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经典实验题●(●(7分)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溶液成分进行了多次检验,其中3次检验的结果如下表。
回答:(1)表中第____ ▲____次结果肯定不准确。
阳离子。
(3)为验证其他2次检验结果中是否存在SO42-、CO32-和Cl-,又进行以下操作:①加入过量的_____ ▲______(填化学式),目的是检验____▲______并将其除去;②加入_ ▲(填药品用量及化学式)溶液,过滤。
③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填药品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4)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还是觉得无法确定其他2次检验结果中哪一次是正确的,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30.(8分)(1)2 (3)①稀HNO3CO32-②过量Ba(NO3)2K2SO4(Na2SO4)+Ba(NO3)2==== Ba SO4↓+K2(NO3)2③ AgNO3钾、钠盐溶液中钾、钠盐溶于水后,均以离子形式存在●(8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mL,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
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统计和分析: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__▲__,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__▲__。
反思与评价:(1)在步骤③中。
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__▲__。
(2)实验方案存在缺陷。
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_____▲_____。
萌发率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降低(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防止实验出现偶然性(2)起对比作用●(8分)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将铁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后,放入试管中,隔绝空气,高温加热3—4 分钟,冷却后,试管中只有红色物质。
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红色物质可能是什么?进行猜想:你认为可能是▲。
取少量红色物质放入试管中,▲▲查阅资料:铁粉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可以发生置换反应。
得出结论:铁粉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生成物是Cu 和Fe2O3,加盐酸或稀硫酸的方法,红色固体部分溶解,且得到黄色溶液。
3Cu + Fe2O3 高温3CuO + 2Fe●(10分)做“测小灯泡的功率”实验时,用标有额定电压2.5V 的灯泡L进行实验: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断开,防止因电路▲(填“短路”或“开路”)而损坏仪器;(2)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在不改变原有连接情况下,请你把图乙电路连接完整;(3)实验中,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则小灯泡额定功率为▲W。
(4)现将两灯连入图丁所示电路。
实验过程中,小明不慎把电路中的L2的玻璃泡打碎了(碰巧灯丝没有断),此时他惊奇的发现:这个小灯泡几乎不发光,可另一个灯L1反而更亮了。
你认为L2变暗的原因是▲_。
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与原来相比将_ ▲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短路(2)略(3)0.7 (4)电阻变小,实际功率变小变大●(8分)有些化合物溶于水时会发热升温,而有些则会吸热降温,这些特点可用来做热袋、冷袋,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例如冰袋可以减轻人体受伤引起的肿痛,某公司打算开发一种冷袋,内装一种化合物和50mL水。
现有两实验小组同学进行探究:(1)一组的研究课题:“研究比较4种化合物,哪种更合适做冰袋?”一组的实验步骤:①在4个杯子中分别装入各50mL水,然后测量水温;②在4个杯子中,分别加入各8gA、B、C、D化合物;③在70s内,每隔10s测量一次杯子的水温。
实验结果如右上图:回答问题: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判断哪种化合物最适合做冰袋▲(选填A、B、C或D )。
(2)二组的研究课题:“研究比较3种化合物,哪种化合物的降温效果最好?”二组的实验步骤:①在A、B、C、D等4杯子中,分别装入各50mL水,并测量水温;②在A、B、C杯子中分别加入NH4Cl、CaCl2、NaCl,D杯不加任何化合物,并测量水温。
实验结果如上表:回答问题:①说明D杯不加任何化合物的理由▲。
②从二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中,能得出有效的结论吗?说明理由。
杯子化合物始温(℃)终温(℃)A NH4Cl 25 18B CaCl223 28C NaCl 22 20D 水22 22(1)D (2)①控制变量,便于比较其他三杯混合溶液的降温程度,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②不能,因为三种化合物的质量未知、水的初温不同,而且没有重复实验。
● (6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以下操作: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稀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 ;⑤观察实验现象。
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操作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是 ▲ 。
(某些操作可多选) (2)最简便的制取淀粉酶溶液的方法是收集并稀释唾液,需要的实验仪器和材料是▲ 。
(3)以正确的实验顺序进行实验后,观察到B 试管内的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 ▲ 。
(4)15min 后,在A 试管中,淀粉酶的质量 ▲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在胃、肠中唾液淀粉酶质量减少,最终转变成 ▲ ,并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这个过程属于新陈代谢中的 ▲ 作用(选填“同化”或“异化”)。
(1) ①④②④③⑤ (2)试管、清水和蒸馏水(少写“清水”不扣分)(3)在100℃时淀粉酶失活,淀粉没有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色(4)不变 氨基酸 同化● (8分)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溶液,标签已模糊,为探究该溶液中的溶质究竟是什么物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小张同学先取该无色溶液少许,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此时可得出的结论是 ▲ 。
(2)小王同学发现尽管试剂瓶标签已模糊,但依稀可见SO 4字样。
于是,他设计了甲、乙两个方案,并分别取样品实验、记录相关现象。
上述方案中,能确定该无色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的方案是 ▲ ;方案乙中,加入足量稀HCl 的作用是 ▲ 。
(3)同学们发现标签上还有20.0%的字样,老师告诉他们,这瓶试剂是硫酸、硫酸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
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根据上述信息,同学们分析后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Na 2SO 4溶液,原因是 ▲ 。
(1)该无色溶液呈酸性 (2)甲、乙;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的干扰(3)常温下,硫酸钠溶液的最大质量分数是16%,不能配置出20%的溶液加入足量Ba(NO 3)2溶液 加入足量稀HNO 3 加入足量BaCl 2溶液 加入足量稀HCl 物质 H 2SO 4 Na 2SO 4 MgSO 4 溶解度/g 与水任意比互溶 19.0 39.0● (8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并探究。
(1)按如图所示进行木炭燃烧的实验: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②检验集气瓶中木炭燃烧产物的方法是 ▲ 。
(2)按如图所示进行燃烧条件的相关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60℃,两者都能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① 图a 是甲同学设计的方案示意图,根据 ▲ 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② 乙同学设计的另一方案如图b 所示,与甲同学的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 ▲ 。
(1)①发出白光 ② 反应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二氧化碳(2)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②无污染● (8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同学们联想玩跷跷板的游戏,决定要研究动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他们将一个玩具“水蓝蓝”固定在杠杆一端的B 点作为阻力,且保持阻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不变,在杠杆的另一端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动力的大小。
实验中,甲小组每次都保持动力在竖直方向、只改变动力作用点的位置,分别如图(a )中的F 1、F 2、F 3所示;乙小组每次都保持动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改变动力的方向(“动力的方向”用OA 连线跟动力方向的夹角θ表示,且0°<θ≤90°),分别如图(b )中的F 4、F 5、F 6所示;表一、表二是两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
表一 甲小组 表二 乙小组实验 序号 支点到动力 作用点的距 离S (厘米) 动力的方 向(夹角θ) 动力的 大小(牛) 实验 序号 支点到动力 作用点的距 离S (厘米)动力的方 向(夹角θ) 动力的 大小(牛) 1 5 90° 6 4 15 30° 42 10 90°3 5 15 45° 2.83 15 90° 2 6 15 90° 2(1)分析比较表一中第二列和第四列的实验数据可知: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要使杠杆平衡,在动力方向不变(θ=90°)的情况下, ▲ 。
(2)分析比较表二中 ▲ 的实验数据可知: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要使杠杆平衡,在动力作用点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动力的方向,θ越大,动力越小。
(3)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与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 ▲ 。
(4)小华按照甲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把用弹簧测力计拉改为挂钩码做了上述实验,如图(c )所示。
发现A 1 A 3 A 2 O AO A 1 A 3 A 2 O F 1 F 2 F 3 F 4 F 5 F 6 B B B (a ) (b ) (c )氧气 第31题第(1)小题图 第31题第(2)小题图80℃ 热水 红磷 铜片 白磷 a b 白磷 红磷 80℃ 热水每组数据都比甲组同学测得的数据要大,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 。
(1)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S 越大,动力越小。
(2)第三列与第四列(3)动力的大小、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4)甲组同学没有考虑到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受到的重力● (10分)课外探究时,某兴趣小组同学选择了“金属和酸反应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课题。
(1)其他条件相同,同种金属与不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反应的快慢不同。
取质量相等的铝片,分别放入5%、20%的足量稀盐酸中。
实验表明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如图Ⅰ、Ⅱ、Ⅲ是三位同学记录实验生成氢气的质量(m )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