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发展周春竹【摘要】黄芪为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的根。
黄芪性微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固表敛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等功效。
现代研兜分析发现其舍有苷类、黄嗣、多糖、氧基酸、亚油酸、生物碱和胆碱等多种有效成分。
本文就黄芪的药理作用的研究发展作出综述。
【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综述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1]。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和托毒生肌的功效[2]。
黄芪用途广泛,可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症;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以及浮肿尿少和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气虚津亏的消渴等症[3]。
多年来人们对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对黄芪新的药理作用成为研究焦点。
本文主要针对黄芪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对心脏器官的作用1.1改善心功能1.1.1 增强心肌收缩力黄芪对改善心功能具有肯定的作用。
黄芪皂苷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不但对正常犬和心功能受抑制犬左室表现正性肌力作用,且对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改善作用,而不增加心肌耗氧[4]。
王氏等[5]采用B受体阻滞剂心得安诱发麻醉犬体内急性心衰模型的方法,通过血流动力学测定,观察到黄芪注射液增加心输出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改善心脏舒缩功能的作用。
1.1.2 减轻心脏负荷研究表明[6],黄芪扩血管作用和组胺释放或肾上腺素d、B受体无关,而可能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产生,促进NO产生,继而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导致血管扩张。
1.2保护心肌细胞1.2.1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彭氏等[7]利用培养的心肌细胞造成缺氧模型,发现缺氧30分钟时细胞凋亡率较正常细胞显著增高,109/L黄芪对缺血心肌无保护作用,1009/L、10009/L的黄芪使凋亡率分别降低34.96%、37.02%,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黄芪可能抑制缺氧心肌细胞的凋亡,但作用并非与浓度呈正相关,且缺氧心肌细胞中TNF-otmRNA的水平和凋亡率都增高,提示TNF.a可能参与诱导缺氧心肌细胞凋亡。
1.2.2稳定细胞膜李氏等[8]观察到一定浓度的黄芪可提高SOD活性,使MDA、CK水平降低,但未恢复正常,该作用并非与浓度呈正相关,提示黄芪可能通过抗自由基和稳定细胞膜来防止细胞受损。
1.3 心脏的保护作用采用体外兔心缺血再灌注模型和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从器官和细胞2个水平,运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流式细胞仪、免疫印记、RT—PCR、生化学检测等多种方法,发现该药物具有调节抗再灌注损伤的MAPK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很可能是其心肌保护效应的机制之一。
并且特异性抑制剂并不能减弱黄芪作用,说明黄芪可能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9]。
1.4对血压的影响黄芪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在大鼠体外胸主动脉环灌流模型上[10],表明黄芪注射液对去除内皮的血管具有舒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上的三磷酸肌醇敏感的钙离子通道,抑制内钙的释放有关。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2.1 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细胞免疫是由T细胞结合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通过直接杀伤靶细胞或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来发挥效应。
朱培成[11]等观察到斑秃患者给服黄芪多糖后可显著下调Thl型细胞因子(IFN-y,IL-12)及转录因子T-bet基因表达,逆转斑秃患者Thl型反应,提示APS可抑制斑秃患者转录因子T-bet及Thl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逆转Thl型反应,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IO基因表达,逆转Thl型反应,使之向Th2型漂移。
蔡小燕[12]通过研究黄芪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发现黄芪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抗原的表达下调,Bcl2抗原的表达以及CD4/CⅨ比值上升较对照组显著,认为黄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激素/免疫抑制剂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趋于正常。
2.2对体液免疫的影响体液免疫是由抗体介导的,血清中抗体水平高低为评估其免疫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黄芪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成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
项杰[13]等通过注射黄芪多糖观察感染李斯特菌的小鼠,发现小鼠血清IgG滴度显著提高,说明黄芪多糖能够促进B细胞的活化、增殖,增强宿主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来保护宿主抵抗胞内菌的感染。
2.3 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黄芪胶囊能促进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作用及抗体生成细胞增殖,提高其血清溶血素水平,促进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和单核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黄芪胶囊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单核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14]。
黄芪不仅能促进小鼠PMQ细胞因子的分泌而且还可以提高小鼠PM币细胞杀瘤活性,提示黄芪有刺激巨噬细胞活性的作用[15|。
2.4 免疫调节功能黄芪对免疫功能有着较广泛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黄芪多糖通过提高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促进淋巴细胞再循环,发挥免疫增强作用。
黄芪多糖可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功能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Cs),黄芪多糖诱导的DCs具有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且随DCs数量增加而作用增强[16]。
有研究显示黄芪组病人治疗后TLC细胞、T细胞、CD4、CD4/CD8水平回复,而CD8、NK细胞A-PACHE 11评分下降明显,证实了黄芪注射液具有促进淋巴细胞增值、调节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免疫调理作用,并且改善脓毒症病人病情及预后[17]。
3 对机体代谢的影响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增强。
黄芪多糖可明显增加小鼠脾脏DNA、RNA和蛋白质的含量[18],其作用机理如下:在动物体内存在核糖核酸酶(RNase),同时还存在着抑制这种酶活性的抑制因子(RI),在正常机体内二者保持平衡状态。
多糖具有增强RI的作用,致使RNase活性下降;它在脾脏中抑制RNase作用最强,在肝脏中次之,而在血和肾中对RNase无抑制作用;RI有保护mRNA的作用,能提高转录和翻译效率,对rRNA也有保护作用,能延长聚核糖体的半衰期,因此RI活力增强,有利于蛋白质合成[19]。
黄芪多糖还能使小鼠肝脾细胞RNA含量增加,使肝脾细胞中碱性RNase活力呈显著性下降,导致组织中RNA含量累积。
从而RNA的合成代谢降低[20]。
4.抗肿瘤作用黄天风[21]实验表明,黄芪能够抑制低淋巴转移(HepA)小鼠肿瘤生长,增加免疫器官重量,促进体内IL-2的产生,提高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说明黄芪作为生物诱导剂能够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通过体外抑瘤实验证明:黄芪总提取物(TAE)20~160 mg·L“对人肝癌(Be-7404)细胞和人宫颈肿瘤(HeLa)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TAE不仅在整体水平有抑瘤作用,而且对癌细胞有直接的抑制作用[22]。
5.抗衰老作用人体内自由基的增加是衰老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黄芪中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能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体内过剩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产生的过度氧化作用的影响,进而延长细胞寿命。
脂质过氧化是氧自由基引起损伤的主要机制,MDA是脂质过氧化的终产物,实验表明,黄芪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从而减轻脂质过氧化,保护线粒体结构及功能[23J。
6.对血液系统的影响黄芪对造血功能有保护和促进作用,对血细胞数下降也有明显的回升作用。
黄芪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血小板c脚含量,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APS对人骨髓CFU-GM 和CFU-E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浓度合适的APS在体外能促进人骨髓细胞中红细胞系和粒细胞系祖细胞的生成。
研究发现,肿瘤化疗前应用注射用黄芪多糖,可达以下功效:(1)有效提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使外周血自细胞总数化疗时高于对照组,使患者能安全度过化疗期;(2)保护骨髓,减少化疗药物对造血细胞损伤及抑制作用,减少及减轻骨髓抑制的发生;(3)随着疗程的增加,保护骨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4)提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G-CSF温和且持久[24]。
7.其他黄芪还具有抗菌、抗病毒、镇痛、镇静等作用。
总之,黄芪的应用非常广泛,治疗疾病的黄苠新剂型也层出不穷。
如黄芪口服液、黄芪颗粒、黄芪胶囊、复方黄芪鼻腔喷雾剂、注射用黄芪多糖灭菌粉末、黄芪注射液、黄苠纳米微粒、黄芪多糖脂质体,已广泛用于I膳床治疗的各方面。
但且前对黄芪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治疗某种疾病时要多大剂量才能在血液中达到最佳浓度;何种剂型的黄芪制剂才能突破血脑屏障发挥最佳的保护脑细胞潍护脑功能等作用。
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 版一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12 .[2]张娟,陈建宗,张金平,等.黄芪甲甙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J ]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7 , 28 ( 24 ) :2291- 2293 .[3]陈国辉,黄文凤.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 .中国新药杂志, 2008 , 17 ( 17 ) : 1482- 1485 .[4]陈颖丽,李伟,付萍,等.黄芪皂苷注射液对戊巴比妥钠所致心衰犬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
15(11):79—8l.[5]王琳。
李伟,杨铭,等.黄芪皂苷注射液对急性心衰犬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9,29(15):1913—1915.[6]张必棋,孙坚,胡申江,等.黄芪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作用及机制.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5,19(1):44—48.[7]彭定风,柯丽,李论,等.黄苠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3, 19(4):234—236.[8]李论,柯俐,彭定凤,等.黄芪对心肌细胞缺氧的作用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2):79—80.[9]何蕾.黄芪注射液抗心肌细胞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 3(4):1366.[10]张必祺,胡申江,单绮娴,等.黄芪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及机制.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1):65.[11]朱墙成,榻国维,等.黄芪多糖对斑秃患者PBMC中Thl/Th2型细胞因子、转录因子T-bet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J].广东医学,2007,28(10):1685—1687.[12]蔡小燕,许艳丽,等.黄芪对红斑狼疮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710·群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9):1077—1079.[13]项杰,王育斌,等.黄芪多糖在宿主抵抗李斯特茵中的作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6):741.743.[14]李凤文,覃辉艳,等.黄芪胶囊增强免疫力的实验研究[J).应用预防医学,2008,14(6):330-333.[15]杨小敏,徐晓武,等.黄芪皂苷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增强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8,24(9):804-807.[16]邓曼,窦晓兵,等.黄芪多糖定向诱生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及其对T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7,23(6):539一550.[17]陈扬渡,张庚,等.黄芪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8):438-440.[18]王道苑.黄芪多糖对核酸酶及其抑制因子平衡系统的保护作用[J]. 中西药结合杂志,1987,7(2):93~96.[19]郭世宁,张克家.黄芪多糖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兽医学杂志,1996,83(2):4l~ 43.[20]王道苑,杨蔚怡.黄芪多糖对小鼠肝细胞核酸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报,1982, 3(8):204—206.[21]黄天风.黄芪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4):431—432.[22]许杜娟,陈敏珠.黄芪总提物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 21(12):77l一772.[23]葛斌,许爱霞’等·黄芪多糖抗衰老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 610-612.[24]吕伽林,孙建业,等·大肠癌化疗前应用注射用黄芪多糖预防白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8,24(9):804-807.细胞减少的研究(n oe_N材,2009,32(1):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