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第七章

心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意识状态
第一节意识与无意识
一、意识
(一)什么是意识。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

(二)意识的特征(多选)
1.觉知性。

意识的觉知性是意识的最基本的特征。

2.能动性。

3.目的性。

(单/空)人能够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够调节自己的行为,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各种出现的情况和困难并予以克服和解决。

这是人的意识(目的性)的表现(这是什么性)。

4.社会历史性。

(三)意识的水平
(很难理解,不太能考)
1.焦点集中。

2.下意识。

3.前意识。

4.潜意识。

(四)意识状态。

二、无意识
(一)什么是无意识。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二)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1.催眠。

2.白日梦。

3.冥想。

第二节注意(本章重点)
一、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有两点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忽略其它的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选择的对象上。

(二)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共有特性。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不能脱离具体的心理过程而单独存在。

注意是心理过程的一种共有特性
....。

(三)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

这是注意最重要和最富有意义的功能。

(四)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外部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适应性动作出现;二是无关动作停止;三是呼吸运动变化。

(五)注意的理论。

1.过滤器理论。

2.衰减理论。

3.晚期选择理论。

4.认知资源理论。

5.双重加工理论。

二、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

注意的发生主要是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一般来说,强度大
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和主体自身的特点。

(二)有意注意。

1.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随意注意。

2.(如何)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简答 P340 四 2 ,P347)
(1)目的任务要明确。

(2)合理地组织活动。

(3)克服困难。

(4)间接兴趣。

二、注意的品质(多选/简答)
(一)注意稳定性。

1.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活动对象或活动上,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性。

2.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或活动本身的特点有关。

注意的稳定性与个体主观状态有一定的关系。

(二)注意的范围。

1.注意的范围。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的注意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也叫注意广度。

2.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

(三)注意分配。

1.注意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心理活动指向于不同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

2.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

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至少有一种以上的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了高度自动化的程度。

(四)注意转移
1.注意转移。

由于任务的变化,主动地把注意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

2.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四、注意品质的培养
(论述如何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的品质有哪些状况,如何影响工作质量)
(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控制无关刺激,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2.教学方式方法要避免呆板。

交换四要研究课堂教学的艺术,以加强教学过程本身的趣味性,教学内容要有系统。

3.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

(二)注意几种注意的交替运用一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要使得注意力长期保持,必须交替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并使之向有意注意转化。

这就依赖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应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

(三)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也依赖于个人的主观努力。

1.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兴趣有助于注意的培养。

2.加强意志锻炼。

3.培养良好的性格,保持愉快而稳定的心境。

4.培养应针对个人差异。

总之,注意力对学生学习效率成绩提高有很大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注意力的学问,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使之为我们教学活动服务。

第三节睡眠
一、睡眠
(一)什么睡眠
睡眠是受睡眠-觉醒中枢主动调节的一种周期性的可逆的静息现象。

(是一种主动调节)
(二)睡眠阶段。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讲睡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入睡期。

第二阶段为浅度睡眠期。

第三阶段是中度睡眠期。

第四阶段为深度睡眠阶段。

这四个阶段大约要经过90分钟左右,随后进入到5-10分钟的“快速眼动睡眠期”。

依次经历的四个阶段与快速眼动睡眠合起来构成一个睡眠周期。

此后又会重复上述睡眠的四个阶段。

(三)睡眠的功能(多选)
1.保护功能。

2.恢复身体机能。

3.促进生长。

(四)失眠及其治疗。

很多人都有入睡困难、睡眠不好的经历,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失眠。

通常女性比男性更常见。

对于失眠可以采用以下行为治疗的方法(多选):①刺激控制,②睡眠限制,③放松,④锻炼,⑤进食,⑥避免使用兴奋剂。

二、梦
(一)什么是梦
梦是人在睡眠状态下发生的一种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二)梦的作用
(三)对梦的解释
第四节药物成瘾
一、药物成瘾的意义
药物成瘾可分为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两类,当一个人强迫性地使用一种药物以维持身体舒适时就形成了生理依赖。

对于那些缓解压力的药物,人们还会产生心理依赖。

二、常见致癌药物的分类
(一)兴奋剂
(二)抑制剂
(三)致幻剂
三、药物成瘾的影响因素(P225 多选)
(一)生理学因素
(二)心理学因素
(三)认知因素
(四)社会因素
(五)文化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