件的敏感程度不够。

所以,这一节课,老师希望通过我们的“慢慢走”(板书:慢慢走,欣赏啊)来锤炼我们的细腻的欣赏能力。

我们进入课题了,“欣赏”,这个词你经常遇到,那什么是“欣赏”,大家笑,没想过这个问题,大家注意“慢”,“慢”从的是心旁,让心美妙的体验外界的景观,慢下来了,你就可能走入欣赏的境界。

我们先研究“欣赏”的心态。

考虑过这个问题吗?没有,同学们来看屏幕(屏幕出示:玉兰的图片)【“看”玉兰,确定欣赏的心态】师:这是五一时我到文登的无染寺景区看到的一树玉兰花,大家注意,这些是乳白色的玉兰花,这一枝上是粉红色的玉兰花,你看,然后说出你的感受,你的想法。

生看----师:从那个男生开始,来生6:我觉得挺好看的。

(用的是方言,众生笑)师:好看(板书:好看),这个词太笼统,再细腻一点儿,哪里好看?生6:看着他就有一种很平静的心情,心里挺舒服的。

(依旧是方言)师:“看着他”用普通话呀。

生6:(普通话)看着就有一种很平静的心情,心里挺舒服的。

师:舒服和平静的心情(板书:舒服平静),细腻了,能不能再细腻一点。

生6:能让你想想什么事,想想大自然的美之类的。

师:好,感受大自然的美。

请坐,后面的女生,你来----生7:我觉得是一枝独秀,我会感觉与众不同。

师:与众不同在哪儿?(板书:与众不同)生7:都是乳白色的,唯独他是粉红色的,然后会让我觉得她有些高雅的感觉。

师:有一些高雅的感觉,你不好奇她为什么有这两色的?咱们校园里我看了,要么是纯白色的,要么是纯粉红色的,要么是纯乳色的,你不好奇吗?生7:好奇。

师:好奇什么?(板书:好奇)生7:好奇她为什么是两种颜色。

师:接着想,你好奇她为什么是两种颜色?根据你的经验,她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7:变异。

(师生笑)师:变异(板书:变异)。

这个是我拍摄的角度不太好,在这里(指屏幕)有一个嫁接的点,不太清楚,是嫁接。

好,后边的男生,生8:我觉得看着这些花感觉很纯净。

师:花很纯净(板书:纯净),从哪里看出来?生8:这些花开的时候,从花瓣上看,基本上是没有瑕疵的。

师:颜色上,很好。

后边的女生,来-----生9:可能是因为没看到那个嫁接点,所以,第一反应是,她不甘于平凡,要改变。

师:要改变自己,她要主动的改变自己,变异一下。

(生笑)给旁边的女生,来----- 生10:我觉得太少了。

师:太少了,你觉得我拍摄的效果不太好,如果多了就更灿烂了。

生10:我觉得花太少了,树也太少了。

师:如果树再多一点,就更绚烂了。

每个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我自己是特意取了后面的远山,就一树和后面的远山形成了一个对照。

这个都可以。

谁还有其他的想法。

生11:我觉得能体现出大自然的和谐。

师:和谐(板书:和谐),具体一点儿。

生11:玉兰和远处的山映衬在一起,很好看。

师:你是说了整个画面的感觉。

我是说这一树玉兰,还有吗?生11:没有师:咱们是石岛的同学,石岛是我们荣成的经济开发区。

假如你作为一个经济开发部的主任,你要负责经济开发,当你看到这一株玉兰,你从来没有见过这两色的玉兰,你会想什么?那位男生,你来---生12:我想应该把这个图片作为石岛的一个象征。

师:一个象征,把她挪过来作为石岛的象征,是图片,还是整株花?生12:整株花。

师:为什么?生12:把她买断。

(生笑)师:把她买断(板书:买断),为什么?生12:因为她是独一无二的石岛的象征。

师:很好,真的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确有这种经济开发的头脑。

好,我们回过头看,大家的发言我们归纳一下思路:从“好看”“舒服”“平静”“与众不同””到“纯净以及“和谐”,有外在的颜色给你的感受,有它呈现在你面前的直观的感觉,这是一种类型;然后,“好奇”,去研究“变异”“嫁接”,这是什么?从美学上讲,这是一种“求真”的心态(板书:求真),从科学的角度去研究她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变异,可能是嫁接,当然也可能是其他的物种的串异,有科学家的敏锐。

然后,“买断”,这是什么?生答:经济学家。

师:对,这是“实用”的眼光(板书:实用),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

那其他的呢?这一些呢,你的眼里只是一株玉兰,你就只看到了她的美。

这是三种心态,每一个人在面对一处景物的时候都会有这三种心态:实用的、求真的、求美的。

那我们看欣赏应该是哪一种呢?生:求美的心态。

师:对,求美的心态。

当然,刚才那位同学你在求真的过程中你也可以发现生命生长过程中的创造惊异的美。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朱光潜先生有这样一段话,他说出了欣赏的心态。

(屏幕出示)(师读,将其中的“古松”换成“玉兰”)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玉兰)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古松(玉兰)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这棵古松(玉兰)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

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也就是你的眼里只有这株花,怀着这样的心态(板书:美感的心态),你才可能真正走进欣赏的境界,不然你只能在外围打圈。

天地无言,天地有大美。

那怎样才能将我们的欣赏很真切的传递给别人?生:语言。

师:还不是语言,我们说“语言”是最末的。

我们来体会一下,大家若有所思,很好,大家坐好。

【欣赏“父亲”,找寻欣赏的方法】师:大家闭上眼睛,轻轻地深呼吸,让心平静下来,你此时正走在现代优秀美术作品展的大厅里,四周很安静,除了墙上的画,就是慕名而来的欣赏者,这时,你的脚步停在了一幅画的面前,这是罗中立先生的油画作品《父亲》,大家睁开眼睛,《父亲》!你的眼神凝注在画面地或深或浅的线条里,你的心随着眼睛而颤动--------(停顿1分钟)一会大家交流你的想法,你想到了什么,有一个要求,语言要尽量的细腻,不要粗疏。

好,想到多少说多少,听你自己内心的声音,来,从你开始--------生13:看到这幅画,说明这个父亲是在经历风雨和沧桑,然后有许多的皱纹。

师:你由皱纹看到了他的沧桑,不要“说明”,不要“说明”这个词。

你说,我看到了一个经历沧桑的父亲,他的皱纹就足以证明一切。

请坐。

下一位同学,生14:我看到这位父亲,第一想法就是他很辛苦。

师:从哪里看出来他很辛苦?生14:因为满脸皱纹很多。

师:皱纹很多,还有吗?生14:没有。

师:请坐,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来谈---生15:我觉得他手里端的碗,(停顿)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子女的热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