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记一记1.同义词的最大特点是 。
答案:同中有异2.同义词在词义上的差别有: 、 、 。
答案:词义范围大小的不同 词义轻重的不同 词义侧重方面的不同3.同义词用法方面的差别有: 、 、 。
答案:适用对象不同 搭配关系不同 词类和功能不同4.同义词色彩风格方面的差别有: 、 。
答案:感情色彩不同 语体风格不同辨一辨根据例句体会“流传”和“留传”的词义差别,然后在横线上分别填上适合的词语。
例1: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天。
例2:消息很快流传开了。
例3:这是祖辈留传下来的秘方。
①这则消息不胫而走,在同学之间广泛 。
②这件器皿是祖辈 下来的。
③这本线装书是爷爷 下来的宝物。
④雷锋的故事至今还在这个小山村里 着。
答案:①流传;②留传;③留传;④流传。
“流传”的意思是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的意思则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填一填 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笔力传神,寥寥数语,就将众多人物的性格 得淋漓尽致。
(塑造/刻画)②美国一直强硬反对解除对华武器禁售令,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 大陆与台湾统一。
(阻止/阻挠)③恐怖袭击在全球呈蔓延趋势,成为人类和平的公害,这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防止恐怖袭击,远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
(因而/而且)解析:“刻画”的意思是用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塑造”的意思是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
用“刻画”更贴切。
“阻挠”的意思是阻碍、扰乱,使不能顺利进行,“阻止”的意思是阻拦使停止。
“阻挠”有干扰的意思,符合句意。
“因而”表示因果关系,“而且”表示递进关系。
在句中“恐怖袭击在全球呈蔓延趋势……”是缘由,而后一句则是结果。
答案:刻画 阻挠 因而理一理等义词Error!感悟体会 想一想1.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你举例具体说明。
答案:同义词就是词义基本相同或相近,但在词汇意义、语法意义或色彩意义的某个方面又有细微差别的一组词语。
是同中有异。
如“前景”和“前途”,“展望”和“瞻望”。
2.同义词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请你举例具体阐释。
答案:第一类,词汇意义完全一致,色彩意义上存在差异。
如“掂量”和“斟酌”,一个口语一个书面语。
第二类:词汇意义有很大共同性,但又不完全一致,但是色彩意义相同。
如“优异”和“优秀”,前者表示“特别好”,后者表示“非常好”。
第三类,词汇意义有很大共同性,但又不完全一致,色彩意义也存在一些差异。
如“悭吝”和“吝啬”,前者语意比后者重,只用于书面语。
3.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请你结合例子加以阐释说明。
答案:第一,词义方面有差别。
词义范围大小、词义轻重、侧重方面不同。
如“优异”“优秀”“优良”。
第二,用法方面不同。
包括使用对象不同,如“爱护”和“爱戴”,前者既可指人,也可指物,后者只用于人。
搭配关系不同,如“严厉”和“严格”,前者与“处分、惩罚”等搭配,后者与“遵守、要求”等搭配。
词类和功能不同。
如“发现”和“发觉”,前者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做名词,后者只能作动词。
第三,色彩风格有差别。
感情色彩不同。
如“尸体”和“遗体”,前者是中性词,后者是褒义词。
语体风格不同,如“商量”和“商榷”,前者是口语,后者是书面语。
[高考链接]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什么是近义词,近义词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近义词之间的异同。
对应的高考考点是“正确使用词语”。
【例1】 [2019·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 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 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 在人潮汹涌的现代都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 杂居B.名噪一时 闻风而至 栖居C.名噪一时 纷至沓来 杂居D.名闻遐迩 纷至沓来 栖居解析: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强调的是空间。
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于一个时期。
强调的是时间。
结合语境应选“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结合语境,应选“纷至沓来”。
杂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在一个地区居住。
栖居:栖息;居住。
结合“现代都市”的语境,应选“栖居”。
答案:D【例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 ,从营养成分、 、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 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 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 色泽 终于 适量B.鉴别 色彩 终于 适当C.甄别 色泽 最终 适当D.甄别 色彩 最终 适量解析:“鉴别”是指分辨一些事物的真假,多用于古物的鉴定。
“甄别”是指区别,强调认真、慎重地鉴别。
“色泽”指颜色和光泽。
“色彩”是指丰富多样的颜色。
“终于”副词,到底,最终。
“最终”指最后,末了。
适量:数量适宜,适当的数量。
“适当”形容词,合适,妥当。
答案:C【例3】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 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 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 积聚 宵衣旰食B.徘徊 积淀 废寝忘食C.踟蹰 积淀 宵衣旰食D.踟蹰 积聚 废寝忘食解析: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积聚:积累。
积淀:积累沉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答案:B【例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 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 ,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 ,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B.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C.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D.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解析: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考虑。
答案:C[技法指导]辨析近义词十法一、词义轻重不同。
二、范围大小不同。
三、适用对象不同。
四、语体色彩不同。
五、感情色彩不同。
六、搭配关系不同。
七、语法功能不同。
八、词义侧重点不同。
九、主动和被动不同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
[拓一拓]突然发作用暴发,猛然破裂用爆发不忍舍弃用留恋,不忍离去用流连价值增加用增值,繁殖增生用增殖中途停止用中止,结束停止用终止暗中等待用伺机,等待机会用俟机演变过程用衍化,演变结果用演化强光耀眼用炫目,眼花迷惑用眩目形状面目用原形,事物类型用原型伤心苦恼用悲痛,极度悲哀用悲恸恳切希望用祈求,向人讨取用乞求测基础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得当的一项是( )A.他动情地说:“母亲,您为我们操劳了这么多年,也该歇歇了,别老牵挂着我们。
”B.欣闻你家儿子考中北大,特备薄礼以示祝贺。
C.今天,是我们祖国母亲60华诞,我这海外游子怎不念之挂之,在此赋诗一首,以表达我对祖国的怀念之情。
D.那孩子真坚强,铁蒺藜刺破了他的脸,疼得他头部直冒汗,可他还是紧紧抱住那个小偷不放。
解析:本题意在从语体色彩的角度来说明等义同义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A项是口头语,“母亲”应改为“妈”“娘”;B项是书面语,“你家儿子”应改为“令郎”;D项是口头语,“头部”应改为“脑袋”“头上”;C项是书面语,“华诞”使用得当。
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句后括号内的词能够互换的一项是( )A.他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几十年来,他所读的书难以计数,而他最钟爱的仍是那部绣像《三国演义》。
(书籍)B.昨天,我刚收到了她的信,没想到今天又收到了一封,看来她是真的寂寞了。
(信件)C.为了把这些物资及时运到舟曲灾区,该县一次就派出三十部车,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车辆)D.村边的那条河,已干涸多年了,昔日的河床变成了庄稼地;看着这些茂盛的庄稼,心中有股说不出的滋味。
(河流)解析:本题意在说明等义同义词中集合概念的用法。
题中“书籍”“信件”“车辆”“河流”都是集合概念,“书”“信”“车”“河”都是具体概念。
在使用时,它们有时能换,有时不能换,应根据语境,细加体味。
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战士们七手八脚地把这个被击毙的毒枭的遗体抬上车,这次缉毒行动也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B.当法医,难免跟尸体打交道,看着这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小姑娘,我不禁对她从事这个职业有点担心。
C.烈士的遗体被安放在鲜花丛中,他的战友持枪为他守灵。
D.前些日子,大批的鲸鱼窜上了澳大利亚的海滩,虽然大力抢救,但还是有许多鲸鱼搁浅而死,以至几十里长的海滩上,随处可见鲸鱼的尸体。
解析:此题意在说明等义同义词的感情色彩。
题中的“遗体”是褒义词,“尸体”是中性词。
答案:A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各界人士有的手捧鲜花,有的抬着花篮,每个人胸前都佩戴着小白花,缓缓地走到王选院士的遗像前,鞠躬 ,许多人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②“上学难”问题是人大代表最 的问题之一,我国将在五年内对农村教育投入2千多亿元,使农村学生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消除横亘在城乡间的“教育鸿沟”。
③国民党“立委” 陈水扁的“废统论”,国台办新闻发言人也指出“废统论”是“台独”分裂活动进一步升级的危险信号。
A.志哀 关注 叱责 B.致哀 关注 斥责C.志哀 关心 斥责 D.致哀 关心 叱责解析:志哀,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致哀,对死者表示哀悼。
“关注”比“关心”程度更重。
叱责,大声叱骂责备;斥责,严厉地指出别人的错误。
答案:B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当今这样的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生物 正日益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人体生物钟经常被打乱。
②《万物之尺》这本书首次 了200年前米制确立时存在的惊人误差。
③伊拉克战争之后,伊拉克 处在动荡和不稳定之中,使世界安全形势又多了一个不确定因素。
A.机理 揭露 一直 B.机理 披露 一度C.节律 揭露 一度 D.节律 披露 一直解析:①机理,指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节律:指某些物体运动的节奏和规律;句中的“人体生物钟”强调了要用“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