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园赏析 (1)

留园赏析 (1)


我们从留园中、西、东区的图片可以看出,留园作为典型 的江南自然山水园林,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园子中间以水池构景。 2.构图模仿自然,挖湖堆山,以叠石堆山丰富园林 景。 3.建筑、花木曲折自由。
而具体到针对留园本身来说,其布局是 十分独具匠心的。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 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 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 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 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 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 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 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地形

地形:留园是平地造园,地形并没有提 供优秀的自然资源,所以空间划分都通 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 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
植物

留园基本保持了晚清盛氏园林的格局,中部景区以水池为中心,为全园的精华所 在。池北主假山为典型的石包土假山,所以树木能和叠石相结合,身处山林近观, 树石相依,树以石坚,石以树华,大树见根不见梢,宛如置身山林间;而从池南 的楼榭中远眺,则假山露脚(池岸叠石)不露顶,大树见梢不见根,美自天成,堪 得画理。树种以银杏、南紫薇、榔榆等落叶乔木为主,间杂木瓜、丁香之属,春 英夏荫,秋毛冬骨,与池西假山上的香樟、桂花等常绿树种适成对比。这样常绿 树种便隐去了池西假山的最高点,从而突出了池北假山的主景地位。水池南面则 在高低错落、造型多变的建筑物间留有形状、尺度富有变化的庭院,并布置竹石 花台小品,以与山池相协调。 西部景区是以积土大假山为主景而形成的山林景观,漫山枫林,杂以香樟,点 缀亭榭一二,秋时醉红撼枝,层林尽染,与一墙之隔的中部银杏黄叶相映成趣, 互为借景。山南环以曲水,遍植桃、柳,仿晋人武陵桃源,使人有世外之感。
(3)浣云沼以小衬大:冠云峰前凿池,名日“浣云沼”。峰印水中,更显秀丽; 峰后冠云楼越显高耸。浣云沼的尺度较小,能反射冠云峰的倒影,犹如美人对镜梳 妆,此乃镜借之佳例。其水面尺度比较小,以此衬托冠云峰的窈窕与灵秀
掇山 留园假山处理手法多样。中部假山山体大势布局 具有主山平远、副山高峻之感。主山东西延伸, 山峦横向展开,产生平远意趣,隔水相望,成为 远景山。副山南北走向,沿爬山廊拾级而上,近 观石峰高耸挺拔。山中古木茂盛,浓荫蔽日,仿 佛深山峻岭。在主副山垂直交汇处,做水源出处, 造涧峡状,石梁飞渡。在布局上,主山横向,副 山侧向,小蓬莱岛似山之余脉延至水中。起到平 衡作用,构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的山水意境。西部假山由黄石堆砌,采用土 石相间,小山用石,大山用土的作法。在南北长、 东西狭窄的地域内,山势北陡南缓,有黄石山涧 自山顶向南婉蜒而至溪边,这条旱涧不仅增加了 深远感,而且反衬出山下桃花溪的清幽。整个山 体迂回曲折,四角分设登山道,皆可拾级而上到 “舒啸亭”,极富层次
道路


留园中部多水,所以多用路桥相接的方式,此外也有直设廊桥的 做法。西部多山,因此这里多为崎岖小路。东部多建筑,所以路面较 为平坦。
就如其他古典园林,在留园,道路的装饰作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留园入口分析
留园的造景手法:
框景 漏景 障景 对景
框景:
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 西、北四个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 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 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内有蜿 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 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 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 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过道尽头是迷 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 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 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三区各不相同,然而造园师运用了以下几种手法将其统一 联系起来。




1.同一元素的应用。如大量使用太湖石堆叠假山,以及以天 然太湖石铺成的道路。 2.色调的统一。园中建筑多为白墙灰瓦与园路假山的灰色调 十分协调,植物本身的绿色则带给人们清新自然的感觉。 3.天然材质的使用。园中使用的材料多为石材,木材,水和 植物点缀其间,这些都 是自然山水的仿照重现。 4.道路,廊桥将各个部分串联起来,使整个园子成为一个整 体。
园林艺术——留园
留园是中国著名 古典 园林,位于江 南古城苏州,以园 内建筑布置精巧、 奇石众多而知名。 留园是平地造园, 空间通过建筑、 堆 山、 置石、水体等 造景要素划分,空 间开合变化丰富。 园中处处体现了中 国古典园林的建筑 之美、叠山立峰之 美、意境之美, “处处邻虚,方方 侧影”造园艺术、 景观设计、空间艺 术之美、植物配置 之美等都得到了很 好地体现。
2.对比与调和
鸳鸯厅 留园的鸳鸯厅,为一屋两翻轩,由南北两厅组 成,南北两厅装修不同。北为方梁有雕花,是 男主人会客的地方;南为圆梁,无雕花,北厅 地砖也比南厅大,南厅是女主人会客和男主人 听音乐的地方。一南一北,一个朴实,一个华 丽,相互对立,也相互融合。
3.节奏与韵律

五峰仙馆十几扇一模一样的隔扇门, 简单的重复让人觉得整齐统一;游 廊上各式各样的漏窗,增添出许多 趣味;闻木樨香轩处渐渐升高的建 筑,引领者人们的视线,让人不禁 好奇,前方到底还有什么样的惊喜。

2.赏石。留园以赏石为胜,历史上既有园主生性爱石,聚奇石为十二峰之盛事,又有联姻以石陪嫁 之佳话,故留园赏石亦为一景。其中山石之奇特以冠云、岫云、瑞云三峰为最,尤以冠云峰为首。 峰高6.5米,以瘦皱见长。纹理纵横,形态奇伟,峰顶似雄鹰飞扑,峰底若灵龟仰首。瑞云峰和岫 云峰配衬左右,构成江南园林峰石最为集中的一景。峰前凿池,名日“浣云沼”。峰印水中,更显 秀丽;峰后配楼越显高耸。以石而筑的小院还有“石林小院”,这是留园建筑群庭园造型的经典空 间,更是品石佳处。小院虽地方不大,约长15米、宽29米,以“揖峰轩”前湖石峰为主景,环峰 回廊。用围墙和廊、轩分割成大小、形状各异又相互贯通的小院,或置湖石,或立石笋,配芭蕉、 翠竹,形成各式赏石框景,室内外空间穿插,层次丰富,仿佛一幅幅以石为卉的画面,令人玩味不 尽。
留园布局手法
.主景配景明确 2.对比调和使用较多 3.节奏与韵律兼备 4.比例尺度精妙
1.主景与配景





涵碧山房与明瑟楼 从图片里我们可以看到,涵碧 山房 与明瑟楼邻水而建,前方没有 遮挡 物体,四周也只是点缀了一些 植物, 作为配景,这样主次分明的处 理使 得整个画面看起来很是清晰协 调。
漏景:
园内漏窗达200余孔,每个漏窗或华丽或朴 素,巧妙地将室外景物与室内氛围相联系, 从漏窗望去,园外景色若隐若现,产生一种 移步换景的距离美。
障景:
留园的入口巧妙地利用建筑空间的 收放开合、光线的明暗变化、心理 的由闹到静、漏窗透景等手法,达 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留 园借用建筑空间变化以使游人心理 上产生“障景”效果的手法,独步 天下。现留园入口原为园林的沿街 侧门,也是来客进入园林的通道, 此处实际是建筑之间的过道,长约 五十多米,设计者通过精心处理, 辅之以漏窗等手段,使之成为留园 游客心理上的“障景”,游人心理 先后经历了三放、两收的过程方可 欣赏到园林美景,达到欲扬先抑、 引人入胜的效果。
4.比例与尺度
冠云峰、冠云楼、冠云亭都是为观赏冠云峰所建,而冠云峰 高5.7米,底高0.8米,总高6.5米。冠云楼距离冠云峰的距离 约为15米,冠云亭距离冠云峰的距离约为10米。这样近的距 离很方便欣赏冠云峰的,而以图片的角度来看三者之间的高 度也是十分的协调。
山水构建
理水 掇山
建筑位置经营
理水 留园的山水格局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将中部和西部的空间进行对比,形成疏密相同 的空间景观。中部形成以水体为主、四周假山的开敞景观,而西部形成以山体为主、 水体为辅的山林景观。东部则多采用象征的手法,用特置石峰来形成山景意境。留 园中理水所创造的景观,截然不同。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1)景观与空间对比:利用理水形成不同的景观,西部形成溪流的景观,取陶渊 明《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意,暗含了此溪的桃花源意境;中部形成较大的池面, 池中设小蓬莱岛,为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之一,以小岛喻神仙,以小池喻大海。 也因此形成了强烈的空间对比,中部旷而阔,西部奥而幽。 (2)疏水若为无尽:中部池山西南角设置水涧,池水仿佛有源头,涧口设对景石 矶,以便游人观赏水涧,但尺度略大。涧上结合道路设置石梁,使水涧的景观层次 较为丰富。“活泼泼地”水阁下也作凹入处理,仿佛没有尽头。

建筑小品
1.建筑.留园建筑的华美亦为人称道。“明瑟楼”和“涵碧山房” 虽建在陆地,却紧临水面,造型和布置得当,神似面舫,与对 面山上“可亭”相呼应。“五峰仙馆”又称掐木厅,是苏州园 林中规模最大的一幢建筑。“林泉耆硕之馆”为面阔五间的鸳 鸯厅,建筑内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精细雅致,是古典厅堂 建筑的精品。上述两馆堪称双绝。
雨过天晴图
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号称“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雨过天晴 图”。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 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 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 出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毫米,真奇怪这么大尺寸的一块大理石是如 何完好无损从相距千里之外的云南运到这个江南苏州的,真是一个谜。
留园总体布局
留园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宅邸后,呈前宅后院式。它分为西、 东、中三区。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

从留园的总平面图我们可以 看出,留园为非对称结构, 中间是水池,四周围绕以建 筑,并且建筑在西部最为稀 疏。
留园总平面图
留园西区:山石疏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