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
考点透析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 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 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
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 地方用“,”断开,叫“读”。给古书断句也可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 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 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 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 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 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2: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 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 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据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 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 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 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 虑句读。
以叫断句读。
从前有位秀才想整治一下 当地一个欺压百姓的财主。于 是他给财主家的儿子说媒,信 中写道: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 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 不了······
走向高考
例1:2013年高考四川卷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 划9处)(4分)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 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 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论语·尧曰》)
• 原文标点: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 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 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 不骄乎?
• 原文翻译: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 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选择可以 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 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 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 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
2、找虚词,定句读。
虚词,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 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 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 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 如此。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 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 而“乎、哉、也、矣、欤、焉、耳”等语气词 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 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 于断句。
参考译文:雕刻的原则是,鼻子不如先 刻大一些,眼睛不如先刻小一些。鼻子 大了可以修小,小了就不能修大;眼睛 小了可以修大,大了就不能修小。”办 事也是这样。做那种日后还 能补救的事, 办起来就很少会失败了。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 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 间等。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 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 彼、此、其、之(表示“他”)。名词一般为文 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 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 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 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 读了。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 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 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参考译文:适逢周朝军队平定淮南, 所住的白土村,地处战场,经常见到 军队,护儿常想建功立业。开皇初年, 宇文忻等镇守广陵。平定陈国的战役, 护儿有战功,晋升上开府,赏赐缣帛 一千段。
走进高考
例2:2015年高考全国卷Ⅱ: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 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 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参考译文:这五人的牺牲,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
为时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那班富 贵之士和志得意满,官运亨通的人,他们患病而死, 死了而埋没不足称道的,也太多了,何况乡间的没有 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人名声皎如白日,是什么缘故 呢?
例3: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例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
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 皆呼万岁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明确: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 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 至也
我们看加色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 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而、故。这 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 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 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 语较长而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 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 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明确: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 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 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文言文断句方法、步骤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3、寻找标志,辅助标点。
例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
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 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 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明确: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 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 其事寡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