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变色龙
1.知识与技能
(1)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抓住几处精彩描写,分析主人公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感情,把握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
(3)品析幽默、形象的讽刺语言。
2.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中体会写作人物的方法。
(2)品析文章的语言,揣摩作者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的作用。
(3)学习续写,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对俄国沙皇走狗的讽刺之情,认识当时沙皇警察统治的黑暗与腐朽。
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认识沙皇俄国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1.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第一课时梳理情节析形象
一、神话导入,激发兴趣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令众多妖魔鬼怪望风而逃。
那么,谁知道他降妖除魔的决胜法宝是什么?(金箍棒与七十二变。
)不错,正是因为他能七十二变,才使他连连得胜,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倘若遇到这种善变的人,情况就不太妙了。
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笔下就有这么一个人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
二、介绍常识并解题
1.了解作家作品。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变色龙》是他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揭露警察宪兵的优秀作品,反映沙俄社会最典型的形象。
2.了解创作背景。
本文创作于1884年,当时俄国社会正处于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下,为强化反动统治,沙皇豢养了一批狡诈多变的奴才,他们媚上欺下,在民众面前耀武扬威、咄咄逼人,在贵族老爷面前趋炎附势、阿谀逢迎。
文中的奥楚蔑洛夫就是一例。
3.了解题目含义。
“变色龙”原是一种蜥蜴,它皮肤和颜色会随着四周物体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变色为保
护色。
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反复无常的态度和变色龙极为相似。
用“变色龙”作小说的题目,含蓄形象地揭露了这个人物的丑恶面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初读课文,对文中生字词、精彩的描写句段做标记。
诃.(hē)坎.(kǎn)赫.(hè)
沉静:本义指环境寂静或人内心安静、平静。
课文指环境寂静。
无精打采:形容情绪低落,精神不振作。
本文指生意萧条。
浆硬:指用粉浆或米汤浸纱、布或衣服使干后发硬发挺。
2.教师提问: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主人公是谁?他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一点?
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经过。
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他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善变,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四、再读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学生寻读课文相关段落,概括关键因素,并复述。
关键词:地点、主要人物、事件发生的经过。
2.请你充当一下警官,来处理一下这个案件,你会怎么处理?
全班交流,结论:
(1)处理小狗的主人,因为他对小狗疏于管理,造成小狗伤人。
(2)小狗不必负责,要处理赫留金,他伤害小狗,无事生非。
(3)两个人都有责任,各打50大板。
教师提示:你们的处理为什么这么简单直接,甚至不用管谁是小狗的主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跟谁是主人无关。
3.奥楚蔑洛夫是怎样处理这个事件的?态度有几次变化?
找出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对赫留金和小狗的态度变化的语句,完成下表(投影)。
4.奥楚蔑洛夫的态度是围绕什么而变化的?他表面上变来变去,实质没变,是什么?
讨论、明确:随着小狗主人的变化而变化;趋炎附势、媚上欺下,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五、拓展训练
“变色龙”现已成为见风使舵的小人的代名词。
在生活和其他影视文学作品中,有没有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小结: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不乏其数,他们的“圆滑”“见风使舵”“两面派”要看具体用在什么方面。
如果像奥楚蔑洛夫、贾雨村之类攀附权贵、欺压百姓、欺压弱势群体,我们就要批判;如果是为了正义事业采取的一种策略,那就另当别论。
六、作业
1.仔细思考课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