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

1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任务及研究内容。 2、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3、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原则。 难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什么是幼儿 幼儿一般指的是3—6、7岁的儿童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Eg:①你父亲教你怎样做人。 ②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 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3个人” 人 教育 人 成人 人 (教师) (学生) (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 体现做人的人;使他懂得有尊严的人) (家长) (子女) 三、学校教育的分类:大学 中学 小学 幼儿园教育等等 1、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育 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 主导 幼儿 反馈 教师 四、什么是心理学 心:心思、思想、感情 理:规则、规律 心理学——psychology 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 3、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共性)①认识过程(感、知、记、思、想) ②情感过程 ③意志过程 注: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 2

<2>个性心理(个性差异):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心理学的分类(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棵大树)

普通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知觉心理学 记忆 思维 言语 情感等心理学 意志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等等 发展心理学:1、比较心理学:①动物与人比较心理学 ②动物之间比较心理学 2、年龄及发展心理学:①婴儿、幼儿(婴幼儿)心理学 ②儿童心理学 ③青年心理学 ④成年心理学 ⑤老年心理学 等等 应用心理学:①教育心理学 ②工业心理学 ③医学心理学 ④护理心理学 ⑤司法心理学 ⑥艺术心理学 ⑦体育心理学 ⑧军事,商业心理学 等等 五、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研究幼儿(3——6、7岁)心理的形成规律。 ②如何应用规律。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①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②研究如何应用幼儿的心理规律来提交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原则。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即本书的知识体系) 简单来说,本书由四部分组成:①导论 ②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③幼儿的心理健康 ④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3

第二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理论作用:①有助于了解、解释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前因后果。 ②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 (二)实践作用——有助于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有关问题的解决。Eg:梅州市机关幼儿园大班不要求写字。 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二)提高幼儿教育工作效率。 (三)提高教师素质。

第三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 4、综合性原则 二、研究方法——观察法(最常用)、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等。 三、常用研究方法——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含义——指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如监视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的言语表现进行考察,从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二)作用 1、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和客观地评价幼儿。 2、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 (三)观察的程序 1、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描述。 2、对观察结果的解释。 (四)有效观察的条件 “外门看热闹,内门看门道” 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eg:确定目的和对象、制定计、准备工具等) 2、做好观察记录(eg:描述性的文子、数字、等级记录、视听设备等) 3、消除观察误差 (五)几种常见的观察方法 1、轶事记录——eg:幼儿玩玩具——是单独玩/合群玩——(可反映出)性格(孤僻还是开朗、合群) 2、时间取样 eg:每隔几分钟进行对同一个幼儿的观察。 3、事件取样 本章作业: 1、教育的含义?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 5、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6、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有哪些? 8、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教学后记: 本章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较多,要想让学生短时间内牢固把握好,必须举实例加以分析说明,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上课的课堂氛围及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4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2 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3 明确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难点: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幼儿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二)新课内容

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理解) 广义上——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特征。 狭义上——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心里演变与扩展。 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活动 简单、具体→复杂、概括 (发展过程) 无意→有意 笼统→分化 零乱→形成体系 三、心理发展的性质 1、连续性与阶段性 eg: 2-3岁儿童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 2、定向性与顺序性 eg;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 3、不平衡性 有人大器晚成、有人智力超前 4、差异性 eg;双胞胎(性格、气质不同,一个内向、一个外向) 四、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阶段划分 (一)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年龄有关,但又不是完全由年龄决定;不是一个年龄一个样,一些特征可能只持续1年,有些可能持续4、5年。 (二)年龄特征的阶段划分(美国 ·精神分析理论家和精神分析医生:艾里克森Erikson、E、H、)于1950年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1、信任对怀疑(0—1岁) 2、自主对羞怯、疑虑(1—3岁) 3、主动对内疚(3—6岁) 4、勤奋对自卑(6—12岁) 5、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12—18岁) 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 7、生成感对停滞感(25—50岁) 5

8、完善感对绝望感(50岁以后) △ 1、信任对怀疑(0—1岁) eg:小孩不让陌生人抱。 2、自主对羞怯、疑虑(1—3岁)eg:学会走路了。 3、主动与内疚(3—6岁) eg:什么事都想自己来做,但又怕做不好,这时会产生内疚。(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影响。

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 、幼儿的言语发展 幼儿期是幼儿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期也是个体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一)词汇(幼儿的词汇通常都是身边接触的词。eg、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二)语法、口语表达能力 由简单→复杂的复合句子都能表达;eg:因为。。。所以。。。;如果。。。那么。。。 △幼儿言语表达的特点: 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条理性、连贯性、言语过程中夹杂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并且主要是对话语言。

二、幼儿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觉与观察 1、颜色:早期,可以辨别认识不同颜色,但对混合色和不同色度的颜色不易分清。随着年龄增长,辨别能力逐渐提高 2、空间:由易到难,有具体到抽象,难以辨别左右方位。 3、时间(感知) 4、观察:受干扰、不能持久、观察不细致 (二)幼儿的记忆发展 记忆———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 幼儿记忆的特点:①无意记忆为主(形象鲜明的,印象深刻的,激起强烈情绪体验的) ②形象记忆为主 ③机械记忆为主(4岁以后能对识记材料进行理解性加工) (三)思维(概念、三种水平) 思维——是对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幼儿思维的三种水平:①动作思维②具体形象思维③抽象思维。 Eg:小男孩打架: 手、脚踢打→模仿超人的动作→不再用动作,而是用语言、数字(不要再惹我,否则我会使劲踢你,巴掌打你三次的哦!) (四)幼儿的想象发展(概念、 特点) 想象——是指人脑对感知到的事物的形象加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幼儿想象的特点:①想象的任意性;主题易变,不能长时间想象同一个主题。 ②想象的夸张与混淆;想象夸张、与现实混淆。 ③想象的再造性;以再生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eg:玩过家家(你来做爸爸啊,我来做妈妈啊,我们一起来啊来玩过家家啊。。。)。 三、幼儿的情绪与情感发展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