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98-2003年高盛公司主营业务分析报告

1998-2003年高盛公司主营业务分析报告

2.在首次募集发行(IPOs)业务方面也位居全球之冠。

2000年公司承销业务中的净收益比1999年增长了33%;尤其是在高技术、通讯、传媒与娱乐行业的收益增长尤其强劲。

承销业务是高盛公司的传统强项业务。

在高收益的承销业务方面,高盛公司在美国国内位居第二。

由于在全球并购与承销业务中的出色表现,高盛公司在2000年投资银行业务实现的净收入达到了创记录的5
3.7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了23%,在所有的重要业务中是增长最快的。

虽然从2000年开始,高盛公司在整个投资银行的净收入减少了1倍,但是同期国际IPO交易额减少了4倍。

3.交易与投资业务是高盛公司盈利最强的业务。

高盛公司2003年在交易与资本投资方面的业务净收入达到了104亿美元,6年年均增长高达3
4.43%,而同期,世界最大的美国纽约交易所的交易量呈下降趋势。

4.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业务正在成为高盛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尽管高盛公司目前在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业务领域不是最大的,但却是本行业资产管理业务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业务在2000年也产生了强劲增长。

与1999年相比,净收入增长了43%;即使在经历了近几年的不景气,2003年与2002年相比,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业务的净收入仍然增长了14%,所管理的资产总额高达37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2%。

资产管理成为高盛公司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

5.公司规模扩张与经营业绩、股东回报同步发展。

近几年来高盛公司的规模扩张十分迅速。

高盛管理的客户总资产目前达到了3730亿美元。

仅在1998—2003五年中,就以年均13.87%的速度增长。

员工由1998年的13033人增加到2000年的22627人,2003年为19476人。

企业的规模扩张了,高盛公司的业务与企业经营业绩同样增长很快。

即使在经历了2001年9.11事件和全球资本市场调整的影响,2001-2003年公司的营利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2003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达到5.87美元/股,分红高达0.74美元/股,股东权益回报率达到15%。

特别是在9.11时间的2001年,公司保持了与2000年相同的分红,并在近年市场调整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减少分红,而且提高了股东的回报。

股东权益以年均23.63%的速率高速增长。

表明公司对股东的投资回报的价值取向。

做到了规模扩张与公司核心业务、企业经营业绩及股东回报同步扩张的良性发展。

四、结论
纵观国际著名投资银行的经营业务与经营业绩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各大投资银行在业务向多样化、交叉化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具有独特优势各有所长地向专业化、特色化经营方向发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具体体现在:
1.业务特色。

如摩根斯坦利和高盛擅长包销证券;美林公司擅长组织项目融资、产权交易以及为个人投资者提供经纪服务。

2.行业特色。

美林证券购并业务迅速崛起的经验告诉我们,培养和吸引行业专家对投行业务的竞争优势建立至关重要。

他们经过调硏不惜以重金充实了行业研究力量,行业专家横跨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业等。

正是基于在行业方面的特长,他们提供的建议往往高人一
筹,因此赢得了像百事可乐等大公司的业务,并在1997年其并购业务量由1993年的第8
位跃居全美第一。

而高盛在电信等高技术领域具有行业优势。

3.注重金融产品创新。

上述著名投资银行都十分重视采用市场化和技术化的手段,积极在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方面创新品种。

广泛地拓展业务范围及开发应用金融衍生产品,增加了公司的利润,并分散了经营风险。

对国际著名证券公司的统计实证分析还表明,国际上著名投资银行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保持了很高的业务增长和经营效益增长,使公司不仅越来越大,而且是越来越强。

特色化经营、核心能力的培育最终必然体现在公司规模、核心业务、财务效益与股东回报的同步增长,以保持证券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