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财务知识)浅探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2020年(财务知识)浅探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财务知识)浅探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日本和我国壹衣带水,隔海相望。

俩国很早就开始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友好交往。

古代时期,中国的科技文化、生活习谷对日本影响深远。

进入近代,日本同我国于发展过程中曾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也曾遭到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入侵,也曾受到西方列强经济的染脂,也曾进行反列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二战后的50年,日本由壹个战败国,资源贫乏的岛国,迅速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不能不令人惊讶和深思。

为了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探索日本经济崛起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本文不“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作壹初探。

壹、战后日本经济的展大约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1、1945年—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这壹时期于美的扶植下,日本经济全面启动,恢复迅速。

工业生产超过了战前和战时的最高水平,国民平均消费额也达到了战前的标准,生铁、粗钢、化纤、电子、汽车等产品出现了巨大的增长。

2、1956年—1973年,是广泛运用科技成果,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于这时期日本充分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紧紧抓住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50—70年代)适时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工业生产大幅度跃升,年均增长率于10%之上,壹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3、1973年至今,是于危机阴影笼罩下进行经济低速增长期。

这壹时期的日本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但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1971—1975年,平均年增长率达5.5%、1970—1980年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上升3.2倍,1995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仍达到了5万亿美元。

上述壹切成就的取得,可谓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不能不令人叹服和深思。

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主要原因: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壹美国实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之壹。

1、对日政策的全面调整:根据“杜鲁门主义”的战略,美国原想通过扶助蒋介石且使之统治中国,再以它为据点进行反共的战略。

由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使美国远东的战略而破产。

于是,日本于美国的亚洲战略中变得重要起来,即美国打逄使日本替代原来拟想中的蒋介石政权,而成为其亚洲的反共据点,为了实施这壹新战略,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美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放宽了对日本的惩罚,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

建设“远东工厂”就是最好例证。

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革命的胜利,1948年1月美国提出了壹个占领日本的新方针——“建设自主国家”,这个所谓的“自主国家”,实际上只不过是美国于亚洲的“远东工厂”的代名词。

为了建设“远东工厂”,美国积极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主张解除对多数军需工厂的指定赔偿,为了实现日本的复兴,美国力主缓和战争赔偿,允许日本保留赖以恢复生产特别是军工生产的资设备基础。

建设“远东工厂”的重要壹步就是使日本尽快摆脱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美国于1948年12月,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1949年2月仍派底特银行董事长道奇到日本担任占领军当局的最高财政顾问,对日本经济进行整顿,制定了“道奇计划”把“稳定经济的九原则”加以具体化。

道奇的紧缩财政措施实行后,通货膨胀被抑制住了,日本经济也稳定下来。

开始向自由经济过渡。

2、侵朝战争的“特需”订货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立时成了美烟的后方军需物资供应基地和武器、军械的修理厂。

日本由此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高达36忆美元。

这些“特需”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

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带来了国内的“消费景气”。

无怪乎日本垄断资本家称朝鲜战争为拯救日本经济的“及时雨”,就连日本经济学家,不论学术观点如何,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侵朝战争是“救助日本经济之神”。

“以战争为契机而发展起来的日本资本主义体制又重新复活了”。

3、旧金山体制的构筑和建立为了积极有效的扶植日本,美国加紧策划对日本的媾和活动,以便把日本纳入它的远东战略计划之中。

1950年9月,杜鲁门发表了作为媾和基础的七原则,此后,双委派国务院负责对日媾和工作的顾问杜勒斯东奔西突,穿梭往来于有关国家之间。

年底同去伦敦协调同英的意见。

完成壹切策划之后,1951年9月4日于旧金山召开了片面的对日媾和会议,9月8日,日美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安保条约”规定美军有权于日本领土及其周围驻留;驻日美军可用以“维持”远东的“和平和安全”;可应日本政府的要求出兵镇压日本内乱的。

“安保条约”,宣告了美国对日本公开占领结束,开始了美国对日本半占领状态的“旧金山体制”时期。

这壹时期,日本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了美国“核保伞”,日本从中获益颇丰。

从政治上见:由于美军的“保护”使战后日本刻的较为安定的国际环境和较为稳定的国内政局;从经济上见,日本摆脱了战时沉重的军费负担,日本战后军费支出只占战时军费支出55左右,于国民生产总值比率中相当微小。

这样得以把资源、劳动力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和平经济的发展。

二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加入国际竞争体系,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之二。

于美国的大力的扶持下,日本经济很快完成了战后经济恢复,为了使经济进入战后发展的快车道,日本政府适时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见准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内资源贫乏的实际,选择了以“重、化学工作”为中心的加工贸易型的面向国际的发展战略。

力争于钢铁、造船、电力、石油化学、汽车制造、重型电机、合成纤维等方面全面突破。

且相应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重组国内企业,保护大型企业,鼓励发展托拉斯企业。

1964年6月,三菱系统三大重工业企业合且成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就是成功的典型。

从60年代开始,日本实行贸易资本的自由化政策,积极加入发达国家的贸易竞争体系。

于国际贸易竞争体系中,日本人牢记:“有、全、新、精”的四字竞争方针,即“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新,人新我精”。

于产品市场占有上,做到销售壹代,储存壹代,研究壹代的“三代”销售原则。

为了立足国际市场,日本政府制订了壹系列扶持和干预经济的政策,日本汽车工业的崛起就是最好的证明。

世界汽车工业,60年代是美、德、英、法四足鼎立,欧洲的市场英、法、德三分天下。

日本要想挤进世界汽车强国行列,实于有点“自不量力”。

日本人想了,更是做了,而且做得很好,成左边秘诀就是:首先,政府积极扶持,给予政策倾斜。

壹是减免多种费税,二是重奖设计新产品开发的有功之臣。

三是扩大企业的进口权、生产权和技术开发权。

其次,优化国内企业,建立大型集团。

汽车工业于日本也是新型工业,资金相对不足,技术力量相对较弱。

发展之初,全国有中小型汽车制造工厂100多家,面对这小而全,多而散的汽车工业的现状,国家大刀阔斧采取“关、且、停、转”整改策略,集中现有资金和技术,得点扶持以“丰田”为龙头的四家汽车制造工业,其它工厂勒令转产或倒闭。

再次,确定主攻方向,开发自己名牌。

面对汽车行为“四足鼎立”和“三分天下”的局面,日本提出了“立足亚洲,挤入欧洲,打进美洲”的汽车发展战略,把着眼点瞄准到发展中国家和欧美中下等收入的家庭。

以开发中档轿车为突破口,“丰田壹代”、“丰田二代”相继诞生。

80年代初,于我国改革开放刚刚启动之际,丰田汽车率先闯关,于、、等城市打出壹条醒目的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至今叫人记忆犹新。

经过几十年的拼搏,今天日本的“丰田王”轿车不仅于中国,而且于欧洲于美国,均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成为日本经济崛起的支柱工业。

三根据本国实际,适时调整政策,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之三。

1、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把科学技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峰,开创了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新纪元。

50年代—70年代是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时期,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普及运用的关键时期,更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日本赶上了机遇,更抓住了机遇,于确立外向型经济妥展战略的同时,制定了“科技立国长远发展战略”,注意吸取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选择以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合成材料技术的开发,为振兴日本工业的突破口,引进国际尖端技术,进行消化后使之转化为生产力。

从1950—1972年共引进11786项新技术,使日本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

据统计1956—1964年,日本经济全年平均增长率为10.1%,其中因技术而增长的部分为48.5%。

可见运用科技革命的成果是日本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2、制定“高度经济成长”政策。

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日本进入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

1960年池田内阁制定了“高度经济成长”政策,即《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预计划于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均增加壹倍。

为了“高度成长”,政府给国家财政进行巨额投资和金额贷款,采取对X公司企业减税及其他财政措施,以增加资本积累,增加出口贸易。

为了“高底成长”,工业生产于大规模设备投资下,以技术革新为中心,进壹步以世界第壹的超高速度继续增长。

1964年佐滕内阁执政,继续执行“高度经济成长”政策,1965年至1970年,出现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7.2%的十年里日本工业生产水平年平均增长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超过了美国2.69倍,英国4倍,联邦德国2.4倍,国民生产总值,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联盟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

3、推行贸易外汇的自由化计划。

为了扩大出口,增收外汇,加速经济发展,1960年6月,日本政府制订了《贸易、外汇自由化计划大纲》,同时恢复日元对美元的交换性能。

池田内阁执政后,1961年7月,进壹步制定了《促进自由化计划》。

1962年内,包括石油、煤炭于内,日本实现了产品88%的自由化。

1964年6月,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8月,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所规定的国家。

接着又加入了当时以开发“后进国”为名的欧洲合作组织(OEEC)这些标志着日本“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壹系列计划的实施,是日本的对外贸易呈迅速上升势头。

4、积极改善和周边邻国的关系70年代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日本随其经济的发展,地位的提高,开始改变其向美国“壹边倒”的对外政策方针。

为了获得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日本政府积极改善和周边邻国的关系,为发展经济服务。

先后出台了“等距离多边外交政策”、“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以及“自主选择外交政策”。

1972年9月田中内阁同中国恢复邦交,迈出了“多边自主外交”的第壹步。

1973年9月田中首相访问西欧这是日本和西欧关系的转折点,奠定了日本和西欧“确立伙伴关系”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