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分析与检测》课程标准

《药物分析与检测》课程标准

《药物分析与检测》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
学时/学分:72学时/5.5学分
适用专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
1.课程概述
《药物分析与检测》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课程围绕药品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教学,主要研究化学合成药物、结构明确的天然药物和抗生素类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同时亦涉及中药制剂、生化药物的质量控制。

2.课程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液相色谱分析法以及气相色谱分析法的使用方法、分析条件的选择、干扰的抑制以及适用范围。

(2)掌握中国药典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熟悉各种分析方法的操作技术及分析方法的建立和效能指标的评价,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实验态度和操作技能,为从事药品质量研究与检验工作奠定基础。

(3)掌握药品质量控制问题,并研究化学合成药物、结构明确的天然药物和抗生素类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同时亦涉及中药制剂、生化药物的质量控制。

(4)了解典型药物及制剂分析的特点,主要分析方法及应用;熟悉中药制剂分析的程序,掌握其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同时对药物分析的发展趋向有所了解,以适应科学发展及药品质量控制的需要。

2.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查阅、收集整理药物加工知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制定和实施工作计划能力
(3)培养阅读和理解能力
(4)培养对分析结构判断、控制和评价能力
(5)培养原有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运用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沟通表达能力
(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5)具备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3.课程实施和建议
3.1课程内容和要求
课程设计相关说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的基本结构及主要部件的功能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建立新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具有应用仪器进行分析操作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应用各种仪器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中围绕药物分析实践操作来存进学生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从事各种药物的分析检测,为各类药物的质量分析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详见下表。

表1 《药物分析与检测》课程学习内容划分
说明:教学重点、难点在表中标出,其中,打★的为教学重点,打☆的为教学难点。

3.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学情分析:(1)部分知识点理论难度较大,而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基础普遍不强;(2)各教学项目中完成实践教学都要用到各种分析仪器,但仪器设备的数量较少,部分仪器的型号老旧,影响实验教学的进度。

(3)实训教学中学生多,老师无法一一指导,另外部分实验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如果不熟练掌握操作方法而引起一定的安全事故。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任务引领,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将学生分组完成各实验项目;(2)翻转课堂,将学习内容、教学视频、单元练习等课程知识导入SPOC
网络课程,学生课前学习、完成练习。

(3)课堂讲授,根据课程知识重点、难点进行讲授。

(4)教学录像,实验准备和操作过程时间长,或实验操作不熟练会有一定操作风险等情况,不适宜开展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中借助教学录像,学习操作方法和注意要点。

3.3教学评价
1、考核要求
课程考核应符合《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的规定,具体要求如表2。

表2 《药物分析与检测》课程考核要求
结性考核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或专业能力的掌握程度。

2、注意事项
课程任课教师要按照课程考核要求实施考核,注意做好学习过程、到课情况、平时作业、实验(践)情况、考核情况的相关记录,作为学生最终评定成绩的明确依据,并与成绩册一同形成成绩档案保存。

3.4课程资源
1. 教材选用
殷作群,郝海鸥,《药物分析》,第一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2.其他
《药物分析与检测》spoc课程。

3.5师资队伍
江苏工院纺染学院化工制药教研室。

3.6实践教学
校内实训条件要求:药物分析实验室和检测仪器。

校内外实训安排说明:除任课教师外,需另有一名实验指导老师,辅助完成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需安排在各教学内容课程知识学习结束后,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学生人数不超过60人。

3.8其它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