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介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一、数字媒介基本理论1、数字媒介概念及其传播特性概念:《数字媒体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媒介的定义:从技术范畴看:1香农和韦佛。
香农认为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总是以某种具体的信号的形式表示的,并且通过信号在实际的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香农——韦佛模式)2 国际电信联盟。
对媒介的定义有以下五种:感觉、表述、表现、存储、传输媒体(是从纯技术的角度定义的)从传播范畴看: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具备承载信息传递功能的物质的意思,譬如电视广播报纸具备了接收者(受众),被称作“大众媒介”,而互联网等借助新型的电子通信技术的媒介被称作“电子媒介”;第二种指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譬如电视台报社等。
有人把媒介和媒体两个概念进行了细微区分,认为媒介指的是语言文字印刷声音影像内容信息,而媒体指的是书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及其发行机构。
不过经常等同提及。
数字媒介的定义:一般定义:数字媒体就是通过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传播信息的媒体;数字媒介简而言之就是以数字化形式(0、1为基本符号)传递信息的媒介。
2、数字媒介与大众媒体大众媒体:又称大众传媒,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大量受众(大众传播)的一类传播媒体,它同时具备第三产业、知识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共同特征。
实现交流的技术手段各异:电台广播、录制音乐、电影和电视等广播媒体通过电子途径传输信息;报纸、书籍、宣传册和漫画等纸质媒体采用实物传播信息;公告牌、标志和招贴画等户外媒体则主要放置在商业建筑、体育场馆、商店和公交车上。
公众演说和事件组织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形式的大众媒体。
数字媒体则包括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网络。
控制这些技术的组织,例如电视台或出版社,通常也被称作是大众媒体。
20世纪末,大众媒体被分为8大产业:书籍、报纸、杂志、录音制品、电台广播、电影、电视和互联网[来源请求]。
随着数字交流科技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快速发展,对于何种形式的媒体可以被归类为大众媒体的问题开始变得突出。
例如,对于移动电话、视频游戏和电脑游戏(例如网络游戏)列入其中。
2000年代,一种被称作“七大大众媒体”的分类开始流行,根据发明时间排序,它们分别是:印刷(包括图书、小册、报纸、杂志等):自十五世纪后期开始。
录音(包括黑胶唱片、磁带、卡式录音带、CD、DVD等):自十九世纪后期开始。
电影约从1900年开始。
电台广播约从1910年开始。
电视约从1950年开始。
互联网约从1990年开始。
移动电话约从2000年开始。
数字媒介是以数字化形式传播的媒体。
牵扯到大众媒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新媒体形式:手机媒体,开创媒体新时代。
杨春兰在她的文章指出:“如今的手机已不再单单是通讯工具,它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
新媒体-手机报对手机广播的研究不外乎“政策支持”和“运营模式”的探索,有学者就此分析了其典型的运行模式,并且提出在手机媒体产业链中,“内容提供商、移动网络运营商和终端设备制造商之间,如何相互合作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还有研究者则着重在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广告互动上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政策上来看,手机媒体成为新广告媒介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并分析了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广告之间的互动形式和广告互动中存在的不足。
对于手机电视的发展趋势,有学者却认为,尽管新技术的狂热崇拜者及追随者们,坚信手机电视是新技术催生下的又一颗金蛋,但手机电视受到受众心理、内容和媒介繁荣的制约,因此“手机电视是辅助媒介的主流想像”,“技术的指挥棒为人类指向的下一站,有可能是‘技术的高地’,也有可能是‘技术的漩涡’”。
有学者认为,“现在也许还没有人认为手机报纸的用户会赶上或超过报纸网络版或印刷版的读者数量。
但是,手机报纸确实是用一种21世纪的方式向渴望得到新闻又忙于行路的公众提供了一种快乐阅读的享受”。
IPTV,传受互动进行时。
IPTV即交互网络电视,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网络,特别是宽带互联网络传播视频节目的服务形式。
互动性是IPTV的重要特征之一。
有人指出,“IPTV用户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收视节目内容”。
网络电视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制度上的弊端。
业界人士提出,“网络电视不仅是电信运营商的一场盛宴,对节目制作商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然而,“在新媒体产业领域,广播电视已不再享有原先的政策保护和市场垄断优势,与市场接轨的企业制度安排至关重要”。
数字交互电视是集合了电视传输影视节目的传统优势和网络交互传播优势的新型电视媒体,它的发展给电视传播方式带来了革新。
有学者指出,数字交互电视“颠覆了电视观众的‘受众’定位与电视传媒的‘传者’定位”,“数字交互电视的互动传播,使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位置不再是固定的或先在规定的,而是不断在互相共享的、移动的。
”数字交互电视的发展还使得“大众传播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信息使用者”身上。
数字电视,产业链有望增长。
作为新媒体之一的数字电视同样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广电总局正式将2004年定为“数字电视年”,并计划2005年完成3000万用户的目标。
2005年对数字电视的研究依然集中呼吁加快完善广电政策的制定,以有利于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增长。
有人指出,“可以预见,快速增长的数字电视用户将推动传媒产业价值链的快速发展,虽然要实现市场意义上的盈利仍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但作为政府作用的体现,传媒产业政策的放开、数字电视产业政策的推进为传媒企业指明了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还有文章从实证调查入手,对数字电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浙江传媒学院课题组通过市场调查数据说明:“数字电视点潜在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是影响数字电视发展前景的决定性因素”。
另外,还有学者提出了数字付费推广的USP(Unique Sel l in gProposi t ion)发展模式,即认为数字电视应该有独特的销售主张,因为数字电视是“技术层面”和“内容层面”两者合一的综合体,而且必须以后者为核心,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老年人收视群体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有专家提出,老年受众是付费数字电视的潜在用户之一。
因此付费数字电视要兼顾老年人,启动老年市场。
移动电视,强制收视的是与非。
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移动电视的发展迅速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它具有覆盖广、反映迅速、移动性强的特点,除了传统媒体的宣传和欣赏功能外,还具备城市应急信息发布的功能。
对于公交移动电视来说,“强迫收视”是其最大的特点。
有学者认为:“公交移动电视的强制性传播使得受众身在公交车上,没有选择电视频道的余地。
这种受众被动接收状态,无疑会降低公交移动电视的收视率,然而目前尚无良策改变这种状态”。
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他们提出:“传播内容的强制性有利于拓展‘无聊经济’巨大利润空间”,“移动电视正是抓住了受众在乘车、等候电梯等短暂的无聊空间进行强制性传播,使得消费者在别无选择时被它俘获,这对于某些预设好的内容(比如广告)来说,传播效果更佳”。
还有学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这种强制收视的缺陷:“公交移动电视虽然为乘客提供了电视节目,但也必须保护乘客的公共利益”。
博客,颠覆传统的传播方式。
从2002年博客正式在中国兴起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
2005年对博客的研究依然方兴未艾,较之于以前的研究更加深入,而且考量的角度更加多样化。
博客的发展使得有的研究者对其充满了信心,“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也的确需要具备信息收集、阐释、整理能力,同时提供个人想法的信息收集者,无论是否走向商业道路,无论是否代表个人或机构或政府组织,博客们有望成为公众的网络信息代言人。
”还有学者对博客传播中的传者进行分析,认为博客实现了多重的传播效果,“即横跨人内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3种类型。
”同时,还指出博客传者的传播动机与“外部环境的挤压、内心需求和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几方面的因素有关。
从传播学角度对博客的研究中,有学者总结了博客的传播模式及传播性质,认为“博客突破传统的网络传播,实现了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
对于博客的自由问题,有学者认为,博客的即时性、自主性、开放性和互动性为人们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话语自由,这种自由颠覆了“把关人”的概念,但事实上,博客世界里的自由同时也带了很多负面的东西,需要网民有自律的意识。
播客,新一代的广播。
“播客”是2005年新闻传播学术期刊上的又一个让人们耳目一新的词汇。
“同21世纪初低调诞生的博客相比,播客似乎一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特别关注。
”“通常指把那些自我录制广播节目并通过网络发布的人称为播客。
”2005年8月,上海还举办了中国首届播客大赛。
对于“播客”的研究始终避免不了与“博客”的对比。
有人认为,“如果说博客是新一代的报纸,那么播客就是新一代的广播。
”朱红梅撰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播客”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她认为,播客实现了从文字传播向音频、视频传播转化,增加了娱乐成分。
播客还满足了人们自我表达、张扬个性的需求,同时还加强了媒介汇流与互动。
并且,播客将来会从业余走向专业,从免费走向收费,免费与收费播客共存。
3、网络媒体的传播形式网络媒体和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一样,都是传播信息的渠道,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信息载体。
与其它媒体比较,网络媒体主要有以下优势:1、传播范围最广:全球性传统媒体无论是电视、报刊、广播还是灯箱海报,都不能跨越地区限制,只能对某一特定地区产生影响。
但任何信息一旦进入Internet,分布在近200个国家的近2亿Internet用户都可以在他们的计算机上看到。
从这个意义上讲Internet是最具有全球影响的高科技媒体。
2、保留时间长:全天候(常年)报纸广告只能保留一天,电台、电视台广告甚至只保留几十秒,几秒,Internet上发布的商业信息一般是以月或年为单位。
一旦信息进入Internet,这些信息就可以一天24小时,一年365 天不间断地展现在网上,以供人们随时随地查询。
3、信息数据庞大:全面性影象、动画、声音、文字;涉及政府、企业、教育等各行各业;写文章、搞研究、查资料,找客户、建市场、信息流、物流……。
4、开放性强:全方位5、操作方便简单:傻瓜化仅鼠标点点,浏览、搜索、查询、记录、下单、购物、聊天、谈判、交易、娱乐,报关、报税等,轻松实现,跟发传真、打电话一样简单。
6、交互性沟通性强:全动态交互性是互联网络媒体的最大优势,它不同于电视、电台的信息单向传播,而是信息互动传播,用户可以获取他们认为有用的信息,厂商也可以随时得到宝贵的用户反馈信息。
以往用户对于传统媒体的广告,大多是被动接受,不易产生效果。
但在Internet上,大多数来访问网上站点的人都是怀有兴趣和目的来查询的,成交的可能性极高。
7、成本低、效率高:最经济电台、电视台的广告虽然以秒计算,但费用也动辄成千上万,报刊广告也不菲,超出多数单位个人的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