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第二章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要了解环境污染的历史和现状,预测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污染源调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是环境评价的基础。

第一节污染源一污染源的含义: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的污染物的来源。

污染源即环境污染物的发生源,污染物的来源。

◆◆通常把能产生物理的(声、光、热、辐射或能改变影响环境物理质量的)、化学的(无机物、有机物或能改变、影响环境化学质量的)、生物的(霉素、病菌或能改变、影响生物郡落结构等)有害物质(能量)的设备、装置、场所等称为环境污染源◆◆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凡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

形态和途径进入,作用于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生态系统产生污染或降低环境质量的物质和能量,称为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因子),简称污染物(污染物因子)。

二污染源的类型:根据污染物的来源、特性、结构形态和调查研究目的不同,污染物的分类系统也不一样(一)按污染物的来源分:根据污染物产生的主要来源,可以把污染源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二)根据污染源的特性分:在人为污染源中,又可根据污染源产生污染物的特性不同,将污染源分为四大类:(三) 境要素的影响分:环境污染源1. 大气污染源:a 高架源 b 面源 c 线源 d 点源(b 、c 、d 、按污染源几何形状分) 2. 水体污染源:a 地面水污染源 b 地下水污染源 c 海洋水污染源 3. 土壤污染源:a 表面土壤污染源 b 深层土壤污染源 4. 生物污染源:a 农作物污染源 b 动物污染源 5. 噪声污染源 (四)、 污染源形态特征分:环境污染源1. 点源——固定源 2 面源——固定源 3 线源——移动源或固定源 ★★ 源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也不同 三、 污染物的分类:污染物的分类主要依据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存在形态和控制标准。

(一) 按污染物的理、化、生物特性分:1. 物理污染物:A 声(噪声、震动) B 光(紫外线、激光) C 热D 放射性(辐射、放射)E 高频波(电磁波)2. 化学污染物:A 、无机污染物:Cox 、NOx 、CnHm 、O 3、 NO 3—、NO 2—、亚硝胺、氰化烃、As 、PO 43—、多氯联苯(PCB )、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可降解的有机物、有机磷(RP)……、RPO 4、RNO 3、RNO 2 B 、油类、石油类 C 、重金属、稀有金属3. 生物污染物:病菌、病毒、霉菌、寄生虫卵…… 4. 综合污染物:烟尘、废渣、致病有机体。

(二) 按污染物存在形态分类:1. 阳离子态:Hg 、Cd 、Pb 、Cu 、Mn 、Fe 、NH 4、硝基物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人为污染源冶金工业动力工业 造纸工业 化学工业 食品工业 纺织工业 汽车火车 轮船飞机 农业污染源农药化肥 农业废弃物生活污染源医疗 住宅其他2.阴离子态:氰化物、氯化物、氟化物、硫化物、铬、砷、锰、磷3.子态:SO2、CO、CO2、Cl2、HCN、CnHm、O34.简单有机物:酚、苯、芳烃、醛、DDT、六六六、洗涤剂5.复杂有机物:3,4—苯并芘、石油、多氯联苯、蒽、萘6.颗粒物:烟尘、金属尘、矿尘、粉尘、碳粒、有机粉尘(三)按污染物的控制标准分类(按环境要素分)1.水环境:A感官:乙醛、油类B毒理:苯胺、铍、汞、DDT、六六六、C卫生:氨、酸、碱、硫化物、锌D综合:BOD、COD、DO、SS、PH等2.大气环境:A感官:氯化物、四氯化碳、苯、CS2B毒理:NO X、SO X、HF、Cl、CO X、HF、苯C综合:烟尘、粉尘、悬浮微粒、水雾、酸雾……3.土壤污染物(四)根据污染物污染范围的广度分类:1.局地污染物2.区域污染物3.全球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通过降水转变为水污染物和土壤污染物;水污染物通过灌溉转变为土壤污染物,进而通过蒸发或挥发转变为大气污染物;土壤污染物通过扬尘转变为大气污染物,通过经流转变为水污染物——这三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第二节污染源调查与评价要防治污染,必须首先了解污染源的状况。

因为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排放方式、途径及污染源的类型和位置,直接关系到其影响对象,范围和程度。

污染源调查就是要了解、掌握上述情况及其他有关问题。

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数据计算、分析、对污染源作出评价,确定建设项目和所在区域内现在的主要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

污染源调查不仅是为污染综合防治提供依据,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

——目的一为污染综合防治提供依据,亦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二污染源调查:1 调查内容○1工业污染源(主要)A 生产和管理1)企业概况2)生产工艺3)原材料和能源消耗4)水耗5)生产布局6)管理调查B 污染物排放与治理:“三废”排放及治理1)污染物排放状况2)污染防治调查C 生产发展○2农业污染源A 农业生产1)农药使用的污染2)化肥使用情况3)农业废物处置和水土保持B 禽兽饲料和水产养殖业准备阶段明确调查目的判定调查计划(范围内容方法结果)做好调查试点(普查、详查)做好调查准备组织准备资料搜索分析测试准备人才培训总结阶段数据处理建立档案文字报告,污染源分布图评价调查阶段种类排放量排放规律排放方式生产管理调查污染物治理调查污染物危险调查污染物排放情况生产发展调查○3交通运输○4生活污染源2 污染源调查方法1)调查工作的原则:A.明确目的要求B.要把污染源、环境、生存和人体健康作为一个系统考虑C.重视污染源所处的位置及周围的环境状况D.必须采用同一基础,同一标准,同一尺度,以便把各种污染所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比较2)污染源调查工作程序:见示意图(I)A.准备阶段B.总结阶段C.调查阶段3)污染源调查方法:A.区域或流域的污染源调查:分为普查和详查两个阶段,目的是为了在污染源调查工作中做到了解一般,突出重点。

采用的基本方法是社会调查。

a)普查:首先从有关部门查清区域或流域内的工矿,交通运输等企、事业单位名单,采用发放调查的方法对名单的规模、性质和排放污情况作概略调查。

对于农业污染源也可到主管部门收集农业、渔业和禽畜饲养业的基础资料,人口统计资料,供排水和生活垃圾排放等方面资料,通过分析和推算得出本区域和流域内污染物排放的基本情况。

b)详查: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种类多(特别是含危险污染物)、排放量大、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污染源。

一般来说,重点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量占调查区域或流域内总排放量的60%以上。

在详查工作中,调查人员要深入现场实地调查和开展监测,并通过计算取得翔实和完整的数据。

经过详查和普查资料的综合,总结出区域污染源调查的情况。

B.具体项目的污染调查:方法类似上述的“详查”,应该在调查基础上进行项目剖析。

其内容包括:a)排放方式、排放规律b)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并提出需进行评价的主要污染物c)对主要污染物进行追踪分析d)污染物流失原因的分析4)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的推算:A. 物料衡算法:依据物质不灭定律。

一种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一种物料i的总量Mi,等于经过工艺过程进入产品中的量Pi,回收的量Ri,转化为副产品的量Bi和进入废水、废气、废渣中成为污染物的量Wi之和,即:M i=P i+R i+B i+W i通过对工艺过程中物料衡算或对生产过程实例,可以确定每一项的量。

如果该种产品的产量为G,则可求出单位产量的投料量:m i = M i/G单位产品的排放污量:W i = W i/G单位产品的总排污量是由进入废水(W iw),废气(W ia),和废渣(W is),中的该物料组成的,即:W i=W iw+W ia+W is如果废水、废气和废渣经过一定的处理后排放,处理过程的去除率分别ηw,ηa和ηs,则生产单位产品排入环境中的该污染物量为:d iw= W ij(1-ηi)=W iw(1-ηw)+W ia(1-ηa)+W is(1-ηs)许多产品生产的工艺规程中规定了原料一成品转化率,原料一副产品转化率等的单位产品排污量的定额,可以依据这些定额推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例:某电镀车间年用铬酐4T,生产A镀件中1亿个,其中约25%的铬沉积在镀件上;25%的铬以铬酸雾形式由镀槽上被抽风机抽走,经过铬酸雾净化回收器(回收率95%)处理后排放;约有40%的铬从废水中流失;还有10%留在废镀液中经装桶送市内危险品处置场。

设铬酸雾净化回收器回收的铬仍回用于生产;采用化学法处理含铬废水和废液,其六价铬去除率99%。

求每年从废水和废气中排入环境的六价铬量以及单位产品的排放量。

B.排放系数法:排放系数有三类:单位产品的排放系数,单位产值(通常万元)的排放系数和单位原材料消耗的排放系数。

已知某行的某种类型产品的产量、产值或原材料消耗量,将其乘以相应的排污系数即可求得污染物排放量。

D i=M ip·G i ;D i=M im·Y i;D i=M iR·R i式中:D i:i污染物的排放量,Kg/a,即公斤/年。

M ip:单位产品的i污染物排放系数,Kg/t(产品)或公斤/个M im:万元产值排放系数:Kg/万元M iR:单位原材料消耗的污染物i排放系数,Kg/tG i:产品年产量,t/a或个/aY i:产品的年总产值,万元/aR i:原材料i的年消耗量,t/a产品产值通常只能用在中远期规划的估算。

单位原材料消耗的污染物排放量常用在估算煤、油等燃料和矿物冶炼等行业的排污量中。

例:燃煤的火电厂,每度电耗煤0.2~0.4Kg;若煤的含硫量为2%,则每T煤的SO2排放系数M iR=16.7×2=33.4Kg/t;一个年发电量1亿度的电厂排放的SO2量:Dso2=1×108×(0.2×33.4×10-6)=668t/aC.燃煤锅炉排放污染物计算a)纯燃料燃烧过程废气排放量计算b)二氧化硫的计算c)燃煤烟尘的计算d)实测法三.污染源评价:1.评价的目的:污染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要对污染源和污染物质作综合评价,必须考虑到排污量与污染物危害性两方面的因素。

为了便于分析比较,需要把这两个因素综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可把各种污染物或污染源进行比较的(量纲统一的)量。

其主要目的就是使各种不同的污染物和污染源能相互比较,以确定其对环境影响大小的顺序,污染源评价是污染源调查的继续和深入,是该项综合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2.评价原则和评价标准:原则上要求对各个污染源排放出来的大多数种类的污染物都进行评价。

为了统一评价标准,在1985年全国污染源调查中,根据工业污染源调查工作的实际水平,对工业污染源排放的废水、废气中有害物质的评价标准作统一规定。

近年来,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污染源调查和评价工作中采用对应的环境质量标准或排放标准作为污染源评价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