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5版)专业代码: 080603 2015-2018年入学适用四年制本科生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维护、制造、管理、设计开发和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宽口径专业。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根据“基础扎实、口径拓宽、注重应用、提高素质”的总体培养要求,学生经过4年学习,应达到如下基本素质要求:(1)知识要求: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地掌握电子技术及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研究和解决电子技术及信息工程领域理论问题的初步能力,了解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2)能力要求: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技术管理及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设计、实验调试等基本技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阅读和听、说、写能力,能较顺利的阅读相关外文资料。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及开发能力;(3)特别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和敬业爱岗、热爱劳动;具有较好的大商科背景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及人文素质,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毕业生能力要求1.专业基本能力①具有电路理论知识,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掌握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分析等电路分析方法,掌握元器件选择、电路调试、系统测试的方法;②掌握放大器,特别是集成电路小信号低噪声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滤波器,A/D与D/A等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接口电路以及常用传感器的设计和使用,能够设计和使用专业所使用的模拟电路③能够使用Multisim,EWB、Protel、Keil、QuartusII、CCS等EDA设计及仿真工具,提高设计的现代化水平。
了解现代网络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学会基本网络应用。
④熟练运用各种数字功能模块,并应用这些模块来设计数字系统,应掌握自顶向下的系统设计方法,学会使用PLD和VHDL语言或Verilog语言设计数字电路⑤掌握单片机、DSP、ARM应用系统的构建和使用,掌握其编程方法,调试方法,特别是用高级语言编程和调试的方法⑥掌握信号的获取及处理方法,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特性,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信号与系统概述、LTI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复频域分析,LTI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及Z域分析⑦掌握自动控制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了解常用传感器参数选择,输出信号分析和处理,具备机电控制基本概念。
2.工程技术能力①具有电子系统工程需求分析能力与问题抽取能力。
②具有根据需求进行电子系统解决方案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③具有根据电子系统解决方案进行系统部署与实施的能力。
④具有根据行业标准与规范进行电子产品的测试能力。
⑤具有按照工程标准或行业规范,编纂电子系统需求分析报告、工程解决方案、技术实施报告、项目实施管理方案、技术合同等的工程写作与表达能力。
3.工程管理能力①具备在工程管理框架与规范下的工作能力与适应能力。
③具有运用工程经济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工程成本分析、控制与管理的能力。
③具有运用项目管理知识与技能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
4. 创新创业能力①工程创新能力。
运用工程知识、方法与能力,就电子信息工程与应用系统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独到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求解思路、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能力。
②创业能力。
具备在职业工程师岗位上,以岗位工作及其环境为创业空间,发挥专业特长与创业精神,以岗位价值实现为载体,促进个人价值、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共同实现的岗位创业能力;或者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长为基础进行自主创业的能力。
③终身学习能力。
更新与提高自我知识、能力与素质,保持和增强自我竞争力,满足个人职业发展与全面发展需求的自我学习与终身教育能力。
5.合作与沟通能力①团队合作能力。
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团队精神,充分认识团队对于职业工程师的重要作用,具备在团队框架下积极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沟通与协调能力。
②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
具有沟通交流的基本技巧与能力,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有效表达自己思想与意愿的能力,倾听与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的能力,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与人际环境变化的能力。
③国际化交流与合作能力。
具有一门外国语的基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较熟练阅读网络工程专业领域的外文书刊和其他技术资料的能力,与他人在技术与工作层面进行国际化沟通、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④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
具有信息化社会环境中的多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三、毕业学分要求1、课程教学学分、学时分布表。
2、通识选修12学分中,要求“文学∙历史∙哲学”模块2学分,“经济∙管理∙法律”模块2学分。
3、辅修专业要求31学分,二专业要求58学分。
四、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6年,符合条件的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核心课程单片机技术、电路与电子技术(上)、电路与电子技术(下)、电路与电子技术(中)、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Ⅰ)、信号与系统、专业导论、自动控制原理、毕业实习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毕业实习共5周,2学分,第7学期末的寒假实践周。
毕业实习安排学生到专业实习基地或自主联系的相关实习单位进行,调查了解电子系统或相关电子设备的设计、开发、制造等过程,熟悉相关技术和工艺的前沿发展和应用动态,掌握若干项基本的专业性操作或实践技能。
2、毕业论文(设计)共15周,12学分,第8学期。
毕业设计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及科学工作态度、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实际工程设计、产品科研开发、试验研究为毕业设计课题并选择合适的现场进行,完成学生毕业前的综合训练。
3、实践包括C语言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工艺实习、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
a)C语言课程设计,共1周,1学分,第2学期末的暑假实践周。
b)电子工艺实习,共1周,1学分,第3学期末的暑假实践周c)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共1周,1学分,第4学期末的寒假实践周。
d)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共1周,1学分,第5学期末的寒假实践周。
七、课程与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对应关系八、课程修读说明本专业主要包括电路与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智能家居与物联网、智能视频处理和机器视觉等四个发展方向。
电路与系统方向主要学习模拟与数字电路理论、电路分析与设计技术、模拟与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方面内容。
除专业核心课外,建议学生还可选修: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上)、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中)、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下)、电子工艺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技术实验、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电路CAD(英)、感测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子信息技术综合设计、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电子设计实务、电子系统设计、功率开关变换技术、光伏系统设计与维护、RFID技术及应用、项目开发实践、信号与系统实验、电磁场与电磁波等课程。
嵌入式系统设计方向主要学习计算机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研究,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的研制与应用系统开发等内容。
除专业核心课外,建议学生还可选修:EDA技术基础、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上)、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中)、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下)、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技术实验、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电路CAD(英)、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电子系统设计、DSP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嵌入式系统综合设计、项目开发实践、SOPC技术、C++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编程综合设计、C语言课程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
智能家居与物联网方向主要学习物联网及智能家居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除专业核心课外,建议学生还可选修: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上)、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中)、单片机技术实验、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电路CAD(英)、电子信息技术综合设计、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RFID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现代控制理论、传感器网络、感测技术、智能监控技术综合、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路、通信电路实验、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概论、数据库技术、Java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课程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Web系统设计与程序开发等课程。
智能视频处理和机器视觉方向主要学习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心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诸多领域,以实现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从客观事物的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处理并加以理解,最终用于实际检测、测量和控制。
除专业核心课外,建议学生还可选修:EDA技术基础、电子系统设计、DSP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嵌入式系统综合设计、智能监控技术综合、C++程序设计、C语言课程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多媒体通信技术(英)、多媒体信息处理(英)、分布式系统原理(英)、数字视频技术及应用、语音信号处理(英)、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课程。
九、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十、辅修、双专业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