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原理课件.第一讲

美学原理课件.第一讲

人平伸双臂可沿人体做 一个正方形,人伸展四 肢可以可以沿人体做一 个圆形
以人类的头部为例, 只要比较一下动物的头部就可以发现, 越 是低级的动物,其头部就越接近于稳定的几何形状。蚯蚓的头和 身体几乎融为一体, 鱼类的头部大体上是稳定的三角形,猎犬的 头就复杂得多了,大体上是由一个长方形(嘴、 鼻子)和椭圆形
例如,•玛克斯·德索也强调:"审美需要强烈得几乎遍布一切人类活 动。我们不仅力争在可能范围内得到审美愉快的最大强度,•而且 还将审美考虑愈加广泛地运用到实际事务的处理中去。
杜夫海纳更断言:"在人类身上,•有 一种对美的渴望吗?答案应该是肯 定的,即使把这种渴求看作是被文 化唤醒的、或者至少是被文化指 引的一种人为的需要也罢。"
(头)联结起来的,但随着猎犬的追 逐、觅食、撕咬、瞌睡, 头部又时时 打破这种简单的几何形状,由覆盖头 部的肌肉、神经和皮毛,呈现出种种 微妙的过渡、转折和变化, 表现着猎 犬特有的非几何美,至于猴子、猿、 黑猩猩身上的几何形与非几何形的对 立和互补,就更为复杂了。到了人体, 几何形与非几何形背道而驰对立和互 补则更为复杂了。这复杂,就成为人 类的审美对象。
并没有人能够真正说明。因此,一 旦遇到事情。人们还是要说:美有 什么用?美有什么大用? 还有人会问:为什么会如此? 在课堂上,我们更必须作出回答。 我们必须回答。为什么“没有美万 万不能”?这是美学的神圣使命。 审美活动的根源,而不是起源。 起源:何时发生, 根源:为什么发生。
具体的剖析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从人类的历史根源的角度, 一个是从人类的逻辑根源的角度。
马斯洛说得更加明确:"审美需要 的冲动在每种文化、每个时代 里都会出现,这种现象甚至可以 追溯到原始的穴居人时代。”
为什么灵魂要寻求美,这是不 可问也不可答的。(爱默生)
只要我们眺望美丽的山河,我 们就会沉浸在希望之中。如果 我们接触优秀艺术作品中的美, 就会为人类的伟大而感动。 (今道友信)
审美需要强烈得几乎遍及一切 人类活动。我们不仅力争在可 能的范围内得到审美愉快的最 大强度,而且还将审美考虑愈 加广泛地运用到实际事物的处 理中去。(德索)
“爱美之心,人才有之”:
从人和动物的区别性的角度,“人才有之”。这是从人的发展的 纵向的角度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人和人的共同性的角度来说,“人 皆有之”,从人的构成的横向的角度看,人和人之间的共同点在 哪儿呢?只有一个,就是爱美。 只有人才爱美;只要是人,就都爱美。
首先是从人类的历史根源的角度来讨论——
2万年前,中国黄河、辽河流 域人体装饰品。
2300万年前,人猿分化
420-370万年前东非古猿直立;
200-170 万 年 前 坦 桑 尼 亚 北 部 杜威文化人类进入旧石器时 期:制造工具;
150万年前,阿舍利文化:手斧.
75-50万年前, 爪哇和北京猿 人, 控制火;
20万年前,勒瓦娄哇文化:石核
18-4万年前, 尼安德特人,这 是一个最大的关节。有了葬礼 仪式(,它们与智人曾共存一段, 但后来消失,但其文化对智人 有所影响.
人以理性为工具 来改造世界、控 制自然,但人却 日益沦为工具的 奴隶。
人类的进化
从猿到人
我 们 从 哪 里 来 ?
我 们 是 谁 ?
我 们 又 到 哪 里


艾伦·温诺发现:"尽管艺术活动对于人 类生存没有明显的价值,•所有已知的人 类社会却一直从事于某种形式的艺术 活动。""艺术活动并不只是有闲阶级 的奢侈品,•而是人类活动内容中非常重 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即使在一个人 必须把他的大部分精力用于不折不扣 的生存斗争的情形下,也不曾放弃过艺 术创作活动。"也正是因此,"艺术行为 提出了许多令人迷惑的问题。比如,为 什么有那么强大的动力促使人去从事 一项无助于物质生存的活动?" 毫无疑问,这一“发现”会在许多睿智的 学者那里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适者生存”,可是我要 告诉你们的是——
“美者优存”。

从猿到人 关键数据

起 180万年前的直立人,脑容量
源 880平方厘米

100万年前亚科猿人脑容量 1300平方厘米


25年前出现具备符号语言和 集体知识能力的现代人,10万
年前走出非洲,走向世界.
4-1万年前, 欧洲克罗马依人。 有了雕塑品,穴画。
为什么“没有美万万不能”?
这是一个已经确定无疑的事实,我们只需要去说明它。去回答为 什么会如此就行了。
这里还是要先来剖析美。对于某种价值属性的需要。符合人的根 本需要的客体属性,就是美,而符合了这个属性的客体的,就是 美的。 美感只能作为剖析的特例来剖析—— 科学家发现; 蜜蜂使用材料是最经济的,它的底部是三个棱形,
每个棱形的内角与近代数学家精确计算出的数据一一钝角 109°28′、锐角72°32′完全相同,一分不差。
阳光辐射强,人体维生素D合成减少,黑色素增多;反之,黑色 素就减少,浅白的皮肤,具有保温作用,可以使得皮肤少受冻伤。 在生态学中有个贝格曼规律(Bergman's rule),即恒温动物在冷的 气候地区(如北半球的北方类型),身体趋向于大型化;在温和的气 候条件下,身体趋向于小型化(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从动 物能量代谢的热力学来解释,因为体型增加有利于减慢身体热量 的散失并保持身体的恒温。
白种人的头发是亚麻色的,有点透明,因为这样头皮才容易吸收 阳光的热量,寒冷环境,黑种人黑色而且卷曲,有利于隔离阳光 带来的热量,热带环境。
人的头长是身高的八分 之一
肩宽为身高的四分之一
平伸双臂等于身高的长 度
叉开双腿是身高降低十 四分之一,分举两手使 中指指端与头顶齐平, 这时候肚脐眼是伸展四 肢端点的外接圆的圆心 而两腿当中的空间恰好 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美学原理
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 教授 博士导师 潘知常
一 朱光潜先生的学术历程 二 宗白华先生的学术历程
第一讲 爱美之心,人才有之
审美是一个神奇,一个奇迹。 人的诞生本来就是奇迹了。人从那里来的?人为什么会 站立? 审美的诞生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自养与它养。
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理想形态,•审美活动是人类生命活 动中自我进化的重大成果。我们知道,人类生命活动是一 个高度精密的有机结构,在严酷、苛刻的进化过程中,它 要遵守的是高度节约的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