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初三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

语文初三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

语文初三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家住四平的舅舅要带表弟到吉林市游玩,他们计划参观吉林市博物馆中的陨石博物馆。

下面是“吉林市博物馆”公众号上的相关页面。

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应任务。

(1)舅舅在微信上告诉你,他要带身高1.1米的表弟参观吉林市博物馆陨石博物馆。

请你帮他在网上预约两张11月4日的门票。

你将如何回复舅舅?(2)预约成功后,请你给舅舅写一个参观提醒。

【答案】(1)围绕“11月4日是周一,博物馆闭馆,不能去参观;表弟身高不足1.2米不需要买票”回复即可。

(2)示例:①携带身份证。

②参观当日选择9:30、10:30、13:30、15:00四个时段进行参观,有讲解。

③提前15分钟到票室取票。

④陨石馆内灯光较暗,要陪同表弟一起参观。

⑤不可触摸陨石。

【解析】【分析】(1)认真观察图片,把舅舅要参观的时间和表弟的身高与图片进行对比,然后把对比后的信息用微信的形式回复给舅舅,注意要把意思表达清楚,语言要连贯、得体。

(2)认真观察图片,把参观时需要带的东西、参观的时间、取票的时间、参观陨石博物馆应注意的事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故答案为:⑴围绕“11月4日是周一,博物馆闭馆,不能去参观;表弟身高不足1.2米不需要买票”回复即可。

⑵示例:①携带身份证。

②参观当日选择9:30、10:30、13:30、15:00四个时段进行参观,有讲解。

③提前15分钟到票室取票。

④陨石馆内灯光较暗,要陪同表弟一起参观。

⑤不可触摸陨石。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答题时认真观察图片,然后把观察对比后的信息用简洁的、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述。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重视结合标题理解内涵,再是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2.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到了现当代诗坛上又出现了大批新诗人,新诗作。

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诵诗、赏诗、悟诗,九(2)班举办了“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主题班会,请你一起参加。

(1)假如你是这次班会的主持人,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开场白。

(100字左右)(2)请你一起来品读艾青的《礁石》这首诗,并完成题目。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诗中的“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有什么含义?【答案】(1)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歌,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它宛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它又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诗歌中蕴藏着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一起来感受诗歌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2)“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表现了礁石坚定不移、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精神。

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坚忍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

【解析】【分析】(1)围绕活动的方式、主题、意义等拟写即可,注意要富有感染力。

(2)诗中的“礁石”具有象征意义,对诗句的理解要结合主旨,答出体现的精神:坚强不屈、乐观自信。

故答案为:⑴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歌,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它宛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它又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诗歌中蕴藏着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一起来感受诗歌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⑵“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表现了礁石坚定不移、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精神。

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坚忍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

【点评】⑴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

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

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⑵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中意象包含的精神,解答不难,根据诗句的关键词即可推断得出。

3.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九(3)班开展了“爱名著,爱阅读”读书活动。

请你一起来参与下面的系列活动。

(1)活动一:萃取名著精华,制作书签名著阅读,代代相传。

同学们打算将所读名著浓缩为一句话做成书签,送给新七年级同学。

请你从以下“备选名著”中选择两部,仿照示例,完成书签。

备选名著:《童年》、《海底两万里》、《水浒》、《骆驼祥子》、《西游记》【示例】保尔炼就钢铁意志,唱响生命赞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活动二:名著精彩片段品读。

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教人须救彻。

’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两个公人听了,暗暗地道:“苦也!却是坏了我们的勾当,转去时怎回话!且只得随顺他一处行路。

”(《水浒传》)从鲁智深的话可以看出其什么品质?“兄弟”指谁?“兄弟”到了沧州,未能立足,最终上了梁山,其原因是什么?(3)活动三:读书调查中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发现。

②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

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答案】(1)示例1:阿廖沙尝尽童年苦难,走向广阔人间。

——《童年》示例2:祥子个人主义奋斗梦破,人生走向毁灭。

——《骆驼祥子》示例3:阿龙纳斯探险海底世界,彰显科学精神。

——《海底两万里》示例4:梁山好汉举起行道义旗,留下英雄美名。

——《水浒》示例5: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伸张人间正义。

——《水浒》示例6:唐僧师徒历经磨难,终得真经——《西游记》(2)品质:爱憎分明,除暴安良。

兄弟:林冲。

原因:林冲来到了沧州,但高衙内欲置其于死地,派人火烧草料场欲置之死地。

林冲奋起反抗,杀了陆谦和两个公人,风雪之夜,被逼上了梁山。

(3)①这所中学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或不喜欢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少);喜欢网络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学生人数增长缓慢)。

②小明,在手机、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的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

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想象,陶冶情操。

我们何不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以及仿写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根据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选取合适作品,仿照例句的结构,保持形式一致,写出流畅并有文采的语句。

本题仿写句子应按照“名著中人名+人物特点——名著名称”格式作答。

⑵本题考查了《水浒传》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由文段内容可知,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出林冲″这一故事情节。

二位差人平白要害死林冲,鲁智深要将他们一杖打死,表现了他的爱憎分明,除暴安良,而林冲却不想再生事端,阻止了鲁智深。

在沧州遇到了旧知李小二,才得知陆谦等人还是没放过他。

在陆谦等人烧了草料场后,林冲杀了他们,断了一切生路后,被迫上梁山。

⑶①本题考查学生从表格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根据表格中的文字和数据,结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认真观察表格可知,这所中学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或不喜欢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少);喜欢网络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学生人数增长缓慢)。

②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作答本题时,先是称呼,然后向其说明电子阅读的危害和纸质阅读的好处。

最后向其提出希望即可。

语意清晰明了,语气真诚委婉,便于对方接受。

故答案为:⑴示例1:阿廖沙尝尽童年苦难,走向广阔人间。

——《童年》示例2:祥子个人主义奋斗梦破,人生走向毁灭。

——《骆驼祥子》示例3:阿龙纳斯探险海底世界,彰显科学精神。

——《海底两万里》示例4:梁山好汉举起行道义旗,留下英雄美名。

——《水浒》示例5: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伸张人间正义。

——《水浒》示例6:唐僧师徒历经磨难,终得真经——《西游记》。

⑵品质:爱憎分明,除暴安良。

兄弟:林冲。

原因:林冲来到了沧州,但高衙内欲置其于死地,派人火烧草料场欲置之死地。

林冲奋起反抗,杀了陆谦和两个公人,风雪之夜,被逼上了梁山。

⑶①这所中学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或不喜欢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少);喜欢网络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学生人数增长缓慢)。

②小明,在手机、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的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

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想象,陶冶情操。

我们何不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点评】⑴本题重点考查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以及仿写句子的能力和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分析能力。

⑵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名著的内容的积累。

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自己的认识。

⑶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

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末回家,中学生青珊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在低头玩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

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自己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

”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内容。

(2)假如你是青珊的朋友,你该如何对她进行委婉劝说。

【答案】(1)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

(2)略【解析】【分析】(1)可分析“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等句,即可得出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的结论。

(2)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不能偏离“过度玩手机伤害身心”这一劝说主题。

故答案为:⑴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

⑵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及概括能力。

答题时要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

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5.班级开展“读名著,品经典”的主题班会,你也参与其中。

(1)【观点论述】改编经典的现象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速食快餐”。

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

而这种书有图画,又搞笑,要有意思得多。

”对此,你怎么看?说说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