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记叙文要情感真挚一、考点详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贵在以情感人,感情真挚充沛的作文才能打动阅卷老师,得到高分。
作文关于“感情”方面的四个等级标准要求: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
那么,阅卷老师如何就作文的情感来判分呢?切忌内容假、大、空,要发真情、抒实感。
阅卷老师虽然不是火眼金睛,但是考生文章感情是否虚假,内容是否编造,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特别是那种故意造情企图博得阅卷老师眼眶发湿甚至潸然泪下的内容,更容易被一眼看穿。
阅卷老师评判作文最主要的标准是:认可“真”,反对“假”,尤其恨感情失实、感情虚假两种表述。
1.感情失实。
其表现是全文的感情真实中略有虚假成分;所写的经历、故事或引用的材料过于庸俗,或缺乏个人的生活体验。
2.感情虚假。
其表现是“感情”明显没有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依托,所表现出的感情强弱、变化以及对人造成的影响不合乎生活逻辑;文章常讲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怪话。
这一方面暴露了不少考生为了分数,缺少诚信的急功近利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考生情感积淀的贫乏、素材储备的可怜。
二、佳作剖析高分秘笈文章写父亲,从父亲在老师面前点头哈腰的样子,到他极度疲惫,睡倒在超市里,两个场景如此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仿佛让人有读文如见人之感。
我们随着作者的行文,随作者一步步地陷入安静的内心中,用心去打量这一位关爱孩子、甘愿为孩子透支身体的父亲,并由衷地发出感叹。
全文一气呵成,情感表达自然流畅。
语言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如“嘈杂的超市在我心里也突然寂静了”,以外在的喧哗衬托内心的寂静,表现了作者感动之深;又如“我的成长似乎建立在你的衰老上,我成长的养分似乎就是你年轻的生命活力”,既有“我”与父亲的横向比较,又有父女在时间上的纵向比较,深情地道出了一个既让人感慨又让人感动的事实。
三、方法指引“感情真挚”是文章的生命。
它旗帜鲜明地反对虚假的、造作的、苍白的乃至庸俗、颓废的文章。
写文章,应渗入作者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真挚感情。
人们说,写作是生命的运动。
一篇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好比苍白的文字符号,就像不见一点涟漪的水面,也就没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感情真挚”就是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实的情感,使感情的流露能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
那么,怎样才能为你的文章注入真挚的感情,让它达到“感人心”的效果呢?1.用心感悟,体察真情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的美到处都有,生活中感人的事情也到处都有,缺乏的是发现。
只要用心去感悟,去领会,就会发现那些感人的片段、感人的事件。
如:有一位考生写高考前,母亲为了给“我”补充营养,每周杀一只鸡,而有一次一只鸡拼命挣扎、逃离死亡的事情来行文。
这本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作者却从“厨房中响亮的长鸣,绝美的一跃,为它赢得了生的机会”中感悟到“它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搏精神,拒绝了平庸,超越了平凡”,“对于它,我只有敬意”的真情跃然纸上。
这种真情的自然流露无疑是作者用心感悟生活、体察生活的结果。
边练边悟1根据下面文段提供的情境,围绕“母爱”续写一个片段。
街上的行人很少,阴郁的天空下是一个沉闷得令人压抑的世界。
我走在街上,不知不觉地为这清冷的气息所感染,仿佛整个人也变得深沉起来。
我静静地体会那份少有的冷清和闲适,任愁绪在心头微微荡漾,脚步在不经意间变得沉重。
天快黑了,母亲又在巷口等着我吧。
我踌躇着,还是改了方向,漫无目的地继续走着。
我很疲倦,也很苦闷,紧张的学习生活总给我带来巨大的压力,令我喘不过气来。
我想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一下这生活的意义,却怎么也理不清头绪。
路灯亮起来了,冬夜开始呈现它特有的冷峻与威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我还是不知不觉地回到了我家的巷口,我一眼便看到了母亲。
厚厚的羽绒服裹着她单薄的身子,闪亮的眸子里写满了焦虑和等待。
我停住了,感冒的母亲不知在寒冷中等了我多长时间,母亲赶忙走过来抓住我的手,没有丝毫的埋怨与责怪,只是关心地询问我为什么晚了。
我和母亲走在巷子里,听她絮絮叨叨地叮嘱,脑子里无法抹掉刚才她那焦虑的眼神。
我想起无数个这样的夜晚,春夏秋冬,雨雪冷暖,母亲立在巷口,等她的女儿回家。
每一次黑暗中被母亲紧紧地握住双手,每一次无助时母亲为我遮风挡雨,每一次彷徨中母亲替我化解心中的苦闷,一件件历历在目。
我心中那一团乱麻顿时燃烧起来。
突然就有两行热泪滑过脸颊,一切的一切在这一瞬间凝固又融化,随着我的热泪涌了出来。
我的心情猛然间豁朗了,在伟大的母爱面前,一切挫折和困难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2.选材真实,融入真情写作文,尤其是记叙类文章,一定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材典型、感人,就能够让写出的文章真情流淌。
如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写了这么一件事:“我”奶奶八十岁了,爷爷大奶奶三岁,而两人的身体状况相差很大:奶奶眼不昏耳不聋,爷爷行动不便。
这样一对老人很多年生活在一起,奶奶养成了一个习惯——“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
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
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种做法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便努力去探求答案,最后谜底解开——“丫头,你不懂的。
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
作者因此发表了自己的感慨: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
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作者所选取的事件,在我们看来可能并不新奇,就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这样的故事每一天都在上演,但经过作者的加工,就具有了感人的力量,原因何在?那就是真实。
因为作者有亲身经历,有亲身体会,所以将事件写得很真实,因此具有了感人的力量。
边练边悟2下面是一段写父爱的文字,语言通顺,中心明确,但在表达情感方面存在问题,请简要分析并进行升格。
爸爸非常爱我。
他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百般呵护,他深深地爱着我,在他心中,只有我最重要。
可以说,爸爸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
爸爸呀,我最亲爱的爸爸,您深爱着我,我也永远深爱着您。
分析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升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分析点评爸爸怎样爱我?爸爸对我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段文字内容空洞,空喊口号,爸爸的爱没有具体表现出来,因此,没有抒写出真情实感,并不能真正打动读者。
那么,如何表达出真情实感呢?那就要“化虚为实”,即把无形的父爱化为有形的生活小事,在叙事中做到情物交融、情事交融、情人交融。
这样,让人通过对文字的阅读感受到要表达的情。
当然,表达的情也可以化为物或人,做到情物交融、情人交融。
升格示例爸爸,今天看到窗前临风摇曳的竹,我便想起了您对我的爱。
不能忘记,几回回,您用宽实的肩膀把我高高地托起,在遍地的花草间奔跑;不能忘记,为了养育我们,您在暑天里四处奔走,收酒瓶,收破烂,归来时您满身灰尘,满身汗水,深深的皱纹里藏着辛劳和艰难;不能忘记,在我深夜生病时,您不顾一天的劳累,不顾外边风狂雨骤,背着我深一脚浅一脚奔向卫生院;不能忘记,我康复出院时,您喜极而泣的憔悴面容。
爸爸啊,每次看您,我都抑制不住伤感的泪水,不顾心痛的泪珠串串地落在您的双肩,向您诉说着日思夜想的牵挂。
3.深入思考,升华真情有些同学,总不注意那些身边的小事,觉得它们无关紧要,根本没有感人的力量。
其实,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深入思考,你就会发现它们身上的熠熠光彩。
如2012年天津卷《感受爱,感恩爱》的片段:记得那是上初中的时候,那次因为一点小事跟母亲拌了嘴,于是赌气,晚饭也不吃就去上学了。
下了晚自习开始饥肠辘辘,后悔当初没把肚子填饱再出门。
在出校门的那一刻,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向我走来,是我的母亲她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冒着热气的鸡腿,说:“孩子,饿了吧,赶紧把它吃了。
”当时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我一边流泪一边啃着鸡腿,反思着这样的爱,是呀,他们用无声的爱呵护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我们却把这种爱当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我们甚至厌烦母亲的喋喋不休,憎恨父亲的严厉批评,殊不知这样的亲情是需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铭记,去报答的。
学会感受父母那崇高无私的爱,学会感谢他们对我们无怨无悔的付出。
母亲为孩子送饭,是很多同学多见不怪的事情,这位考生却能从中体会到不一样的味道,因为那里面包裹着浓浓的爱。
开动脑筋,深入思考,你就会有与别人不同的发现,也就会让文章显得与众不同,具有感人的力量。
边练边悟3下面是《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的片段,看看它表达的感情是否真挚,为什么?请结合上面的讲解进行点评并升格。
高考前的那几天学校放假,您让我到您的学校复习。
您带着我去了您的学校,让我在办公室等着,自己去清理一间教室出来。
我一个人待在办公室里无聊,就走下楼去,走到那间教室门口。
教室里您忙碌的身影晃动着。
我突然意识到我很久没有好好看看您了。
我一声不响地走进去。
您还在忙着。
光线并不明亮,我却看到了您头上几点晃眼的光。
我第一次注意到您有白头发了。
您费力地搬着桌子,额头上已经闪着莹莹的光。
那一刻,我突然找回了被父爱包围的感觉。
分析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片段升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分析点评这两段文字,既有具体的事件叙述,又有动人的细节描写,但从作文题目“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来看,总让人觉得感情有点单薄,中心没有点透,原因就在于文中缺少抒情和议论的句子。
写人叙事的记叙文,如果能在叙述描写后适当地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既可以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又可以使主题得到升华,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当然,也可以在叙事描写的过程中穿插抒情议论。
升格示例高考前的那几天学校放假,您让我到您的学校复习。
您带着我去了您的学校,让我在办公室等着,自己去清理一间教室出来。
我一个人待在办公室里无聊,就走下楼去,走到那间教室门口。
教室里您忙碌的身影晃动着。
我突然意识到我很久没有好好看看您了。
我一声不响地走进去。
您还在忙着。
光线并不明亮,我却看到了您头上几点晃眼的光。
我第一次注意到您有白头发了。
您费力地搬着桌子,额头上已经闪着莹莹的光。
这就是我的父亲啊,曾几何时家里重活一人包的父亲,竟也变得这样虚弱!您还是老了啊!那一刻,我突然感觉一股冲击从心底喷薄而出,震动着我的全身。