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地质学》生产实习报告解读

《普通地质学》生产实习报告解读

《普通地质学》生产实习报告学号: xxxxxxxx 班级序号: xxxxxx 姓名: xxx 指导老师: xxxxxxxx 成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专业2015年8月目录前言 (3)秭归简介 (3)路线一 (3)路线二 (6)路线三 (8)路线四 (9)路线五 (10)基地实习 (11)路线六 (11)路线七 (12)总结 (13)前言2015年8月18日上午,我们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从学校出发,去往位于秭归的实习基地,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地质地貌学实习。

在这十天中,我们在孙斌、杨超等老师的带领下,去了高家溪、兰陵溪、泗溪公园等地方进行学习。

在领略到了祖国的山河壮丽的景色的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新的地质学知识,也见到了书本上所记载的岩石,这让我感觉不虚此行。

一、秭归简介秭归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段为黄陵背斜,西段为秭归向斜,属长江三峡山地地貌。

长江由西向东将县境分为南、北两部分,江北北高南低,江南南高北低,呈盆地地形。

境内山脉为巫山余脉,最高点云台荒海拔2057米,最低点茅坪河口海拔40米,海拔800米以上高山128座,2000米以上高山2座。

县境内群山相峙,多为南北走向,形成秭归县广大起伏的山岗丘陵和纵横交错的河谷地带。

由于长江水系,地面切割较深,大片平地少,多为分散河谷阶地,槽冲小坝,梯田坡地。

二、实习路线一:基地---高家溪---基地教学点:高家溪新桥(1)点义:观察角度不整合(2)点位:高家溪新桥坡上20-30米处(3)任务:a)描述连沱组与岩体的角度不整合b)观察描述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的形态,颜色,特征c)观察描述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上覆地层,下伏地层岩体的组成,结构特征(4)描述:该点可见下伏三斗坪单元与上覆连沱组清晰可见的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不整合接触界面之上为连沱组紫红色砾岩,含砾粗砂岩,砾岩大小比较均一,成分单一,主要成分为石英,燧岩页岩石矿物,由接触面向上连沱组砾岩,含砾粗砂岩粒度逐渐变细,反映沉积水体深度逐渐加深的演化过程。

教学点:和尚洞任务:(1)观察和尚洞的发育特征(2)调查和尚洞的发育条件(3)绘制和尚洞剖面示意图及形成条件背景资料:(1)发育特征:洞口宽大,呈三角形,高40m,宽21.3m,宽高往内加深,往内大约距洞口8m处,测得洞宽23m,高50m,深度52m,洞壁发育有岩溶裂隙贯穿洞顶底,洞顶发育有石钟乳,洞内可见厚约数米的堆积物及溶洞形成过程中崩塌的堆积物。

2、发育条件:灯影组白云岩节理断裂发育,南东向的小断层与局域的北西向断裂在此连通交汇,大的断裂带给地下水发育提供条件,地下水的循环交替发育了和尚洞。

教学点:三号洼地外貌特征:不规则椭圆形,大约200m,宽约100m,洼地中央有落水洞,已被掩盖,岩性有灰岩、白云岩,倾向135度,倾角9度。

条件成因:三号洼地地处分水岭,降水频繁,断裂比较发育,有利于岩溶发育,第一层为震旦系灯影组(Z2Dy),灰白色中厚状白云岩,第二层为白云质灰岩,含硅质的白云质灰岩,为可溶性岩石及陡山沱组,岩性为薄层碳质页煤。

教学点:棺材山危岩体任务:(1)观察棺材山危岩体发育特征(2)调查棺材山危岩体发育条件(3)绘制棺材山危岩体剖面示意图(4)了解棺材山危岩体防治工程背景资料:位于宜昌市宜陵区三斗坪镇棺材山,高层为827.3m,山脚公路处高层约670m,高约150m的陡岩,危岩体三面凌空,陡峭壁立,坡度为80-90度,危岩体高耸,局部反倾,陡岩坡面危石密布,岩顶活石倒挂,体积为14x10^4立方米,直接威胁山路坡下369户1470人生命财产安全。

成因:(1)岩体软硬相间,坡脚处抗风化能力较弱。

(2)岩体下部被当做煤层开采,形成采空区,迅速改变斜坡底部岩体结构,发育了多条平行坡面大裂隙。

(3)三面凌空提供空间条件。

路线二:基地---泗溪外---基地教学任务:(1)观察描述张家冲水土保持实验区(2)傅家老屋南200米处鸣报站观察描述第四纪沉积物河谷地貌(3)日月坪的电线杆130m处观察描述地层坡面(4)泗溪桥观察河流形态点位:张家冲水土保持试验区点义:观察水土保持实验模型个人描述:张家冲水土保持试验区设置有不同梯度坡地,不同坡度对贮存的水量及水带走的泥沙量有关,通过坡度大小计算可得水量和带走泥沙量,对应种植相应植物。

点位:茅坪溪,傅家老屋200m处干溪沟鸣报站点义:观察洪积物的地貌特征任务:观察洪积物的地貌特征,观察洪积物的形成条件及特点点位:泗溪日月坪村130m电线杆处点义:观察描述连沱组的岩性任务:观察描述南华系莲沱组的地层岩性特征描述:莲沱组由老层向新层(1)灰紫色中厚层砾岩(2)中厚层含砾石英粗砂岩(3)紫红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粗砂岩(4)褐黄色砂岩及紫红色泥岩(5)紫红色中厚层砂岩(6)中厚层砂岩,粉砂岩石层,夹带绿色薄层的凝灰质泥岩(7)中厚层粉砂岩互层夹带灰绿色薄层凝灰质泥岩(8)青灰色砂岩点位:泗溪桥下点义:观察河流地形地貌任务:观察河流地形地貌,河流特点描述:河流分选性好,磨圆度好,层现性清楚路线三:基地---兰陵溪---基地教学任务:(1)观察描述变质岩特征(2)观察描述变质岩的断层(3)观察崆岭群变质岩与震旦连沱组的分界(4)观察古风化壳及不整合接触关系(5)观察沉积岩中的座椅褶皱点位:木材检查站以西200m点义:观察变质岩变质类型:接触变质作用、高热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冲击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及区域变质作用等。

变质作用方式:重结晶,重组合作用、交代作用、变质分逸作用及变形碎裂作用。

分类:1、正变质岩(由岩浆岩组成)2、负变质岩(由沉积岩组成)点位:杉木溪大桥80km以西点义:崆岭组小以村组变质岩中。

任务:对岩性观察描述,对断层素描点位:九曲脑中桥小加水站对面山坡上点义:莲沱组与南沱组分界任务:(1)观察描述莲沱组与南沱组岩性(2)观察描述南沱组与陡山沱组不整合接触(3)观察描述陡山沱组内部褶皱构造及地层岩性古风化壳上部第一层:中厚层状泥灰岩(夹带薄层白云紫灰岩)第二次:钙质页岩第三层:中厚层状泥灰岩第四层:薄层泥质灰岩第五层:带状泥灰岩与灰质泥岩(夹带薄层状白云紫灰岩)第六层:含碳紫灰岩夹带条带状紫灰岩第七层:条带状泥灰岩、灰泥岩路线四:基地---九畹溪---基地教学任务:(1)沉积岩的综合描述(2)观察描述岩浆河组跟水井沱组地堑(3)观察描述石龙洞组平卧褶皱点位:风茅公路334km的84km处点义:观察描述陡山沱组与灯影组地层界限任务:(1)观察描述陡山沱组与灯影组岩性(2)观察描述钙华陡山沱组岩性:黑色碳质粉砂子页岩加透镜形状的白云岩和燧石结合,下部以碳质页岩为主,向上燧石层增多,顶部碳质页岩风化后呈粉红色叶片状,含银较多灯影组岩性:深灰色厚层至块状沙屑细晶白云岩,局部加含磷沙屑细晶白云岩,鸟眼构造,与下伏的陡山沱组是整合接触,往下灰白色块状,微晶白云岩夹硅质条带,可见灰紫色磷质砂屑和砾屑白云岩,富含小壳动物化石水井沱组:黑色碳质页岩,带有藻类化石点位:334省道86km任务:观察岩浆河组和水井沱组地堑和地垒点位:九畹溪沟口任务:观察描述石龙洞组平卧褶皱路线五:基地---滚装码头---翻坝物流园---三峡截流公园---基地教学任务:(1)观察黑云母闪长岩球形风化(2)观察岩脉穿插(3)观察三峡大坝点义:观察黑云母闪长岩中的球形风化点位:滚装码头前300米球形风化应具备的几个条件:石头应有特别的节理,必须有均匀的质地。

点位:翻坝物流园点义:观察岩脉穿插岩份:花岗岩倾向177度,倾角47度黑云母闪长岩::属非金属矿石,灰白色花岗结构,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点位:三峡大坝下游截流公园点义:(1)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2) 了解三峡工程的主要建筑及功能(3) 了解三峡工程的主要地质问题8月25日基地实习教学点:秭归基地点位:三峡中心点义:观察吊车、冷却塔等地质仪器,了解使用流程。

(1)吊车:首先检查是否有安全隐患,吊运棱角物件,先加衬垫,不能用吊车吊人。

(2)冷却塔:打开出水阀,拨下水源及冷却风扇开关。

描述:在基地中见到了模拟沙盘,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时代的岩石,表现了秭归地区的地质形态。

点位:岩石园点义:考察不同年代的岩石,了解沉积岩与岩浆岩的特点。

路线六:基地---链子崖---基地教学任务:(1)远观新滩滑坡(2)链子崖危岩体调查点位:链子崖景区大门口木楼上点义:远观新滩任务:(1)了解新滩滑坡的发育特征条件(2)了解新滩滑坡的防治措施背景:位于长江左岸(面向下游)原新滩古镇所在地,链子崖危岩体对面,由崩塌加载推移,滑坡呈长条形,纵长2km,呈上窄下宽构造,上约200m,下约720m,总体积约3千万立方米,分布面积0.75平方公里,坡度20-25度,土石比例6:4-5:5之间,平均厚度30-40m,最厚处86m,下面是裸质的砂页岩,滑坡区位于黄岭西翼,东距九畹溪2km,西距仙女山断裂5km,区内底层由老到新为志留纪砂页岩,二叠纪的页岩+煤层。

点位:链子崖景区内点义:链子崖危岩体调查任务:(1)观察危岩体发育特征条件(2)了解危岩体防治措施(3)画链子崖素描背景:位于兵书宝剑峡与牛肝马肺峡之间,西陵峡新滩镇南岸,与新滩滑坡隔江对峙,因链子锁崖而得名。

发育特征:位于黄岭背斜长江南岸,西面临言崖80-100km,坡角20-30度,北壁为北西方向几乎与长江平行,其西部与南端与山体部分相连,大部分与被裂体切割,走向为北东,倾角为26-35度,地势南高北低,顶面高度495m,北端高170m,岩体有30多条宽大裂隙,地层从老到新是志留纪中统砂岩、泥岩,泥盆纪石英砂岩,石英砂岩与页岩互成,石炭纪上统灰岩与白云质灰岩,二叠纪下统栖露组的灰岩与梁山组煤层,第四季的粉砂子粘土夹带砂石块。

路线七:基地---泗溪公园内---基地教学任务:(1)V字型河谷地貌与中游地貌观察比较(2)V字型河谷与河流中游冲击物的差别(3)瀑布的形成1)V字形河谷谷坡陡峻,坡面呈直线或曲线形,两岸和河心常有坚石突出,谷底保留着原始地面的宽谷状态,有明显的河谷底部,两侧谷坡较缓,河流中游在河口以上一段,中游一段比较平缓,泥沙沉积作用显著,往往多浅滩以及沙洲。

2)V字形河谷沉积物多为沼泽沉积物的淤泥、泥炭,也有粗粒碎屑物,比如砾石和粗砂,河流中游沉积物比河谷沉积物略细,一般为粉土质砂或砂质粉土,也有长条形砾石长轴垂直于水流方向,不稳定矿物含量较少。

3)因为地壳运动,地壳就会发生断裂错动,而且断裂两侧的岩层又会发生相对的升降,造成很陡的岩壁,当河流经过,就会形成瀑布。

总结很快,我们的实习结束了。

在这次实习中,我领略到了祖国的壮丽风光,看到了书本上所写的各种岩石。

这次实习也使得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学习的东西再多,不去实践,不去融会贯通,也是没有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