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对口单招语文试题分析

江苏省对口单招语文试题分析

江苏省对口单招语文试题分析
对2004、2005、2006年对口单招语文考试试题进行分析以后,我觉得还是有点话要讲
的:
一、第一大题:
考查内容涉及汉语言知识、文学常识、应用文及查字典等。重点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
话的字音、字形、词义,正确使用词语(虚词、实词和成语)、修辞、辨析病句、标点符号
的运用、查辞书(查字典中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应用文基础知识、文学常识等。题
量和题型也有一些微弱的变化。题量方面,2004年有15题(30分),2005年有13题(26
分),2006年有15题(30分)。而题型方面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多数题型一样,有字音、
字型、字义、衔接、成语、语病、修辞、标点、查字典、应用文表述、文学常识等,这些题
型近3年的考试中都出现了,这应该是单招考试中固定的题型。变化的题型如下:2004年
考了辨别语意(语言表达),后两年都没考;2005年除了删去了语言表达题和表达方式判
断题之外,其他与前一年一样;2006年考了语法分析题(试卷第四题),这是学生的弱项;
也考了标点的运用,只是题型与前两年有区别;同时也考查了阅读能力的理解(单元提示),
这一题型前两年未出现,但是我们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已重视。
二、第二大题:
试卷注重应用,着重考查学生能否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考查对已学课文的理解,所考查的篇目均在大纲规定的范围以内。2004、2005、2006
年,这3年的题量一样,都是3篇现代文,12题选择题,总计24分。3个语段分布于不同
的书本中,同时3篇文章文体不同,风格各异。2004年,语段分别选自朱光潜的《文学的
趣味》(第3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第2册)、张圣节的《壮丽的三峡》(第4
册),分别涉及到文艺论文、游记散文、电视解说词。2005年语段分别选自朱自清的《荷
塘月色》(第一册)、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第四册)、鲁迅的《拿来主义(第二
册),文体分别涉及散文、读后感、杂文。200年语段分别涉及徐迟的〈黄山记〉(第四册)、
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第一册)、周国平的〈自我二重奏〉(第三册),文体分别
涉及游记、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分布全面,所以我们在平常的复习过程千万不可淡化某一
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这样才能万无一失。题型多样,但是都是我们在知识梳理过程中遇
到的内容。这一部分要求我们重视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课文一定要讲透、讲细,要结合大纲
讲到位。
三、第三大题:
文言文的考查。近3年考试,本部分题量一样,分值一样,都是16题,16分。2005
年考查内容涉及文学常识、背诵、通假字、语音字形词义、虚词、句式、词类活用、句子翻
译等知识点。与04年相比,少了语段阅读、标点、古今义的考查,多了句子翻译、强化了
背诵。其中,文学常识题大减,文言词汇、句式的考查,尤其是虚词有所增加,难度加大。
2006年考查内容涉及文学常识、课文主旨、排序、实词音义、虚词音义及用法、古今异义、
句式、词类活用、标点等知识点,题型与前两年基本相同,总体难度不大,考查内容都是我
们复习范围之内的重点知识。
总之,第I卷,总共三大题,共70分,这一分值与04年相同,比05年多了4分。主
要是第一大题又回复到2004年的布局,即15小题。
四、第II卷
2004年,卷II有五大题,含简答(8分)、设计对话(6分)、撰写计划(6分)、记
叙(10分)和作文(50分),分别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应用文写作
能力、特定表达方式写作能力和话题作文写作能力。总分80分。2005年,卷II有四大题,
含简答(16分)、设计对话(8分)、撰写简报(10分)和作文(50分),分别考查学生
的阅读理解能力、作品赏析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话题作文写作能力。总
分84分,较04年增加了4分。题型减少了,题量在简答部分增加了一大题,分值有所变化
——简答由8分变成16分,设计对话由6分提高到8分,应用文写作由6分提高到10分。
2006年,卷II有五大题,含简答(12分)、设计辩论(8分)、撰写消息(10分)、描写
图片(10分)、材料作文(40分)。总分80分。题量大体上与04年一致,与05年略有差
异,但是有几个差异较大之处:学生要写的内容增多;口语交际不再是以前的两三人简单对
话,而变成了辩论形式,难度加大;小作文题型新颖,考查内容丰富,学生要仔细观察图片,
用好表达方式,还要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格,难度也有所增加;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分值下
调到40分,对学生比较有利。
五、总体上,几年的试卷给人的印象是:(一)紧扣基础,突显能力。试卷中主要测查
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方面的检测,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在高
中阶段应该具备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二)注重应用,体现职教特色,第一卷单项选择
题有的考查的就是语言知识的运用,虽然只是比较语意,但需要较强的语言能力。考查的有
的是汉语工具书的用法,具体指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辞书是一种常见的读书方法和
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一题目检测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学习信息的能力。对应用文基础知
识的考查,应用文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与应用文写作水平有直接关系。单招考试近年来的语
文题目中都有这一考点,这是体现职高语文教学特色的一个方面。本题通常会涉及到会议记
录、广告词、说明书、总结等方面的写作要求的表述,促使考生掌握各种应用文的知识。(三)
现代文阅读内容均出自教材,均有文学常识的考查、语段内容的概括、艺术特色的分析,另
外还有在一定语境下词义的辨析和成语的正确使用、文体特殊性的理解等,从这些方面来考
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四)文言文考查了文学常识、语段阅读、标点、排序、通假字、语音、
古今义、句式、词的活用等知识点,覆盖面广又有一定的系统性。其中,考虑到职高生的基
础,文言文中占比分较大的是文学常识,文言语段阅读也出现在单招试卷中。
六、经过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对口单招语文考试趋势如下:第一大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基
础知识,题型、题量变动很小;第二大题,考查对已学课文语段的理解,覆盖面广;第三大
题,文言文知识的考查,题型稍有变动,要求我们平时就要全面复习;第II卷,侧重于能
力考查,让学生写的内容有增多的趋势,对学生的语言表述的要求渐渐提高,简答题侧重于
文学欣赏,口语交际考查时逐渐复杂化,应用文写作是必考题,小作文题目逐渐新颖,对考
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大作文考材料作文是必然趋势,作文材料已完全与教材脱钩。总之,对
口单招语文考试,重视人文教育,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必然的趋势。
七、江苏省单招语文科命题有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点变化:
苏教版教材的编者已明确要求学生积累一定量的古诗文名句,一共选了32篇古诗词曲,
以前的教材也有,但是要么没考,要么考查的方式不足以检查学生的积累程度。今后高考命
题有可能会学全国高考或者其他省市的单招命题,一律改为默写(可以是识记性的,也可以
是理解性的),切切实实地考一考学生的古诗文积累水平。
目前的大作文命题形式还存在问题需要修正。命题材料来源应该继续向课外拓展,督促
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从基础练起,扎扎实实写好作文,提高写作水平,杜绝猜题押题的现象
发生。这两年作文题只给材料不给话题,增加了学生的审题难度,建议以后的作文题,在给
出材料的同时也给出话题,不要难为学生。这几年的全国高考题都不仅仅给材料,也给出了
话题,我想,单招作文命题也有必要这样做,好处就是学生和阅卷老师都没有审题难度,大
大降低偏题作文出现的几率,从这部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题目的数量。江苏与其他几个省的单招试卷相比,题量是最多的。我在2006年的最近
一次高考监考中发现,许多学生根本不能完成试卷,到了最后,大作文就只好草草完成,当
然就会影响得分。目前虽然考试时间变为150分钟,但由于学生水平问题,他们恐怕也存在
答题进度问题。当然,目前的题量也许考虑到了试卷内容(命题材料来源)的因素。但随着
改革的深入,题量的减少是必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