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作文教学“锦上添花”
一、创设情境,以境激情
“情动而辞发。
”大凡写作,都是为了抒发感情,而大多数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总觉得很难找到学生情感的激发点,因而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形式雷同,就是干巴巴的。
而信息技术,能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让学生想写。
例如,指导学生写《参观艺林园》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说,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很熟悉艺林园,至于艺林园有什么特点,许多学生觉得一片茫然。
为了加深学生对艺林园的印象,使学生“有米下锅”,教师可事先拍下艺林园的景色以及景物特写,配上动听的乐曲,输入电脑。
上课一开始,大屏幕上出现了艺林园的美丽景色:高大秀丽的香樟、红叶似火的枫树、汉白玉制成的九曲桥、爬满紫藤的长廊、各式各样的假山、水里嬉戏的仙鹤……美丽生动的画面唤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激起了学生无限喜爱的情感,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
学生满怀激情地欣赏着迷人的景色,萌发出强烈的表达欲望。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四个方面,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大屏幕上再次出现写作提纲:
一、艺林园坐落的位置、特点
二、北面:进入大门,向左拐,北面有一座汉白玉建成的九曲桥,桥上的石狮子、雕刻的图案、八角亭
三、南面:
1.人工湖、罗马风味的亭子、喷泉池里的仙鹤、假山
(1)人工湖周围的石头: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2)亭子:(总分)顶:天蓝色、半圆形
柱:欧洲风味、罗纹
(3)仙鹤:(联想)抬头长啸,好像……
低头梳理羽毛,好像……
互相对望,好像……
(4)假山:瑶池洞
2.林荫大道旁充满诗情画意的石头名字:金牛、千寿、雄风……
3.简单写一下两旁大树的特点:以名、特、稀、奇、珍大树为主,有200多个品种,近万余株。
百年以上树龄的罗汉松、桂花、蔷薇、柿子树、相思树等随处可见。
走进园区,犹如进入了森林公园,到处苍翠欲滴。
四、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1.可仿照《林海》的结尾
当初,我不晓得为什么叫它“大兴安林”,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思了。
——老舍《林海》
2.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想
由于学生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去体验,去感受,心中有了一池充盈的活水,写起来就笔下有神了。
可见,利用现代教育媒体,能以声、形、景,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
有感而发,写出有味之作。
二、启发想象,学生乐写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多媒体可将真实的音响,活动图案和变化的形态直接逼真地展示给学生,引起他们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激发他们对相关事物的联想,诱导他们对未知事物的想象。
以往需要教师滔滔不绝、煞费苦心地启发很长时间,学生才能进入角色,而现在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手段,便能迅速地创设必要的作文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很快进入创作状态,引发丰富的想象。
例如,写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作文,教师先放一段录有大自然各种声响的录音带,让学生边听边进行想象,那么当充满大自然气息的鸟鸣、流水、山歌、风雨之声缓缓发出的时候,学生想象立刻被激发。
当学生陶醉其中之后,教师即可适当引导:由鸟鸣想到动物保护,由流水想到资源的污染等等。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从而踊跃联想,由山歌想到乱砍滥伐,由风雨声联想到未来地球环境的命运等。
无需太多的语言,学生已被带入独立的联想与想象的天地,诱导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多媒体的开放性使得它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超过了传统模式,它带来了高密度、直观鲜明的信息资料,也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开启了,拥有了更多的写作材料,作文就有了更多的表达欲望,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由“要我写”跃升到“我要写”的新阶段。
三、优化评改,相互提高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它能指导学生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作文质量和写作水平。
在作文评改中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加快节奏,提高评改质量,更主要的是能把作文训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可直接把某个学生的作文利用实物投影给全班学生看,针对一篇文章大家一起修改,教学生作文修改的方法;或者把学生作文中典型的病句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分析、推敲;或者从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片段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品味欣赏。
师生通过讨论,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而使学生保持习作的热情,体验习作成功的快乐,进而形成良好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运用于作文课堂,能起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点拨功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路,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
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尝试,信息技术就一定会在作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周家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