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图的归类及判读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有关“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的知识涉及较多。
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是高考的热点内容;等温线、等压线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和与此相关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比例也很高;等盐度线、酸雨等pH值线、等太阳高度线、等时线、等降水量线也在不同年份、不同省区的高考试题中出现;另外等震线、等地租线、等深线、等潜水位线等等值线也进入高考等值线的考查视野中。
在二轮复习中应当特别关注这些等值线的分布、特征以及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
现就“等值线图的归类及判读”的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等值线的主要类型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理现象的空间演变、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都可以通过等值线图展示出来。
等值线图为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以及分析计算能力提供了平台,历年高考都非常重视对等值线图的考查。
中学地理中常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酸雨pH值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太阳高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地租线等。
其中又以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分布图、等压线分布图几种最为重要。
二、等值线的基本特点1.同一条等值线上的数值相等。
2.等值线为闭合曲线。
等值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由于受图幅限制,不一定能显示出其全部闭合的状态。
3.两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
例如,在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所以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
但也有特殊情况: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在图上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三、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方法1.观察等值线的稀密等值线密,说明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大;等值线稀,说明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等高线分布密的地区,地面坡度大;等高线分布稀的地区,地面坡度小。
等温线分布密,说明该地区温度差别大;等温线分布稀,说明该地区温度差别小。
2.分析极大值和极小值等高线极大值表示地势最高,极小值表示地势最低。
等压线极大值表示气压最高,极小值表示气压最低……观察等值线的极大值和极小值,主要是为了分析其原因。
3.掌握重要的等值线重要的等值线一般是地理分界线。
在读等值线分布图中,一定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等值线。
如我国等降水量图上的800 mm、400 mm、200 mm 等降水量线。
4.注意等值线的数值间距等值线的数值间距是指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差值。
在一般情况下,等值线的数值间距是相同的,但有的也会出现两种数值间距,这应特别注意。
四、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一)等高线的判读与应用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同,相邻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等高距按规定只写整数,不写零数。
图上所有标注的高度均为海拔高度,单位为米。
0米表示海平面,正值表示高于海平面,负值表示低于海平面。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闭合圈有大有小,小圈在本图内闭合,如盆地或山地。
大圈在本图中看不到闭合,而中断在图框边上(这是因为受测绘区X围的限制),但一定会在相邻的拼接起来的多X图幅中闭合。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是在陡崖处出现。
(5)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山脊线为河流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7)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用“一”标记。
(8)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表示海岸线;200米等高线可以区分平原和低矮丘陵;500米、1000米等高线表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等高线反映XX和高原;4000米等高线表示高山等。
2.等高线地形图上基本地貌类型的表示方法及判读(略)3.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1)判断地形:①判断具体地形。
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及形态来判断各种地形。
如山顶和洼地、山脊和山谷、鞍部和陡崖。
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弯曲大,但山脊等高线是向数值低处弯曲,而山谷等高线相反。
鞍部一般是两山脊和两山谷相对处,陡崖是等高线相交处。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短线)来判断:示坡线指向低处,表示山脊;示坡线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②判断五大地形类型。
这是指判断全图所示地形属于山地、盆地、丘陵、高原、平原五大地形中的哪一类。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200米以上,小于500米,等高线弯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
山地: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一般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弯曲。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在内部明显稀疏。
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2)判断地形坡度的陡缓(大小)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小),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大)。
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如果等高距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的坡度较大,比例尺较小的坡度较小;如果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等高距较小的坡度较小;如果等高距、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不一致,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H1-H2;进一步还可以计算两地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O.6℃/100 m)可以计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
(4)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同一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等高线图上的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X围是:(n-1)d≤H <(n+1)d。
(5)判断水系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是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水文特征:河谷等高线密集,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所处的迎风坡、背风坡位置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6)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①确定水库坝址的位置。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②确定港口码头的位置。
港口码头应选择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
③确定公路、铁路线。
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线路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尽量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④确定引水线路。
引水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⑤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并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
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⑥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并且要交通便利,远离污染。
如:厂址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几个条件:资源条件——要有丰富的资源作保证。
交通条件——要有便利的水陆交通。
水源条件——临近河流,有充足的淡水保证。
地质条件——基岩坚实,地形平坦开阔。
环境条件——避免“三废”污染。
(7)绘制地形剖面图画剖面图的步骤如下:①规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通常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也可放大为原来的2倍、3倍),而垂直比例尺一般比水平比例尺扩大5~20倍。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沿剖面方向线AB,按AB的长度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若剖面图与地形图的水平比例尺相同,则上、下两图中的AB线长度相等),并确定基线所代表的高程。
基线高程一般略低于图上最低高程。
③作基线的平行线。
平行线的间隔按垂直比例尺和等高距计算。
④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AB量出A一1,1—2,……各段距离,并把它们标注在剖面基线AB上,得1,2……各点。
通过这些点作基线的垂线,垂线的端点按各点的高程决定。
⑤将各垂线的端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得到表示实地剖面方向的图。
(二)等温线图的判读1.等温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及成因等温线向低值凸出-→中间比两侧气温高-→中间地势低-→山谷。
(7)判读等温线的疏密情况,比较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从世界和我国等温线分布图上可以得出等温线的分布与温差大小的时空变化规律。
①冬密夏疏:冬季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夏季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大,夏季较小。
②温带密,热带疏:温带地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密海疏:陆地上的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海面上的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均一。
(8)判读等温线的走向,分析等温线与纬线、海岸线与地形的关系等温线分布图反映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如果地球有一个均一的表面,则等温线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但由于气温除受纬度、太阳辐射影响外,还受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等温线不一定与纬线一致,经常发生弯曲。
其走向有以下几种类型:①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这是全球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它是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②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这是因为海洋对气温起了调节作用,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
③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在地势起伏较大的高山地区比较明显,这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结果。
(9)判读等温线的弯曲状况,探讨影响气温的因素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受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同纬度大陆上气温最低月份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上的向高纬凸出,气温最高月则相反。
②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③等温线成闭合曲线的地区,受地形(盆地或山地)影响多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
(三)等压线图的判读1.判断气压系统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高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低压。
由高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由低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
两个高压脊之问和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
2.判断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3.判断南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与等压线垂直。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北半球的风向右偏,南半球的向左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