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期12月月考试题(A卷)分值:150分时间:120分钟命题人:阳辉审核人:高一语文备课组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踱.着(duó)酣.睡(hān)廿.四桥(gān)乘彼垝.垣(guǐ)B、霎.时(chà)落蕊.(ruǐ)混.沌(hún)何时可掇.(duō)C、梵.婀玲(fàn)一椽.(chuán)瞥.见(piē)将.子无怒(qiāng)D、煤屑.(xiāo)譬.如(bì)婆娑.(suō)白鹄.舫(hú)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蒲苇斑驳溘死耳著明月珰B、磬石脉博颓废犹可脱也C、彷徨箫索嘶叫暖暖远人村D、青衿樊笼掂记鸡鸣桑树巅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尽管刘兰芝夙兴夜寐....,勤于劳作,品行端正,未有偏差,焦母仍要存心挑剔。
B、在我国,每天有数百万中小学生乘坐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各类校车上下学,因车体不达标而引发的校车事故信手拈来....。
C、屈原怀瑾握瑜....,宁可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能让自己高洁的情怀蒙受世俗的污垢。
D、据报载,某市专门制定幼小衔接方案,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午睡减少半个小时,以更好地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接轨”。
专家认为,这种揠苗助长....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是极为可怕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12月9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抵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斯德哥尔摩大学开展文学讲座。
B、近10年来,我国新能源呈现迅猛发展,风电装机累计增长118倍,年均增长超过60%左右。
C、据悉,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牛河梁遗址此次入选,对红山文化的传播与保护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D、最近,罗阳英年早逝、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关注。
人们记住了英雄,更记住了英雄身上所凝聚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游庐山记【清】恽敬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
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
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
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
庚辰,舣星子,因往游焉。
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
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
亭废,道险甚。
登含鄱岭,攀太乙峰。
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
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
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
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
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
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
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
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
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
旋至寺,观右军墨池。
返,宿秀峰寺。
甲申,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
复返宿秀峰寺。
是夜大雨。
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选自《大云山房文稿》有删节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故并.海诸山多壮郁并:并列B、敬以事绝.宫亭绝:横渡C、壬午,道.万杉寺道:取道D、山之腰皆弇.之弇:覆盖6、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庐山“足以娱性逸情”的一组是()①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②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③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④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⑤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⑥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③④⑥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庐山三面环水,因为江水湖水不同于海水,所以庐山不像靠海的山岭那样雄壮深沉,而显得清逸动人。
B、作者的庐山之游,既饱览了庐山奇异的自然景观,也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和李白的读书堂等人文景观。
C、作者在登上太乙峰后,极目远眺彭泽,云朵遮天蔽日,滚滚而来,周围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涌的样子。
D、作者认为云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本文记述游览庐山的经过,重点记下了云的变幻奇巧的景象。
8、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A、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B、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其诡变/足以娱性逸/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C、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其诡变足以娱/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D、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
译文:(2)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译文: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8分)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己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选自《古诗十九首》)(1)这首诗的开头叠用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2)诗中两次出现“相去”,各有什么含义?(4分)答:11、古诗文默写。
(5分,每空1分)(1),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2),固前圣之所厚。
(《离骚》)(3)举手长劳劳,。
(《孔雀东南飞》)(4)同心而离居,。
(《涉江采芙蓉》)(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荷塘月色》)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
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受噪音污染的环境中,户外的交通噪音,建筑工地噪音,办公室内的设备噪音、人员噪音,回家后家用电器的噪音、邻里噪音……虽然很多时候这样的声环境只是不友好,并没有达到震耳欲聋的地步,但日积月累,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心理的神经紧张、暴躁、精神不集中,生理的血压增高、心跳加速、听觉不灵,而且还会影响工作效率。
传说的声学控制措施包括减少噪声源的声功率、在传声途径上设计障碍阻隔噪声和振动,增加建筑墙体的隔声性能,设置吸音装置等等。
但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有别于一般的噪声控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它的因素,可能采取的措施,尽量与其他生态技术(如自然通风)相协调。
从声环境角度考虑,生态建筑的选址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噪声较大的主要街道和工业厂房,以减少室外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很多时候,这样的考虑可以使后续的许多工作得以简化。
比如我们综合各国的环境标准和科研成果选定某生态建筑的声学指标为等效声压级45dB (A)以下,其中dB(A)是一种A网络计权的噪声分贝数,模拟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反应。
如果是一幢乡村别墅,室外的背景噪声甚至可以低达40dB;但如果这是一幢闹市区临街的办公建筑,室外的背景噪声高达60~70分贝,就会给设计带来很多麻烦。
比如,选择隔声性能良好的密闭窗户可以隔绝室外噪声,但显然自然通风就无法实现,人们所处的综合环境仍然是不舒适的。
如果建筑选址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屏障,通风隔声窗等措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自保护性能。
声屏障的种类很多,在选择时一定要兼顾功效()、美学()和经济()三个因素。
生态建筑户外声屏障设计的要点往往在于和整体景观的协调及视觉通透性,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担心影响自然通风而选用镂空的围墙或单纯的绿化带隔音,实际上会达不到隔音效果。
所以,如果建筑周围的背景噪声非常恶劣,我们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通风与隔声的协调,顾此失彼只会影响整体的环境效果。
外窗的设计也很重要,可供选用的形式有单层玻璃窗、双层玻璃窗以及双层窗。
其中以双层窗的隔声效果最好。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两层玻璃间的耦合效应,两层玻璃最好选择不同的厚度,玻璃间的空气间隙应大于6毫米。
另外,通风隔声窗的概念近年得到了推广。
它采用一中特殊的双层窗构造,之间设置了类似声陷阱的结构。
显然,这样的结构必然同时产生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目前如何增加通风效率,提高计权隔声量是通风隔声窗设计和改良的要点。
12、本文重点介绍了解决生态建筑声环境问题的两条途径,即和。
13、结合文意,依次填入画横线句“在选择时一定要兼顾功效()、美学()和经济()三个因素”括号里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A、隔声性能与环境协调节约材料B、有利环保与环境协调价格低廉C、隔声性能大方而舒适价格低廉D、有利环保大方而舒适节约材料1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所处的环境指的是综合考虑了隔声与通风等因素的环境,即生态建筑的声环境。
B、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与一般噪声控制不同,因而传统声学控制措施都不能用于生态建筑。
C、从声环境的角度看,如果室外背景噪声低达40dB,生态建筑就不需要设计户外声屏障。
D、通风隔声窗容易导致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两大弊端,所以在技术方面还亟需改良。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秋天的音乐冯骥才①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戴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整个身心立刻就进入秋天才有的一种异样温暖甜醉的感觉里。
②我把脸颊贴在窗玻璃上,挺凉,带着享受的渴望往车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
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这收割过的田野上,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晴空下,躺着,丰满而柔韧的躯体!从麦茬里裸露出浓厚的红褐色是大地母亲健壮的肤色;所有树林都在炎夏的竞争中把自己的精力膨胀到头,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它优美的枝条;所有金色的叶子都是它的果实,一任秋风翻动,煌煌夸耀着秋天的富有。
真正的富有感,是属于创造者的;真正的创造者,才有这种潇洒而悠然的风度……一只鸟儿随着一个轻扬的小提琴旋律腾空飞起,它把我引向无穷纯净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