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养生与保健

中医养生与保健

中医养生与保健 中医养生与保健

保健就是每个人健康的前提,它关系着人类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世界的与平,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幸福。特别就是人到中年,如日中天,正就是人生的辉煌时节;而人至老年,仍就是夕阳无限好,余霞映满天的时候。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一个全社会关注的事情——中老年健康长寿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本人正基于这种心情,今天给大家谈谈关于中医养生与保健的问题。给大家交流一下心得与体会,供大家参考。 其实中医学在总结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中,早就认识到了养生保健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早在《内经》中就有“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种“未雨绸缪”,防重于治的精神,颇具有现实意义。 下面我想从五个方面给大家讲讲:第一、锻炼保健,第二、心理保健,第三、饮食保健,第四、药物保健,第五、情志与健康。

一、锻炼保健 充沛的精力,必须寓于健壮的身体,而健壮的体力,又常来自经常不懈的锻炼。因此,加强身体锻炼,也就是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发生的一项措施。 (一)生命需要运动 近年来,世界科技及经济快速发展,使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其副产物如空气污染、噪音等使自然环境逐步恶化,生活在文明中的人,精神紧张,工作繁忙,每天托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后,就在沙发上一靠。如此日积月累,体力、体能逐渐衰退,高血压、糖尿病的病魔就会中医养生与保健 威胁人的生命力,于就是需要提倡运动。 公元前300年,在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曾写道;“生命需要运动”。 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心脑血管病与精神病大大增多。中风、大脑血管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一种灾难。2005年,中国心脑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糖尿病2300多万,肥胖者6000万,烟民3、5亿。 医学家认为:“这都就是活动太少,加上神经、精神过度紧张”,就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使生产的劳动过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相反体力的部分在缩减,精神的负担在增加,加上生活条件的改善,现代化交通与交际工具作用的增长,在客观上促使人们普遍以比较消极的形式度过闲暇的时间。人体的肌力减退,已发展成为社会问题。高血压病与心脏局部缺血症,逐步向中青年靠近,损害了脑力劳动者,甚至部分体力劳动者的健康。想要改善这种状况,参加各种运动(包括慢跑),进行体力锻炼,则具有重要意义。 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提出:“劳动可以健身,”她还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得使极耳,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能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根据这个道理,她创造了“五禽戏”(距今有1800余年)。“五禽戏”即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姿态动作,来锻炼身体。她的徒弟吴普按“五禽戏”来锻炼身体,就活到90多岁。后来,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多种健身方法,即从此演变而来。唐代名医孙思邈也提出:“常欲小劳,但莫大疲。” 按西医来讲,体力锻炼,对中枢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有刺激作用,能改善代谢过程,活跃氧化过程,改善血液循环与呼吸功能。 中医养生与保健 按中医来讲,体力锻炼可以培养正气。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亦就就是说体力锻炼可以增加抵抗力、免疫力,不得病或少得病。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也就是这个意思。 外国也很重视体力锻炼。如新西兰的一些俱乐部的名字就叫做“为生命而跑步”,“为预防梗塞而跑步”。她们国家很多城市里都铺筑了供越野赛跑用的道路,傍晚在市内的街道上、公园的小路上,都可以瞧到一群跑步的人们。法国还建立了“要为健康而跑”的专门委员会。十八世纪法国著名医学家蒂索所说的:“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就是,世界的一切药品并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 (二)散步健身法 散步就是许多人所喜爱的一种最简便的体育运动,经常散步,对健康确实大有好处,尤其对于常在室内坐着工作的脑力劳动者与中老年人。 古往今来,曾有不少伟人、学者以散步作为保健的良友。用散步来锻炼身体,调节精神。如马克思、列宁,以及我国的朱德同志,直至晚年,仍坚持每天步行三次,每次走三里路。革命老人徐特立年近90岁时,仍坚持日行五百步。她认为走路,即可锻炼身体,又能增强意志。又如邓小平同志70多岁时,每天坚持行军式快步走10公里。到晚年,在她住的院子还仍然坚持每天走八圈。所以她们都活到90多岁。 步行为什么就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呢? 因为,步行时,由于下肢大肌肉群的收缩,不停的向前移动身体,给心脏增加额外的负担。步行速度越快,时间越长,路面坡度越大,则负担越重。心脏的反映表现为心肌加强收缩,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中医养生与保健 血流加速,以适应运动的需要,这对心脏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根据测定,以每小时5公里(每分钟84米)的速度步行,脉搏可增加每分钟约100次;每小时6公里(或每分钟100米),则脉搏增至每分钟约110次。这对肥胖症、慢性心脏病、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心力减弱患者,都有较好的疗效。 步行,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据报道,用心电图对两组中年人进行检查与观察。一组坐汽车上班,另一组步行上班(20分钟以上),结果发现步行的一组心电图“缺血性异常”的发生率比坐车一组约少三分之一。 步行锻炼还有助于促进代谢的正常化,所以有些糖尿病可以通过散步而得到防止。散步的时间:饭前、饭后均可。早在隋唐时代,我国医学家已认识到防治消渴病(包括糖尿病),需要“先行120步,多至千步,然后食之。”(《诸病源候论》)“食毕即需行步,令稍畅而坐卧。”(《外台秘要》) 邓颖超同志在介绍她战胜糖尿病的经验时着重指出,她的方法就就是:体育锻炼。在每顿饭前走一千步,饭后走200步,每顿饭吃八、九分饱。现代医学证实,步行能提高机体代谢率,中老年人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散步1、5-2小时,代谢率增高48%。糖的代谢也随之改善,糖尿病患者经一天的徒步旅行后血糖可降低60%。 长时间与快速的步行,还可增加能量的消耗,促进体内多余脂肪的利用。对那些多做少动而出现肥胖倾向的中年人,如果能坚持每天锻炼,通过运动多消耗300卡热量,并适当控制饮食,就可避免发胖。运动时间要求就是每天步行4-5公里,或慢跑20-30分钟或骑自行车45分钟即可。精神官能症、情绪抑郁、失眠、高血压等都可以用散步来治疗。散步可分为五种形式。(念卡片) 中医养生与保健 总之,运动的意义可以概括为:①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作用。能改善与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协调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对脑力劳动者,运动既就是“安眠药”,又就是“兴奋剂”,可以使兴奋转入抑制,促进休息,消除疲劳。经常运动亦可以使人的工作充满朝气,富有活力。②运动可以健全与加强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防止动脉硬化与冠心病,增加心脏收缩及排血量,减慢心率,降低血压与血脂。③运动可以增强呼吸,改善肺活量,使全身氧气供应能力加强。④运动能加强胃肠分泌蠕动,促进食欲,加快消化吸收。⑤经常运动锻炼,可使肌力增强,骨质坚固,增强关节韧性与弹性。⑥运动能使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血红蛋白生成增加,白细胞活力增强。⑦运动能改善“先天之本”肾的功能,促进各种排泄,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所以运动就是“健康之本,延年益寿之源”。

二、心理保健 “健康”的含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有了新飞跃,对人体的“健康”标准也有了不同的标准。 现在,人们所指的“健康”,不光就是没有器质性病变与虚弱,而就是包括:1、身体各部位发育正常,无畸形、无缺陷、体质强健;2、对各种疾病有高度的抵抗能力,能担负起各种繁重的任务,能接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3、精神充沛,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工作与学习都有较高的效率;4、意志健全,坚定,人际关系适应,对事物反应适度,行动协调,情绪正常,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精神愉快。总之,即应具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最先开展心身医学研究的就是美国。她们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部的报道曾说:“在中医养生与保健 门诊病人中属情绪不佳,心理—社会因素不良刺激而患病者竟占67%。”我国也有资料统计。医学临床发现的身体疾患,有50%-80%的疾病与精神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我国古代名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终日多愁善感,悲思交加,尽管荣华富贵享不尽,山珍海味吃不完,其结果弱不禁风,致使早早夭折。瞧过《儒林外史》的人们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它虽然就是讽刺那些追求功名利禄庸人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人遇到好事、喜事而过度兴奋,乐极生悲而致病,甚至伤命的也有例可举。 一位著名医学家曾说过:“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折的,就算就是不好的情绪与恶劣的心情。” 例如:一年一度的高考,由于传统意识与现代价值观交织产生对考生的精神压力,使一些考生在考完后身体状况很差,因此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因其与高考有关,故定名为“高考综合征”;再如,一些退休、离休的老人,因社会地位的变化,人际关系的改变,事业责任的脱卸,“习惯定型”的破坏,一时失去精神上的寄托,而使心理生理特征发生转折,由于心理上的“空虚感”、“衰老感”,甚至就是“死亡感”等,使这些老人的身体很快由生理方面向病理方面转变,出现各种各样的症候群,因这些病症常与退休有关,故定名为“退休综合征”。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惊慌时会感到自己的心脏怦怦跳动,愤怒、焦虑时则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如果这种情绪继续下去,就可能会造成心血管机能的紊乱,出现心律不齐、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进而会导致脑栓塞或心肌梗塞。在临床上遇到因受刺激、在盛怒之下引起的心脏病而猝死的已就是屡见不鲜。如(《岳飞传》中的“气死金兀术,笑死老牛皋”,东吴主帅周瑜被诸葛亮三气而死)就就是例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