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补液及张力液计算

外科补液及张力液计算

细胞渗透压正常,故渗透压及血钠值均正常。
?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1.概念 (低渗性脱水)
体液容量降低,机体存在水和钠的丢失 细胞外液失钠>失水;血清钠浓度?130 mmol/L 血浆渗透压?280 mmol/L
2.病因和发生机制
大量消化道失液(呕吐、腹泻)
(1)肾外性原因: 体腔积聚体液(胸膜炎)
皮肤丢失:烧伤后血浆大量渗出、大量出汗
ICF
ECF 中Na +浓度高低所产生的渗透压变动,是决定细胞内外 水流向的最重要的因素。正常细胞内Na +浓度很低,病理条件下 一旦细胞内Na +浓度增高,也是引起细胞水肿和损伤的主要原因。
? 正常水钠代谢
水的平衡
水的吸收和排出
日吸收量 (ml)
饮水 (60%)
1400-1800
食物水 Water in food(30%) 700-1000
(2)水摄入减少: 水源缺乏
饮水困难(咽部肿瘤或婴儿)
? 高钠血症
(1)低渗或水丢失过多:
Intravascular fluid
(plasma)
细胞 外液
? 正常水钠代谢
不同人群的体液容量
体液电解质的成份
?接近 90% ECF 渗透压 由 Na +、Cl -、 HCO 3-维持 ?ICF 渗透压由 K +维持 ?渗透压 ECF 、ICF 基本相等 280-310 mmol/L
plasma interstitial fluid
低渗性脱水
血容量减少后ADH
?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3.对机体的影响
失钠 > 失水
渗透压降低 水移动 ECF to ICF
细胞肿胀
A:机体失液,并引起低渗性脱水
B :ECF低渗,水向细胞内转移 C:血液浓缩,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4.对机体的影响
失钠 >失水 血清Na+ ECF渗透压
ADH 肾重吸收水
水移入细胞内 脑细胞水肿
平衡与发生营养不良及血源性感染相关,并直接 影响病人的预后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Water and Electrolytes Balance and Imbalance
? 正常水钠代谢
细胞内液(40% )
Intercellular fluid
组织液(15% ) Interstitial
fluid
血浆(5% )
外科补液
? 危重症与外科补液:降低死亡率 ? 目标:
? 纠正水电紊乱、酸碱失衡 ? 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
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 ? 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
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 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 原则
? 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为第一需要 ? 早期以纠酸、稳定循环为主。 ? 营养摄入不足(underfeeding )和蛋白质能量负
氧化 (10%)
300-400
(70kg man)
日排出量 (ml)
尿液
1400-1800
粪便
100
皮肤 (10%) 300-500
肺部 (28%) 600-800
Function of body water ? promoting material metabolism ?regulation body temperature ? lubrication
外科补液
外科补液-正常值
? 正常生理需要量 2000-2500ml
? 饮水 1000-1500 ? 食物700 ? 内生水300
?
排尿1000-1500 皮肤500 呼吸400 粪便100
外科补液-正常值
? 消化液分泌量 8200ml
? 唾液 1500 ? 胃液 2500 ? 小肠液 3000 ? 胰液 700 ? 胆汁 500
电解质
氯、钠 钠、氯 碳酸盐 钠、氯
如何补液
?量
? 正常生理需要量 ? 已经丧失量(第一天补一半) ? 正在丧失量
如何补液
? 补液原则 :
? 先快后慢 ? 先盐后糖 ? 先晶后胶(晶胶比为 4 ∶1 ) ? 纠酸补钙 ? 见尿补钾
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补液
? 成分
? 抗生素 ? 三大要素:蛋白、脂肪、糖 ? 维生素:水溶性、脂溶性 ? 微量元素:镁、钙、磷 ? 电解质:钾、钠 ? 抑酸药物 ? 胰岛素 ? 其他:碱性药、降压药、平喘药、
?重度补少量高渗盐水
(减轻细胞水肿)
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
?高钠血症
1.概念(高渗性脱水)
容量降低,机体存在水和钠的丢失(细胞内外) 细胞外液失水>失钠;血清钠浓度>150 mmol/L 血浆渗透压>310 mmol/L
2.病因和发生机制
(1)水或低 渗液丢失过多:
?呼吸道丢失:癔症;代谢性酸中毒(深大呼吸) ?皮肤丢失: 高热、发热 ?尿崩症( ADH 分泌不足或肾小管对ADH 不敏感) ?等渗或低渗消化液丢失,未及时饮水
(130-150mmol/L)
? 等渗性脱水
1.概念
机体水和钠的丢失呈等比例 失液后经机体调节血清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与正常值相一致。
2.病因和发生机制
病因:等渗液丢失后在短期内出现等渗性脱水, 例如:呕吐、腹泻;
大量胸、腹水形成; 大面积烧伤和严重创伤使血浆、血液丢失等。
机制: 因首先丢失的细胞外液,血容量和组织间液均丢失,
表情淡漠、嗜睡
早期尿量正常
无口渴感
ECF
组织液减少
脱水症
血容量 肾血流量
脉速、血压下降、静脉萎陷 低血容量性休克
醛固酮 ADH
尿少、氮质血 症、尿钠减少
晚期
?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对人体较大的危害 循环系统:容易造成 低血容量性休克
?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4. 防治的病理生理
?轻、中度补生理盐水
(机体排水量大于排Na+量)
利尿药(抑制重吸收钠) (2)肾性原因: 慢性间质性肾炎(抑制髓袢升支功能)
肾小管酸中毒:集合管H+-Na+交换减少
?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引起本症的基本条件:
①丢失等渗液,大量喝水或只补充葡萄糖溶液,未补足丢失的 钠,使失钠多于失水,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
②肾性原因
治疗上只补水未注意补钠
① 肾外原因? 丢失等渗或低渗性体液 ② 肾性原因? 经肾失钠或过度利尿
?钠平衡
? 调节渗透压 ? 调节酸碱平衡 ? 参与形成动作电位
40~50mmol/Kg
60% 可交换
50% 10%
40% 不可交换
100 ~200 mmol/L/D
正常水钠平衡调节机制
?血渗透压的调节 ?血容量的调节
水钠代谢障碍分类
分类依据
? 渗透压(280-310mmol/L) ? 血钠浓度及体液容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