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中卫城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大环境下,商品市场快速发展,商业网点建设
成效显著,消费品市场呈现需求增加、供给充裕、繁荣兴旺、稳步增长的运行态势。随着中卫撤县设市,中卫城区的投资建设力度加大,尤其是商业网点建设步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目前,不仅城区外资本仍在觊觎城区流通业,而且来自本城区的一些资本也在向流通业渗透进军。中卫城区的消费市场成为一块诱人的“蛋糕”,还会有更多的“追随者”向中卫城区流通业进军,新一轮的商业网点建设已箭在弦上,为促进中卫城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逐步建立与我市城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相适应,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现代商业网点体系,为城区商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较为完善的硬件基础,我们对我市城区商业网点布局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简述如下:
一、商业网点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卫城区商业设施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至1990年,主要以增加城乡商业网点数量为重要标志;第二阶段从1990年至1998年,以商业设施质量提高为主要标志,迈入了建设专业商业设施的新阶段;第三阶段从1998年至今,商业设施建设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提高,开始向现代化商业水平迈进。截至2004年底,各类商业网点为6509个,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7个,每百人拥有商业网点1.88个。据统计,近五年,中卫城区新建营业用房施工面积192414平方米,人均拥有营业用房面积至少达到 0.56平方米。适应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商业网点功能档次,已成为我市商业网点建设发展的主流。目前以百货店、超市、专业专卖店等代表的新兴零售商业业态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市城区商业网点已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促进了各类服务网点的快速发展。
——随着商业网点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旧有商业网点格局开始被打破。特别是文昌购物中心、开盛购物广场等大中型零售商场建设步伐的加快,改变了过去由鼓楼百货大楼、人民商场、金世纪商厦三大商场统领城区零售市场的局面。城区以鼓楼为商业中心的态势也被打破。目前,北大街集金世纪有限公司、开盛购物中心、人民商场有限公司三家购物中心,龙汇大酒店、逸兴大酒店、中卫大酒店三家星级宾馆,连接中卫火车站、据点旅游胜地-高庙公园,已当仁不让的成为城区商业中心。
——随着中卫大市场的拆建,雍楼商贸市场、建材批发市场的建成,西园商贸市场、常乐商贸市场、美利商贸市场的改扩建,物华市场、南缘旧车市场等市场的筹建,我市交易市场逐渐由经营初级产品,实行粗放经营的状况转向经营类别集中,品牌多样的专业特色市场,市场集聚和辐射功能得到增强。
——以东西大街为主线,鼓楼商业节点(东西大街和鼓楼南北街的交叉路口)为主节点,东西大街与文昌街、中山街、商业街、应理街交叉路口为副节点,南联香山街,北接长城路,形成了城区区域商业中心的网点布局网络。(本文后面所称商业圈系指此)
——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辐射各村商业网点,形成了镇级商业网络。 ——以居民小区、学校、厂矿企业为单位,小型商业网点遍地开花。 二、商业网点建设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网点建设现状分析,在近10年中,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为方便购物、改善环境、繁荣市场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地位还不相适应,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相对滞后,重建设、轻规划的问题已制约了商贸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我市城区商业网点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商业中心辐射功能不强,网点布局不够合理。目前,以北大街为中心的商业中心,攘括中卫雍楼商贸市场,加上即将开业的红太阳购物广场,基本上占据了中卫商业销售额的40%,但限于铁路的因素,该商业中心不能发挥它该有的点辐射作用,而只能是向东、南、西三面的半圆辐射。从中卫整个商业圈的发展来看,商业圈暂时不可能再向北发展,作为城区商业圈的最北面方圆不足10000平方米的面积,商业地位如此重要,相对比而言,城区商业网点总体布局中,东面、西面、南面均是薄弱面。另一方面,以鼓楼为主商业节点的城区商业中心网络网点高度集中,周边地区商业网点建设却跟不上要求,商业网点布局明显不均衡。
——镇级商业均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的问题。一些批发市场、综合市场比较简陋、商品种类少,没有发挥当地商品特长或区域优势。缺少便利店、连锁店、精品店、名牌店等,更缺少超级市场。商业街的形成缺乏建设指导,而是自然形成从而造成商业分布不均匀,专业批发市场较散乱。
——商业网点过于集中,加大了城市交通压力。从北京、上海、银川等城市的网点情况来看,商业最发达地区往往与交通要道分离,从我市城区网点布局来看,东西大街作为网点布局主线与公路交通要道,北大街作为城区商业中心北接铁路枢纽铁路火车站,使商业网点过于集中在交通要道,同时,城区商业网点布局整体表现为狭长型,更加凸现了城区商业网点布局中交通的制约问题,使城区内人流、停车、物流等组织相对比较困难,加大了交通压力。
——各房产商在网点建设中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商业地产开发商大多数是从住宅地产商转过来的,对商业规律不是很了解,没有商业网点规划的经验,在商业网点建设中全城区没有统一的规划,各开发商凭感觉,以经验各自为政,加大了投资风险。
——新兴住宅区商业网点发展滞后,项目配套不全等。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出现了商业网点向商业圈更集中,而居民更偏离商业圈的矛盾状况,新兴住宅居民区的商业网点发展明显滞后,随着消费群体与消费场所的分离,居民的消费行为在交通和心理上都更加不方便,从而缩减消费需求,这更加深了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三、几点思考 我市商业网点的建设和发展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我市城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合理地进行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和管理,逐步构筑符合我市消费能力和发展目标的现代商业网点体系,不断提高我市商贸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按照《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文件)精神,笔者从影响商业网点发展的相关因素考虑,浅谈以下思路供参考。 (一)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空间形态与人口分布的影响,必将影响到规划区内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 1、从各地的发展状况来看,建设新商业区的成本要低于旧商业区的改造成本,此其一,其二,从城市的长远发展来看,目前的商业圈远不能容纳日益增长的消费群体,建设新区是迟早的问题。基于此,旧城区以调整、改造、提高为主,控制总量,合理配置,提高质量,走内涵发展道路。商业零售、营业面积基本保持现有基础水平,适度调整。重点发展旧城以外新建城区和居住区的网点建设。强化沿街门店的规划和管理。
2、对旧城改造过程中,将需重建单位纳入新区规划中,作为新区的首批入住法人单位,同时,将新区居民区搭卖与旧城改造的房地产企业,使旧城拆迁户成为新区首批入住居民,以此作为带动新区商业网点开局的首批消费者。
3、做好商业网点规划,防止因规划不到位而带来的返工成本的增加。 (二)商业网点规划要考虑与周边城市的区域联系。 1、根据中卫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定位,作为将来区内的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卫城区商业规模不仅要考虑规划区内人口的需求,还要考虑积极应对周边市县经济合作的需要,并积极推动与市外区域的商业协作关系,拓展城区的商业福射范围,真正成为以中卫城区为中心的区域辐射圈。根据资料了解,距离越远辐射越弱且出行时间段的地区差异显著。
2、从中卫城区购物中心的数量和商业氛围来看,中卫城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内仅次于银川,但中卫城区的零售额却未能同步,中卫城区商贸业对城区外消费群体的吸引力有待加强,通过提升现有购物中心的商品档次和文化内涵,以提升中卫城区整体商业的品位,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相应服务娱乐设施的投入,加大对中卫城区购物环境的宣传,做大城区消费品市场这块“蛋糕”,将中卫城区建设成区内仅次于银川的第二大购物娱乐中心。
(三)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居民的人均收入及社会消费品购买力对网点发展的影响。 商业规模发展与gdp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同时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社会消费品购买力的高低同时影响着城市商业规模及业态种类。因此,商业网点规划必须根据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居民的人均收入及社会消费品购买力的状况有步骤、有重点的进行。
1、商业街街面店、购物中心、交易市场等网点布局在现有的社会消费能力下,在规划建设时必须有所侧重,街面店可以展现城市的繁华风貌,购物中心利于提升城市的档次,而交易市场主要是便民,在目前网点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的情况下,为不使新建网点闲置,分析各商业企业运营状况,在有限的购买力水平下,建议近3年内鼓励发展街面店,限制发展购物中心和交易市场。
2、现有商业圈北线是以东花园、长城小区、西花园居民小区居民带为消费群,南线是以东起世纪花园住宅小区西至新花园住宅小区居民为消费群体,汇纳东西线居民区和其它乡镇农村居民等消费群体为支撑,才得以繁荣活跃。从目前我市城区居民分布情况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性和交通便利性来看,商业网点将来的发展方向的最好选择是现在商业圈南线消费群体的南面。这一方面,是适应目前居民分布的最好选择,另一方面是为了城区商业网点的均衡协调发展。为增强开发商对新区建设的投资热情,建新商业区首要的是消费人口的导入,其次才是商业网点的建设。另一方面,为平衡现在商业圈的网点布局状况,增强新建商业区的辐射功能,新区商业中心必须与居民消费群体形成合围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