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心理学2

管理心理学2

一、选择题1.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________个体____。

2. 在人们产生错误知觉的思想方法中,有一种是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被称之为________晕轮效应____。

3. 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______按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来划分______。

4. 创造性行为产生的源泉是_____良好的信息沟通_______。

5. 心理学家霍兰德认为,决定着人们从事职业种类的基本的“个性定向”有_______六种_____。

6. 个人在组织内事业生涯变动的模式呈现出是一个____圆锥体________。

7. 组织行为学中把基于群体成员共同特点而形成的群体称为____友谊型群体________。

8. 在组织正式沟通形式中,最民主、最通畅的沟通形式是____全方位式________。

9. 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报酬及相应的成本,人们寻求报酬大于成本的行为关系,回避成本大于报酬的行为关系,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___社会交换理论_________。

10. 管理群体间互动有许多办法,其中最简单、花费最低的办法是________制定规则与程序____。

11. 在组织中,有效的领导者的权力影响力与非权力影响力的关系表现为__正比关系__________。

12. 组织行为学中把企业家不断地调整既定的目标、方针、策略和管理方式以适应发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称为______应变能力______。

13. 对若干个备选方案分别进行评估,然后以一定的标准进行衡量,择优者而取之。

这是决策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___对比择优原则_________。

14. 动机会由于行为的良好结果而加强,使该行为重复出现;也会因坏的结果而削弱以至消失。

这表明了动机具有_____强化机能_______。

15.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认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有三种,它们是______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合群需要______。

16. 模式:工作激励水平=任务内在激励+任务完成激励+任务结果激励。

这是下列哪种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____综合型激励理论________。

17. 吉林羊毛衫厂的“全员塑形法”的理论基础是______参与管理理论与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______。

18. 组织行为学家认为,现代组织结构理论是一种___开放系统理论_________。

19. 从探讨组织变革中组织成员的态度出发,提出组织变革要经历解冻、改变、冻结三个过程。

这是组织变革程序中的_____勒温程序_______。

20. 组织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____组织目标或宗旨________。

二、多选题1. 组织行为学常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研究。

常用的问卷调查法有_______ABCD_____。

A、选择法B、是否法C、计分法D、等级排列法E、随机抽样法2. 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____ABCDE________。

A、兴趣B、需要C、动机D、理想E、价值观3. 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使用合作策略来处理冲突效果较好_________ABCD___。

A、当发现冲突双方都十分重要并且不能进行妥协或折衷时B、当处理者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时C、当处理者需要融合不同人的不同观点时D、当处理者需要把各方意见合并到一起而达到承诺时E、当发现问题解决后带来的潜在破坏性将超过它能获得的利益时4. 途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他能激励下属达成目标并在其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为此,领导者应该做到________BD____。

A、对下属阐明组织目标与任务B、对下属阐明工作任务的要求C、引导职工达到目标D、帮助职工扫清达到目标的障碍E、帮助职工建立工作目标5. 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________ABCDE____。

A、文字和标识B、物质象征C、仪式D、实物形象和艺术造型E、语言三、判断改错题1. 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主要是由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决定的。

错误、还包括“管理的两重性”。

2. 在完成工作内容大致一致的简单的任务时,异质群体结构的效率高。

错误、将“异质”改为“同质”。

3. 从个体角的度看,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境下群体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的期望。

错误、将“思维”改为“行为”。

4. 群体思维是伤害许多群体的一群疾病,它会严重影响群体绩效。

正确5. 有效的授权可以使领导者从非程序化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大事。

错误、将“非程序化”改为“程序化”。

6. 领导有效性的评价主要包括领导的工作绩效评价与领导功能的组织评价。

正确7. 马斯洛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心理过程的诸多因素,认定动机是引发行为的源泉。

错误、将“动机”改为“需要”。

8. 无界限组织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设想的一种理想的组织结构。

正确9. 在组织职权系统中,一般用职位说明书来表示组织的正式职权系统和联系网络。

错误、将“职位说明书”改为“组织结构图”或将“组织的正式职权系统和联系网络”改为“职责和职位关系”。

10. 组织文化理论的兴起标志着对组织内部成员的整体研究向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体研究的转化。

正确、将“整体研究”改为“个体研究”。

四、名词解释1. 知觉防御答案要点: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主要表现为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 职业锚答案要点:职业锚是指在职业选择时所执着的一种价值观或关注焦点。

3. 角色期待答案要点:角色期待是指他人认为个人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4. 领导权威答案要点:领导权威是指仅力加上威信。

仅力是由上级根据领导者所担负的职务和职位而赋予的,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5. 公平感答案要点:公平感属于一种主观现象,是人们通过自身与他人,或现状与历史的“收支比率”对照,产生的公平知觉和相关的情绪体验。

它是人的一种心里状况,属于心里研究的范畴。

五、简答题1. 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答案要点:(1)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2)研究组织行为学就要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来探索人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未的行为;(3)组织中的行为是离不开社会关系的,研究组织中的人的行力必须从其所处的整个社会关系中着手。

2. 简述群体规范的基本功能。

答案要点:(1)群体行为的标准功能;(2)群体行方的导向功能;(3)群体行为的评价功能;(4)群体行为的动力功能。

3. 简述事业生涯管理的特点。

答案要点:(1)个人和组织必须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双方共同完成对事业生涯的管理;(2)必须有高质量的信息管理工作;(3)事业生涯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

4. 导致社会惰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要点:所谓社会惰化是一种倾向,即个体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导致社会惰化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当群体中的成员认为其他人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时,就会降低自己的工作努力程度,以此来寻求一种公平和心里的平衡;另一方面,是由于群体责任的扩散。

因为群体活动的结果不能归结为具体某个人的作用,个体投入与群体产出之间的关系模糊,于是,个体就会降低在群体工作中的努力。

5. 简述决策对实现领导有效性的意义。

答案要点:在任何情况下·无论个体、组织、还是管理过程,其成功的保证都依赖于决策的有效性。

因而,决策对实现领导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决策是领导过程中最重要的职能,而领导过程是否有效则取决于决策的正确性;(2)领导者权力的实现要依赖于领导者制定决策,而决策的正确性是领导者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六、论述题1. 联系实际说明管理者如何运用工作团队方法来调节群体间的互动。

答案要点:(1)管理团队是管理者管理团队间互动的一种最为重要的方法。

(2)管理者针对经常发生的问题设计工作团队,工作团队具有双重身份,平时他们在各自所处的职能部门工作,有问题时加入工作团从进行工作,任务完成后又回到各自的职能部门。

(3)当工作任务十分复杂,在管理群休互动中出现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运用规则与程序、层次等级法、计划法、联络员法、特别工作组法都无法彻底解决时;并且决策的时间很长,沟通面很广,而高层领导者又不能久在现场时,工作团队法是管理群体互动的最佳方法。

(4)美国的波音公司在对飞行事故进行协同调查时,就是采用的这种交叉功能型的工作团队方法。

当波音飞机发生意外事故时,公司会立即派出一个由不同部门成员组成的工作团队奔赴现场。

每当事故发生后,这个团队的成员就会立即扔掉手头的工作奔赴事故现场进行调查,任务完成后,团队成员又回到各自的职能部门进行工作。

事实证明,工作团队法的采用既为波音公司节省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与人力,又获得了较高的群体绩效。

2. 联系实际谈谈组织管理者如何应对组织的老化问题。

答案要点:(1)任何一个组织均处在其生命周期的某一发展阶段,如果不进行组织变革,就可能面临着老化的危机;(2)善于识别判断组织是否老化。

组织老化有一些主要的标志,管理者可以通过以下方面的分析准确判断组织是否面临老化危机·这些标志主要为:机构臃肿,反应迟钝,文山会海,模式僵化。

(3)积极采取措施克服组织老化的危机。

克服组织老化是组织强弹性和活力的基本前提,也是实施组织变革的重要问题。

组织管理者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应对组织老化问题。

一是定期审议。

把对组织的精简或调整纳人议事日程,并且定期审查和评议;二是破格行为。

破格行为的目的是焕发括力,增强效率。

如有议有决,现场办公等都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三是走动管理。

即规定管理者不得只靠会议和文件办公,必须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并据此修改和完善各项政策及规章制度,并及时给予现场指导;四是越级建议;五是人员平移;六是灵活用工;七是组织团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