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1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1


• 解体、残缺、不和谐 • 完整、匀称、和谐
凡·高 星空(1889)
“那并阻挡不了我对——我是否该说出这个词——宗教的 迫切需要。于是我便在夜晚出去画星星”——梵高
• 梵高画于自杀前一年的精神病院。现实的景物 全是用扭曲和变形的线条表现出来,占画面2/ 3的部分是月亮、十一颗星和夜云,它们全呈轮 状,犹如螺旋般旋进天空。下面1/3的城镇、 山和树也呈类似螺旋形。整个画面的基本色调 是蓝、绿、黑三色。这样一幅夜景的暗示无疑 会激起一种莫名的恐惧。画家以现实景物与幻 觉之间的冲突来表达自己的灵魂的状态,象征 他对神的敬畏。同样几次进精神病院并最终自 杀的塞克斯顿以她的诗阐释了这幅画——
凡· 高 缠绷带自画像
柯 罗: 孟 特 芳 丹 的 回 忆
• 极富抒情意味的风景画。“回忆”意味着对 巴黎北郊的春天景色的“忠实”。
抽象
抽象
• 康定斯基是最早意识到抽象绘画可以表现人的情 感与内在精神的艺术家。他认为抽象艺术有比具 象艺术更自由、更广阔的表现空间。抽象画家不 是从一个自然片断,而是从一个整体去认识自然, 他们把对自然的感受积累起来,从中归纳出它的 内在构造或者精神。 • “色彩和形体的美,不是艺术中根本的目的。因 为色彩的表面印象能够发展成为一次深刻非体验, 造成情感的震动。”
• 于是,“丑”成为新的审美价值取向。马里内 蒂宣称:“我们在文学中表现‘丑’,以此杀 灭文学的尊严。”—《未来主义文学的技术性宣言》因此, 现代派在艺术形式上突破旧有的形式和谐完美, 以不和谐、矛盾、错杂为基本特点。 • “从某种程度上说,波德莱尔的学说是一种丑 的美学,一种对艺术家能克服重重困难的力量, 对他能从罪恶中引出‘花’来的信心。”——韦勒

阅读感受与审美体验的变化
• 吴尔夫《班奈特先生和勃朗特太太》:“当我 享受他(指艾略特)的诗句的极端的、迷人的 美的光照,并想到我必须作一次头昏目眩、胆 战心惊的跳跃才能进入下一句,以至句句都要 这样,就像一个杂技演员小心翼翼地从一个杠 上跳到另一个杠上的时候,说实话,我真有些 向往那些老规矩,并且羡慕我的祖先的逍遥自 在,他们不是在半空中疯狂般地飞旋,而是在 荫凉里拿着书消磨时间。”
二、产生和发展
• 西方现代派文学起于何时众说纷纭,较流行的 有三种观点:波德莱尔( 1821 一 1867)的《恶 之花》; 19 世纪法国前期象征主义; 19 世纪末 的后期象征主义。 • 斯泰恩(1713-1768)、霍夫曼(1776-1822)、 波德莱尔(1821-1867)、爱伦· 坡(18091849)、陀斯妥耶夫斯基(1821-1881),以及 早期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1844-1896)、兰波 (1854-1891)、马拉美(1842-1898)被视为西 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
三、基本观念和艺术特征
• 文学观: • 1.文学是主观精神世界的表现。 • “文学完全是个人的”,“从内心来说, 我是一个孤独者”,“在这个不允许诗人 生存的社会里,我作为诗人的处境,正是 一个为自己凿墓穴的孤独者的处境。”
——马拉美,见《西方文论选》下
1.表现自我主观世界
• 现代派作家以强烈的自我意识强调独立于社会与 群体的自我价值,同时基于非理性主义哲学(① 不重在讨论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而重在人的生存 状态,②关注个体的人。)认为客观世界不过是 依赖于人或某种精神现象存在的,它不具有本源 性。因此它只是表象而非本质,从而不具有真实 性。只有通过内心世界的“意志”、“生命冲 动”、“潜意识”才能揭示人和世界的真实本质。 他们认为以往的文学,如现实主义以客观世界作 为衡量文学作品的价值标准是本末倒置。
弗拉戈纳尔 秋千(1767)
• 或许就内容而言它比 《草地上的午餐》更 不道德:女子“荡” 在情人与丈夫之间, 她微笑着踢起腿,扬 起裙子,让躲在花丛 中的情人窥视,而拉 秋千的丈夫却被蒙蔽 而浑然不知。这却被 艺术道德所默认。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毕加索 亚威农的少女 布歇 狄安娜出浴
“亚威农”巴塞罗那街名。 几何形体淡化了妓院裸女 的色情意味。
• 压在久已厌倦的呻吟的心上, • 当它把整个地平线全部包围,
波德莱尔
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
• 泻下比夜更惨的黑暗的昼光。
• 当大地变成一座潮湿的牢房,
• 在那里,“希望”就象是一只 蝙蝠,
• 用怯懦的翅膀不断拍打牢墙, • 又向朽烂的天花板一头撞去; • 当雨水洒下绵绵无尽的雨丝, • 仿佛一座大牢狱的铁栏一样, • 当一群无声息的讨厌的蜘蛛 • 来到我们的头脑的深处结网。 左为诗歌《忧郁》前三节
• “我认为再现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是没有好处的、 讨人厌的,因为没有一个存在的东西能使我满 意。自然是丑的,我宁可要我所幻想的怪物, 不要那些肯定诗人感到厌烦琐碎的东西。”——
波德莱尔《1859年沙龙》
• “作为处在现实而出现的东西不可能是真实的。 真实的现实一定要由我们去创造”,而“在最 真实的核心中去探寻世界,并重新创造世界乃 是艺术最伟大的任务。”——埃德施米特《论文学创作
发展分期有不同认识,大致为:
• 第一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最初10年, 这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形成时期。 • 第二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末。现 代主义的成熟期,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 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这是西方现代 主义文学进一步发展时期。它呈现出与第 二阶段不同的一些特点,其中很多流派又 被归入“后现代主义”或“后现代派”。
星夜——安妮·塞克斯顿
• 这镇并不存在
• 只有一棵黑发的树悄悄伸
• 上去,如一溺水的女人溜进 炎热的天空。
• 就像上帝,从他的眼中推 开孩子们 • 隐形的古蟒吞尽了星, • 哦,星光灿烂的夜!我只 愿这样死去: • 撞入夜那匆促的野兽,
• 镇子一片寂静。黑夜煮沸了 十一颗星。
• 哦,星光灿烂的夜!我惟愿 这样死去 • 它在移动。它们全是活的。 • 甚至月亮也在它 橙色的铁圈 中膨胀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以上图片是马奈和康定斯基的画的组合
一、概述
• 课程说明:概述性,而非研究性。 •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 主要内容:各流派的艺术和思想特征
• 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艺术”的组成 部分。对于后者难以用“是什么”来界定, 往往用“不是什么”来感受和描述。请看 一组绘画。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1863)
关于概念
• 尽管“现代”的名称存在疑问,但是它的 代表人物都曾采用创造性的暴力挑战不自 由、新闻界、上流社会和胆怯读者、政治 和宗教正统观念的压迫,而赋予其精神。
• 但它在以下两点是恰当的: 1. 反映出众多 流派的事实。它的任何一种确定的特征都 难以概括。 2.不断革新的、反传统文学的 基本态度。
传统“美”的幻灭
• 吴尔夫:“现代之美旁边鸣叫的夜莺,是 对于美感嗤之以鼻的某种嘲弄的精灵;它 把镜子翻转过来,向我们显示美神的另一 边脸颊是深陷的,破了相的。” • 兰波《地狱一季》:“一天夜里,我把 ‘美’抱来坐在我的膝上 —— 后来我发现 她苦涩愁惨 —— 我又对她狠狠地辱骂 …… 我 把人类的全部希望在我的思想里活活闷死。 像野兽扑食,我在狂喜中把她狠狠勒死。”
“术语”的尴尬
• 现代主义,是上个世纪初的一个时代的名 称,它的时代飞逝,它已太过遥远,正在 成为文化的历史。但人们依然反常地称之 为“现代”。 • 作为概念,“现代”基于时间,不能象 “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现实 主义”、 “自然主义”……那样反应出具 体的艺术特征或追求。以它作为艺术思潮 的名称显示出文学史家和批评家的困境。
概念的不确定性
• 现代主义与其说是一种风格,不如说是在 高度个性意识上对一种风格的探索。每一 部作品的风格并不能保证下一篇作品的风 格,这或许就是欧文·豪所说:“现代主 义不会确立自己的普遍风格;或者说,如 果它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它就否定了自己, 从而不再是现代的了。 ”(欧文·豪《现代思
想导论》)
中的表现主义》
3.多维的审美标准
• 审美关照中突出“审丑”是现代主义文学观的主 要内容。从古希腊起,传统文学一直以创造和展 示美的世界和人生为己任,把创造和谐、匀称、 完整的形式完美作为自己的追求。其审美价值标 准基于西方文化中的理性精神而确立,尽管文学 发展过程中,丑逐渐在文学中取得自己的地位, 但以美为主的审美原则始终是确立的。现代主义 文学以种种异化关系为主题,表达绝望悲观痛苦。 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已经破灭,随着真与善的 失落,“丑”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真正地取代美成 为艺术价值构成的主体。
《亚威农的少女》(1907年) 变形与怪诞
• 标志着立体主义的开始,为现代主义艺术 家进行的“形式革命”提供了观念上的启 示。扭曲的空间和几何形形体的人物形象 完全背离了传统艺术以真为最高价值的观 念,画面右边两个形象受非洲面具启发而 成,野蛮而怪诞,体现现代主义艺术反美 学倾向。
达Hale Waihona Puke 内战的预感2.用表现否定再现
• 西方文学传统中,再现和摹仿一直占据文学观 的主流。从《诗学》奠定其理论基础后,摹仿 说和再现论一直给予西方历代作家以认识论和 方法论的基本武器,引导他们去把握文学的本 质、文学与现实、文学与虚构的关系。现代派 作家则发展了文学中的表现论,主张文学不应 是现实生活的简单再现,更不是对客观世界的 机械摹仿,而应对现实进行再创造,以创造出 一个异于现实世界而又能表现世界本质特征的 艺术世界。
• 《达达主义宣言》:任何对于自然的模仿,无 论怎样隐蔽都是谎言。吴尔夫《班奈特先生和 勃朗特太太》指控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是关心人 的身体,而不关心人的灵魂。现代主义作家立 足自我的内心世界,坚持“由内向外”的创作 路线,着力表现内心的,甚至是潜意识的真实。 客观世界只作为主观的心境的反映物和人物内 心体验的客体出现在作品中。这决定了现代派 文学主观性和内向性的特点。
现代主义各流派在审美(审丑)追 求的标准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