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辉县市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河南省辉县市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河南省辉县市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新添加的题型 (共2题;共15分)1. (10分) (2015高一上·扬州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②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韩愈《师说》)④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登黄鹤楼》)⑤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

(苏轼《赤壁赋》)⑥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⑦耳得之而为声,________,________,用之不竭。

(苏轼《赤壁赋》)⑧其身正,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

(《论语·子路篇》)2. (5分) (2015高一上·宝安期中) 阅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我们跋涉在人生旅途中,走过春夏秋冬,经历风霜雨雪,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场景和画面让我们一次次驻足回首,感受永不褪色的温度。

多少往事,总在不经意间被风轻轻吹起,飘向那遥远的美丽。

请以“有一种记忆叫温暖”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字迹工整。

二、选择题 (共3题;共6分)3. (2分) (2016高一上·正定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上海大学不分专业的招生政策,其实是邯郸学步,恐怕不但达不到外国不分专业招生模式的效果,反而会产生严重后果。

②改革的红利大家都期待,但改革不会一挥而就,保持耐心也是对改革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改革,为改革献计出力。

③关于酒驾危害成本的警方告示出现在江苏省宿迁市城乡各建筑工地的宣传板报上,其别出心裁的“计算”方式引来不少建筑工人的围观。

④节日到了,驴友们热情高涨,一批批如约而至,轻车熟路奔赴各大旅游景点。

这时候最容易疏忽的是户外运动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⑤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Ⅵ在很多学校,虽没有公开分“重点班”与“普通班”、“快班”与“慢板”,但实际上家长和学生心里都十分清楚,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A . ①③⑤B . ①③⑥C . ②③⑤D . ③④⑥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江西电视台在对“西单磕头王”进行播报之后,多家网站纷纷转播,引起了高度“围观”。

据称,该男子在路边磕头乞讨,一个小时磕头最多讨得4000多元。

B .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形势下,专家们认为,广大出口加工型企业只有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学会内销与外销两条腿走路,才能逐步完善企业销售网络,实现自救。

C . 近日国内各大报社在显著位置报道了重庆大坪中学女子足球队参加在土耳其举行的女足中学生世界杯赛中通过造假夺取冠军的事件。

D . 1915年,张景盂兄弟在苏州祥符寺巷创办了五洲邮票社,这是私人邮票最早的中国商店,在张氏兄弟的苦心经营下,这家私人邮票社也仅仅存活了半个世纪。

5. (2分) (2017高一上·新民月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你寄来的大作我己拜读,对文中个别的字句我冒昧地作了雅正,谨供参考。

B . 刘老师快要退休了,却仍在为培养学生而略尽绵薄,其高尚师德让人敬仰。

C . 我们诚挚地邀请著名民俗专家莅临会议,指导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

D . 今天下午三点左右,本人在学校操场不慎丢失一枚惠存多年的猴年邮票。

三、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0分)6. (20分)(2016·广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眼中的潘家铮先生潘家铮的大名我早就熟悉了,但有幸结识先生却是2007年3月5日的事。

那一天,在接连婉拒了两次之后,先生说,他终于被我的“锲而不舍所打动”,于是接受了我的一次专访。

采访正式成行的前一周,潘先生的秘书李永立打电话告诉我:潘老说为了采访时节省时间,也为了他能更准确、更深入、更全面地回答我的问题,请我先将自己的采访提纲以电子邮件发给他。

3月5日的采访非常成功。

在整个交谈中,先生思维缜密,表达严谨,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他说话舒缓、从容,有一种绅士风度。

即便在说到自己的忧虑和愤懑时,也仅仅是紧锁眉头,而从无疾言厉色。

先生用60分钟回答完我的所有问题,又用20分钟时间跟我轻松地聊起了他的业余爱好。

我一直生活在北方,感觉江浙一带的话很难懂,也似乎并不好听。

但接触先生之后,我发觉他的一口吴侬软语宛如昆曲,实在动听。

时隔五年,那天采访的许多内容都已经淡忘了,但有一段谈话却至今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当时,我国风电正在大热之时,在回答我关于对当时发展风电的看法时,先生除了对风电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之外,更多的是表达了对当时风电大跃进式推进的批评和担忧。

先生说:“我们应该把风电的优点说清楚,但也要把它的问题摆出来,说透,而且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包括国家应采取的政策,这才是对风电真正的爱护。

”那天采访结束后,先生起身从办公桌后的书柜上取下一本《潘家铮院士文选》送我,并当即在扉页上题签:韩磊同志指正。

字不大,都是一笔一划的,很秀气。

在中国科技界,潘先生以敢说真话而闻名。

他的一个“段子”曾在科技界广泛流传:“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的是那些反对者。

”这位在三峡工程的论证和建设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说,“正是反对者们的反复追问、疑问甚至是质问,逼着你把每个问题都弄得更清楚,才使方案一次比一次更理想、更完整。

”先生的话博得了大家的广泛赞誉,称其“对反对意见不仅仅是容忍,更有海纳百川的包容”。

在我的眼里,先生性情的底子是文人。

他身上有浓重的文人气息。

许多读者知道,潘家铮不仅是科学家,也是一位热心于科幻创作的作家。

先生的科幻小说构思巧妙、大胆,科学性严密、人情味浓,文笔生动凝练,语言幽默调侃,选材和描写不落俗套。

2007年采访先生的那段时间,我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捧着先生的《偷脑的贼》,经常读得哈哈大笑。

作诗填词也是先生的业余爱好之一,然而,科幻小说和诗词其实都还不是先生的最爱。

先生告诉我:“我不抽烟,也不喝酒,也不讲究饮食,衣服也是穿得邋邋遢遢,很少看电影,电视也看得不多,体育也不爱好,写诗什么的实际上也不是我的真正爱好。

我真正的爱好只有一个,就是读书,我总觉得一卷在手,就可万虑皆消。

”“一卷在手,万虑皆消。

”这不是真正的文人、书生么?!当然,这些还都是先生文人情怀的浅表性东西。

如果你读了先生的杂文、政论之后,你一定会发现,他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爱得有多么深沉。

2001年下半年,先生有感于时事,写了一篇《我们需要再反一次党八股》的小文。

此文连投多家报刊,无人敢登。

一气之下,时任政协委员的先生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应邀发言时,全文宣读了自己的这篇小文章,引起轰动。

潘先生不愧为君子。

潘先生非常崇拜李锐,李锐老部长是潘先生的老领导、老同事。

自80年代中期以后,潘先生和李锐之间出现了一些分歧,后来裂痕越来越大,终致不相往来。

即便是在两人不相往来的日子里,彼此对对方也都有非常客观、公正的评价。

潘先生称赞李锐“确实是个豪杰”。

李锐在谈到潘先生时,说:“潘家铮确实是个好样的专家。

”2007年9月21日,潘先生亲自登门拜访李锐老部长,两位中国水电界的重量级元勋人物,又把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君子和而不同”,大概说的就是潘先生这样的人物吧!(摘编自韩磊《我眼中的潘家铮先生》,有删改)相关链接:①我已年逾耄耋,病废住院,唯一挂心的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我衷心期望,也坚决相信,在党的领导和国家支持下,电力工业将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在国际电力舞台上处处有“中国创造”、“中国引领”。

(潘家铮语)②在能俯看到隔流堤的厂房坝段栏杆处,他足足趴了近1刻钟。

记者连忙上前询问:“潘院士您一直没有讲话,是在考虑什么问题吗?”“哪里考虑什么问题,我这是‘老年痴呆’。

”看到记者满脸的疑问,工作人员笑着说:“潘老是跟你调侃呢!”(摘自高明昧、徐爱民《潘家铮院士在三峡》)(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潘家铮先生颇具人格魅力,仪态沉稳从容,有一种绅士风度,一口吴侬软语实在动听,使我对江浙一带的话“很难懂,也不好听”的感觉彻底改观。

B.潘家铮先生的“字不大,都是一笔一划的,很秀气”,此处细节描写体现先生的认真和低调,与其伟大成就相映成趣,使先生的形象更加立体。

C.作为学术职衔最高的科幻作家,先生热衷科幻创作,写出引人人胜的高水平科幻作品。

文风正如其人格,科学严谨、人情味浓,风趣幽默。

D.先生敢在全国政协会议全文宣读他有感于时事写的一篇小文,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先生的文人气:有所爱,有所恨,有担当,有风骨。

E.李锐是潘家铮先生的老领导,他和先生在一些问题上有严重的分歧,这与潘先生和而不同的君子风范形成对比,两人后来的和解堪称佳话。

(2)潘家铮的文人情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作者评价潘家铮“君子和而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潘家铮先生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7. (12分) (2018高三下·黄陵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祥子买车老舍他换了新车。

从一换车那天,他就打听明白了,像他赁的那辆——弓子软,铜活地道,雨布大帘,双灯,细脖大铜喇叭——值一百出头;若是漆工与铜活含糊一点呢,一百元便可以打住。

大概地说吧,他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一辆车。

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

但是,祥子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第一步他想好了,去拉包车。

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

加上每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是三块五块的,一年就能剩五六十块!这样,希望就近便多多了。

他对自己起下了誓,一年半的工夫,他——祥子——非打成自己的车不可!可是,事实并不完全帮助他的愿望。

不错,他确是咬了牙,但是到了一年半他并没还上那个愿。

包车确是拉上了,而且谨慎小心地看着事情;不幸,世上的事并不是一面儿的。

他自管小心他的,东家并不因此就不辞他;不定是三两个月,还是十天八天,吹了!他得另去找事。

自然,他得一边儿找事,还得一边儿拉散座;骑马找马,他不能闲起来。

在这种时节,他常常闹错儿。

他还强打着精神,不专为混一天的嚼谷,而且要继续着积储买车的钱。

可是强打精神永远不是件妥当的事:拉起车来,他不能专心一志地跑,好像老想着些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