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烈推荐】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强烈推荐】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考试试卷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满分为13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毛骨悚.(sǒng)然字帖.(tiè) B.锐不可当.(dānɡ)剽.悍(piāo)C.纷至沓.(tà)来龟.(jūn)裂 D.消.声匿迹(xiāo) 关卡.(k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就算她被悔愧驱遣着将花送回原处;那花也义无反顾地用凋残抗议她的劫.掠.。

B.很不习惯那样的他;明明是个性很内敛的人;忽然就变得絮叨..起来。

C.春日无锡的蠡湖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多姿多彩;令游人瞻前顾后....;流连忘返。

D.父母发愁、焦虑时;不要掉以轻心....;要仔细询问;看看自己能否替他们排忧解难。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汪然出涕.曰涕:眼泪。

B.君将哀而生.之乎生:使……活下去。

C.向.吾不为斯役向:从前。

D.则久已病.矣病:生病。

4.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不管是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都是不足取的;对圆明园的态度;要义在于。

圆明园的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再造一座的圆明园;只能是得不偿失。

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愤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

A.修造保存崭新不是而是B.修造保管时新不但而且C.修缮保管时新不是而是D.修缮保存崭新不但而且5.用数据反映生活是现代常用的手段;对下面文段中相关信息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在全球范围看;facebook、微博等社交网络在未成年人中已渐成潮流。

2012年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和欧洲;13到16岁的未成年人中;接近80%的人都在使用社交网络。

在中国;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和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2011年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的普及率就已经达到了91.4%;使用手机上网的未成年人比例73.0%;规模达9441万;使用手机社交网站、手机网络新闻、手机微博和手机网络文学的占比在45%以上。

然而社交网络对未成年人带来的一些潜在的危害也逐渐凸显;中国应对的相关法律却是滞后的。

A.美国等发达国家中也存在不少未成年人使用社交网络的情况。

B.我国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络的比率达到90%以上。

C.手机上网是我国青少年上网的主要途径之一。

D.社交网络对未成年人也存在一些危害;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亟待建立健全。

6.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也最有用的一门语言;学习者往往都期待能学成“第二语言”的效果——听说读写样样精通。

如今国人对孩子掌握英语的期待;从幼儿就已经开始;总是希望孩子生下来就“浸泡”在英语环境中;以抓住英语学习的“关键期”。

然而;在中国很难存在真正的“第二语言”环境;如果不能保证孩子能够持续地与说英语的人接触;那么“英语”终究不过是“外语”而已。

各校的英语教育都很注重牢固地打基础;花很多时间力求使英语成为学生的一种“素质”。

然而由于缺乏师资力量、语言环境;导致比起其他科目;学习英语的效率要低很多。

日本孩子到小学高年级才开始学英语;到了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利用英文材料上得心应手。

日本科学家用英语在世界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按比例也超过中国。

A.学习英语越早越好;否则会错过“关键期”。

B.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软肋是没有英语环境。

C.把英语视作一项“素质”;国人投入太多且划不来。

D.日本孩子因为有“第二语言”环境;所以英语学得更好。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一)(12分)欢①进至陕;泰②遣开府仪同三司达奚武等拒之。

行台郎中封子绘言于欢曰:“混一东西;正在今日。

昔魏太祖平汉中;不乘胜取巴、蜀;失在迟疑;后悔无及。

愿大王不以为疑。

”欢深然之;集诸将议进止;咸以为“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可远追。

”陈元康曰:“两雄交争;岁月已久。

今幸而大捷;天授我也;时不可失;当乘胜追之。

”欢曰:“若遇伏兵;孤何以.济?”元康曰:“王前沙苑失利;彼尚无伏;今奔败若此;何能远谋!若舍而不追;必成后患。

”欢不从;使刘丰生将数千骑追泰;遂东归。

泰召王思政于玉壁;将使镇虎牢;未至而泰败;乃使守恒农。

思政入城;令开门解衣而卧;慰勉将士;示不足畏。

后数日;刘丰生至城下;惮之;不敢进;引军还。

思政乃修城郭;起楼橹;营农田;积刍粟;由是恒农始有守御之备。

【注】①欢:高欢;东魏丞相。

②泰:宇文泰;西魏丞相。

7.下列句中的“以”与“孤何以济”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 以.激怒其众C.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 以.中有足乐者8.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封子绘认为这次是统一东西两魏的大好时机;应该乘胜追击宇文泰。

B.高欢因为害怕有伏兵;始终不打算追击宇文泰;最后只派了几千人去追。

C. 宇文泰原来是想让王思政把守虎牢关;后不得已只能让他防守恒农。

D. 王思政用“空城计”成功吓退了追击而来的刘丰生;最终守住了恒农。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咸.以为咸:▲②彼.尚无伏彼:▲③将.数千骑追泰将:▲④起.楼橹起:▲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不乘胜取巴、蜀;失在迟疑;后悔无及。

(2分)译:▲⑵今奔败若此;何能远谋!(2分)译:▲(二)(4分)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1.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4分)⑴诗歌第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答:▲⑵第三句中的“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三)(4分)碘盐是否会导致甲状腺癌①通过流行病统计调查;有学者认为;长期摄入过量的碘可使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二者之间可能有一定关系。

因为;随着人体在足量碘或高碘状态下持续食用加碘食盐补充碘的摄入量;1999年以后;确实有一些问题出现了;生活在高碘地区的人口约为3098万;国内一些沿海地区省市辽宁、浙江、福建、上海等地甲状腺疾病发病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被认为与补碘过量有关;我国高碘地区的河北省黄骅歧口乡;甲状腺癌患病率显著高于国家的平均患病率。

②国外也有类似报道;澳大利亚自1963年实行全民加碘食盐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由每年的3.07/10万上升为7.8/10万;研究者认为甲状腺癌的患病率增加与碘摄入量增加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美国科学家在高碘地区夏威夷和爱尔兰;对甲状腺癌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定量测定海产品碘的摄入量发现;过多的碘摄入对患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不全的妇女是危险因素之一。

国内外报道一致认为;无论高碘地区还是适碘地区;女性;特别是处在生育期的年轻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且远远高于男性。

③甲状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从全球范围看;近年来包括甲状腺癌在内的多数肿瘤都呈上升态势。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现代化仪器、技术的广泛使用;如甲状腺闪烁显象;超声和细针活体组织检查大大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检出率。

另外;甲外腺癌的发病机理迄今并不清楚;发病因素较多;与遗传、自身免疫、吸烟饮酒、精神状况、社会心理等因素均.有关。

因此;单纯从碘盐一个因素研究对甲状腺肿瘤发病的影响是不够的;也要考虑到环境污染等因素对甲状腺肿瘤发病的影响。

12.第②自然段划线句除举例子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答:▲13.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答:▲(四)(5分)①。

②晶莹美丽的珍珠;其中心不过是颗砂粒;正所谓“病蚌成珠”。

精美洁白的雪花;它的凝结中心或许就是一粒灰尘。

疯狂施虐的台风;其中心竟然是一孔无风无雨;晴朗安宁的“风眼”。

③高尚的科学若溯本求源;其萌发中心也多为蒙昧异类。

医学源于“巫术”;化学起于“炼丹”;天文学源于“占星术”;地理学源于“风水”;数学起于“数术”;概率论源发于“赌博”。

就连科学的许多根本问题也都源自于宗教的原始追问;如生命起源、人类起源、宇宙起源、智能起源。

④大气中的水汽之所以能凝成雨滴;全靠空气中的尘埃作为凝聚中心。

倘若天空绝对干净;哪怕大气中的水汽再多也绝不会下雨。

可见;天空里若缺了这些“脏东西”;陆地上就没有雨;没有河流;没有植物;没有动物;当然更不可能有我们人类。

一句话;没有灰尘我们就不能活!⑤有时能成为“中心”的还非得异类。

同类之物彼此相差无几;谁也难成谁的中心。

异类的介入打破了这种无差异的均衡;“中心”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想当年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各怀绝技谁肯服谁?倒是那位武不如诸将;文不如军师的“异类”人物——宋公明;凭着“急公好义”的道德威望成了山寨的最高首领。

14.结合全文内容;在第①段空白处补出一句话;能概括全文观点;不超过15个字。

(2分)答:▲15.②③④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具体作用?(3分)答:▲(五)(14分)活在自己的春天里傅玉善①帘外春雨潺潺;迷茫春雨翻开了春的日历。

山;还是那样寂寞;还是没有朗润起来。

春天就如我此刻的思绪;纷乱纷乱;一会儿理清了;一会儿又零乱了。

那条条的溪水啊;在杂乱的山间绕呀绕呀;总在杂乱的思维里难以自拔;再平静的心也有一点点不平静了。

在春天的泥土里发芽的不仅仅...是种子;我的心情也在寂寞泥土里打着冷颤;冬天的被窝;再也盖不住舒展的姿态……②每年春天;人们都带着希冀去山那边;坐上春天的列车;走出大山;走出故乡的视线。

出走的春天;故乡的门一直敞开着;无论冬夏;一直等着那个春天出走的人归来……所有的故事都在这堵门外发生了;故事在故乡之外;故事却又走不出故乡的世界。

③冬天就这样的结束了;平淡得连一点儿高潮都没有;留下的是空白。

幸好是空白;否则把去年的忧伤带过来;那样让人多么压抑;让人多么感到窒息。

春天正如故乡那扇在春天里敞开的门;门外是你无限的憧憬;无论走多远;门里是你永远的归途;门里就是自己世界的全部。

不走出这扇敞开的门似乎对不起春天;不走回这扇敞开的门似乎更对不起春天。

门外是春天的开始;门里带回的是世界的全部。

走出这扇门只是我的理想;走不出这扇门的是我的精神。

我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春天;因为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就是酷暑严寒我从来没有走出春天——自己的春天。

我就应该活在自己的春天里。

④梦可以回到过去;但现实永远残酷;所以人们对过去耿耿于怀;未来无法穿越;无人知道是祸是福;所以人们对未来孜孜不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