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8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复习课程
第8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复习课程
双方主体缺乏签订合同所需要的行为能力。 ❖ 要求自然人具备行为能力是合同法对主体资格的一般性要求,
有时还有特定的资格要求。 ❖ 与行为能力不足的主体签订的合同存在着被认定为无效的风
险。 ❖ 当双方都是不合格主体时,风险共担,合同无效,双方返还
对方的履行支付,退回到合同没有签订前的状态。
第8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法经济学提出的合同成立标准。 (1)在合同谈判过程中,最优化当事人之间的信息
交换,发现合作空间。 (2)分配合作剩余是合同成立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3)降低交易成本,一方面是将不符合效率交换要
求的交易主体及交易排除在外,另一方面是构建制度 推动当事人在合同成立过程中,主动消除可能不利于 交换的障碍。
第8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8.4 合同的履行和救济
2020/10/14
8.4.1效率违约与最优信任 3.最优信任投资约束下的预期违约赔偿 (1)信任投资的最优水平
2020/10/14
8.2.2 合同的无效和调整 4. 合同具有外部性 ❖ 当合同在产出合作剩余的同时也给合同之外其他主 体带来影响时,就产生了对合同进行更多管制的必要 性。 ❖ 当合作剩余小于合同产生的负外部性时,这样的合 同将被宣布为无效。 ❖ 在合作剩余大于因此产生的负外部性的情况下,一 般情况下不要求合同无效,但是合同当事人必须内部 化外部性。
8.2 合同的成立
2020/10/14
8.2.2 合同的无效和调整 2.不真实的意思表示
(1)欺诈和误述 (2)强迫和威胁 (3)因为自身原因陷入困境 对于陷入必要困境的救助可以分为三种情形: ❖ 偶然救助 ❖ 有意救助 ❖ 专门的救助安排
第8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8.2 合同的成立
2020/10/14
第8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8.1 合同法基本内容与经济功能
2020/10/14
8.1.2 合同法 合同法是规范合同关系的法律规则体系,其基本内
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合同如何成立
合同的成立是指在什么情况下合同是成立的,也就 是交易关系被法律所确认,具有了法律强制力。 ❖ 合同如何履行
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双方如何有效地履合同,如 何为了合同的有效履行进行投入。
第8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8.3 合同中的信息问题与合同解释
2020/10/14
8.3.1合同中的信息问题 1. 信息的经济特性 ❖ 信息生产成本一般远远高于传递成本。 ❖ 信息消费的低竞争性。 ❖ 收益外溢性。 ❖ 定价困境。 ❖ 价值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增加。
第8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8.3 合同中的信息问题与合同解释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法经济学
Law and Economics
魏 建 周林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法经济学 第8章
主要内容
2020/10/14
❖ 8.1 合同法基本内容与经济功能 ❖ 8.2 合同的成立 ❖ 8.3 合同中的信息问题与合同解释 ❖ 8.4 合同的履行和救济 ❖ 8.5 格式合同的效率与公平
8.2.2 合同的无效和调整 3.显失公平 ❖ 显失公平的主要表现是占有了一方全部或者大部分
的合作剩余。 ❖ 形成显失公平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一方当事人对合同
的形成具有绝对优势的影响力,主导了对合作剩余的 分配。一般在垄断、急迫和无知的情形下会形成显失 公平的结果。
第8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8.2 合同的成立
致同意的意思表示含义放在首位,认为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是合同的灵魂,因此该主张又被称为“意思说”。 ❖ 客观主义坚持从“理性人”角度来解释在合同情况下 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的含义。这样就使合同解释必须按照一 个客观的外部标准来进行,按照当事人在合同约束下中表 现出的行为来解释合同,该主张又被称为“表示说”。 ❖ 从经济分析角度看,要以客观主义为基本原则来解释 合同。
一是构建制度激励资源所有者最大化获取资源如何最佳使用 的信息;
二是构建制度最小化将资源和信息统一在一起的交易成本。 这个交易成本包括信息交换的交易成本和资源交换的交易成本。
第8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8.3 合同中的信息问题与合同解释
2020/10/14
8.3.1合同中的信息问题
3. 生产性信息 ❖ 生产性信息是那些当事人以其为基础能够创造出更多
性质,除非资源的所有者证明信息是纯粹财富转移 性质的,否则合同都将得到执行。
第8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8.3 合同中的信息问题与合同解释
2020/10/14
8.3.1合同中的信息问题 5.安全性信息的强制披露 ❖ 安全性信息是指如果不揭示,将会导致资源使用
价值下降的信息。 ❖ 有两种类型的安全性信息:
第8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8.1 合同法基本内容与经济功能
2020/10/14
8.1.2 合同法 ❖ 合同如何解释和调整
合同的解释是指如何解释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按照 什么样的标准来进行解释。合同的调整是指法律在什 么情况下可以对合同进行调整,以及为什么进行调整。 ❖ 合同如何救济
合同的救济是指当合同没有被有效履行时如何来进 行救济,如何使合同回复到违约前的状态或者如何使 合同实现履行所达到的目标。
2.合同解释的法经济学理论 关于合同解释,法经济学提出了三个理论:
❖ 不完全合同理论。 合同中存在着所谓的可观察但不可证实信息,如何证实这些
可观察但不可证实信息就是合同解释的任务。 ❖ 模拟完全市场理论。
当合同出现意义不明和漏洞需要解释时,要尽量模拟完全竞 争市场下当事人的选择来解释合同。 ❖ 最优风险分配理论。
2020/10/14
8.3.1合同中的信息问题
2.信息不对称下的信息分布效率状态 ❖ 对于合同当事人来说,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对于其中一方当
事人是已知的,而对于另一方是未知的状态。信息不对称是合 同法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 信息的最佳分配状态是: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资源使用信 息的拥有者。 ❖ 基于效率原则产生了两个要求:
第8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8.1 合同法基本内容与经济功能
2020/10/14
8.1.3 合同法的经济目的:最大化交换效率 1.从财产法到合同法 ❖ 财产法的经济目的是将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使
用者手中。财产法的配置往往在初始配置时是有效 率的,但是随着情势的变化和财产使用技术的变化, 财产的最佳使用者也在不断变化。 ❖ 为使财产能够被动态调整到其最佳使用者手中,合 同法制度应运而生。合同及合同法是降低交易成本 的重要制度安排。
社会财富的信息。 ❖ 当被交换的对象是生产性信息时,应允许所有者不予
披露。 ❖ 根据信息的获取方式将生产性信息分为创造获取和偶
然获取两种类型。 ❖ 创造获取是指拥有者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投资来获取
该生产性信息的。合同法对于基于创造获取生产性信息 成立的合同给予执行。 ❖ 偶然获取是指在几乎没有成本投入情况下偶然得到生 产性信息的情况。资源所有者有权选择是否撤销合同。
第8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8.3 合同中的信息问题与合同解释
2020/10/14
8.3.2合同的解释
目的解释是根据合同追求的目的对合同条款含义进 行取舍,符合目的取其含义,不符合的则排除。
习惯解释主要是根据合同签订和履行中的商业、地 方等习惯来解释合同条款的含义。
诚信解释是按照诚信原则对合同进行解释。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1条专门规定了格式
合同成立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风险,最优的风险分配 状态是将风险配置给能够进行最优预防的一方。
第8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8.3 合同中的信息问题与合同解释
2020/10/14
8.3.2合同的解释
3.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选择 ❖ 法学理论对于合同解释给出了两个对立的主张:主观
主义和客观主义。 ❖ 主观主义坚持在进行合同解释时把探寻双方当事人一
第8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8.2 合同的成立
2020/10/14
8.2.2 合同的无效和调整
合同法要求当当事人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时,所形成的合同 将被认为无效和被要求调整。当事人也可以以这些理由为抗辩 根据,主张合同的无效,解除责任。
1.无资格 ❖ 所谓无资格,是在双方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其中一方主体或
第8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8.4 合同的履行和救济
2020/10/14
8.4.1效率违约与最优信任 1.效率违约 ❖ 效率违约是指当履行合同的社会成本超过履行
合同产生的社会收益时当事人的违约选择。 ❖ 房屋建造合同的违约分析
乙建造房屋的成本C >房屋对甲的价值V时,乙
达到社会角度界定的效率违约条件。
第8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8.3 合同中的信息问题与合同解释
2020/10/14
8.3.2合同的解释 1.合同解释 ❖ 造成合同不完整进而需要解释的原因:
(1)当事人理性的有限性。 (2)成本约束。 (3)再谈判。 ❖ 我国《合同法》第125条规定了以下合同解释方法: 文义解释、整体解释、目的解释、习惯解释和诚信解释。 文义解释是指通过解释合同所使用文字、词句的含义 来确定合同条款真实意思的方法。 整体解释是将合同视为一个整体,对合同各个条款作 相互解释,以确定各个条款在整个合同中所具有的正确 意思的解释方法。
一是说明不正确使用资源将会导致危险的信息。 二是资源存在瑕疵的信息。 ❖ 法律要求必须披露安全信息,不进行披露的信息 拥有者将负有赔偿损害的责任。
第8章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8.3 合同中的信息问题与合同解释
2020/10/14
8.3.1合同中的信息问题 6. 信息交换的失误 ❖ 当事人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双方还可能误解彼此 的意思表示 :一种情况是双方共同误解了对方的意思 表示,另一种是只有其中一方误解了对方意思表示。 ❖ 共同误解会导致合同的无效。 ❖ 除非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确实存在误解,一般不接 受单方误解,也不因此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